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开始前,#19.9元低价摄影背后的套路# 这一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截止目前该话题阅读次数已突破1.1亿,讨论次数达5574,很多网友分享自己被骗的经历,诸多网友也表达了对这种广告形式的反感。套路、骗钱、无良商家是网友热议的关键词。

本次事件的当事人为在校大学生小李和小达,当时她们被19.9元的特价写真吸引到店,但经历层层加价后,最终分别支付了13444元和7444元。当事人表示,交易过程中,她们曾多次拒绝,最终甚至被销售员拿着自己的手机,申请了网络贷款。

该事件中,大学生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但类似于19.9元拍写真的低价引流广告能在互联网上引起如此大的声量,使得网友纷纷吐槽,说明这并不是个例,消费者总能看到类似1元学理财,10元学化妆,100元做整形等广告宣传。

在今天的各互联网平台,低价引流广告为什么如此常见呢?

科特勒咨询集团产品经理、商业分析师张光涛认为,首先是互联网广告降低了企业营销的资金门槛,广告投放不再是大企业、大品牌的专利,这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广告行业的客户结构,大多数中小企业甚至可以仅凭几万元预算投放一批广告。而大多数中小企业通常是缺乏品牌影响力的,消费者尚未形成品牌认知和偏好。这种情况下,以低价为卖点会更快地获得客户。其次,互联网广告通常以销量为导向,营销人员压力倍增,为了实现KPI不得不采取更为简单直接的方式——低价引流。特别是随着双11、618等电商促销活动的火爆,企业纷纷加入短期冲量以及品牌排行榜的竞争,价格竞争随之成为市场焦点。

身为品牌方虽有自己的“苦衷”,但低价引流并非万能钥匙,带有欺骗性的低价引流更无异于饮鸩止渴。

消费者被低价广告吸引,一方面受求实消费心理影响,所以更渴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方是喜欢“占便宜”的感觉,但若在实际消费中发现是套路,宣传的低价产品根本不存在,会感觉受到了欺骗,从而对商家失去信任感,本来的消费欲望被击退,该商家也会被打上”骗钱“的标签。

低价引流广告频繁暴雷,导致消费者越来越抵触这种广告形式,甚至造成了消费者看到低价广告就认为肯定是在割韭菜的刻板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发表对低价引流的看法

透支信任,是营销大忌。

那么品牌方是否因此不能做低价引流了呢?事实上,低价引流广告因为起独特的优越性,并不可能被完全禁止,但是低价引流广告怎么做才能受消费者喜爱价值最大化呢?

首先,广告内容要有体现品质的证据。比如权威认证、提供售后保障措施,或者暗示消费者“我们的低价只是因为某个特殊原因才会让利给消费者”,让消费者相信你的价格虽低但并非劣质品。郑光涛认为。

第二,低价产品必须真实存在。这样消费者在实际消费中才能第一时间与商家或品牌方建立好感与信任,而不是感觉自己受到了“价格欺诈”。有了信任基础,消费者才能信任产品质量,并由此触发消费行为。

2020年快乐大本营就和某医美APP 做过一场异常火爆的低价引流活动,该活动引导消费者通过快乐大本营在该医美APP领取专属优惠券,例如原本价值200元的洗牙项目,通过领取专属券价格被减免到1元。原本没有医美经历的小华(化名)由此首次下载了医美类APP,之后在指定牙科专业医院进行消费,从预约到实际的洗牙过程都让小华感觉宾至如归,有了这次体验之后,小到洗牙大到牙齿正畸,小华都会向朋友推荐这家医院,该医美APP 也成为她的医美消费首选。

类似于这样的低价引流不仅帮助消费者找到了期望中的对标商家,也让品牌方得到了大量的新客户。从该案例也可以看出,做低价引流促使消费者完成第一次消费是基础,二次转化才是主要目标。

为低价引流来的客户提供优质的消费过程,积累自身口碑,正是低价引流广告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第三要点

9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大多数年轻人,因为物质生活的满足促使他们更加注重品质感、服务感、品牌感,对带有欺骗性质的营销深恶痛绝,也更愿意将自己的负面经历发布到网络上上进行吐槽或维权,所以欺骗式的低价引流得不偿失。

但商家如果将低价引流作为流量入口,通过初次优质服务带动新客户的口碑转化,并通过新客户的人际传播带动二次甚至多次良性转化,将低价用户转化为口碑用户,实现良性循环式,就能做到名利双收。

广告营销向来不应该以单次欺骗式转化为目的,否则害人终害己。做受消费者欢迎的广告营销,并给客户带来良好的消费体验,才是长远发展之计。

低价引流不是原罪,欺诈式营销才是暴雷原点。

《现代广告》杂志社出品

文 | 陈洁洁

排版 | 万科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