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本文的标题,可能很多朋友已经准备开骂了:啥,拿一个现代大学生的作品跟杜甫比?你莫不是跟我开玩笑!

还真不是和大家开玩笑。作为一个资深诗词迷,近些年笔者也曾看到不少自称要和杜甫“一较高下”的人物。比如曾有个叫孟冲之的小伙子,表示要和杜甫“打擂台”,他把杜甫的经典七律《登高》改写成了现代版,大家且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诗一出结果如何,大家肯定也都能猜到:诗迷们的口水差点儿没把他淹了。此事过后,就很少有人再大言不惭地称要和杜甫一较高下。但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这位大学生,情况和孟冲之有点儿不一样:不是他自己要和杜甫比,是专家评委这样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年初,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揭晓评选结果。这个大赛是近些年比较有影响力的诗坛大奖,2015年它共收到了来自全球的2万多首作品,要从其中评出一些奖项,其中有一首七言诗打败了这2万多首作品,拿下特等奖。这首诗的创作者名叫胡江波,当时是中国农业大学的一名大学生,他的作品如下:

《乙未夏与诗友同游圆明园分韵得“天”字》
携行望处草含烟,往事惊心谁不怜。
此地残垣犹似泣,当时帝国正如眠。
一园劫火来方外,四海狂澜侵日边。
奇石百年搜已尽,更寻何物补苍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实话,初读这首诗时,笔者和几位诗友就在讨论:这到底算不算是一首七律。结果有两人称基本合律,应该算;另两位要求高的,则认为有两处不合律,还是称其为七言诗更恰当。

对于这首诗,几位评委给予了高度赞扬,其中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林立先生更是表示:此诗感喟之深,构句之周密,颇得老杜笔意。而后他更是从细节上,将此诗拿来跟杜甫相比了一下。当然,林先生肯定不是说胡江波这首诗写得比杜甫好,只是他认为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有老杜之风,难得一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仔细通读此诗,胡江波确实有3大高明之处:

首先,这是一首即兴之作。题目中就已经讲清楚了,乙未夏(即2015年夏天),他和几位诗友一起游圆明园,然后大伙儿提意分韵写诗。

也就是说大家写几个字放在一起,然后每个人从中抽签,抽到哪个字就以哪个字为诗韵来写诗。这种玩法在古代是很常见的,是属于文人雅事,现代人因水平不够所以玩不来。胡同学当时抽到的是一个“天”字,而后便即兴创作了此诗。这群孩子在现代还能玩如此有意思的赛诗游戏,值得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悲凉的,写得入木三分。比如“更寻何物补苍天”一句,既点了抽到的“天”字,又落笔有力,写得很地道。最后,就是诗的结构问题。全诗围绕着圆明园来写,草、残垣、烟、石等多个意象的引入,都是做了布局的。

客观来说,这首诗从笔意上来说,确实有那么点老杜的影子。无奈的是,在用字的斟酌方面,以及意境的渲染方面,确实相差还是比较远的。不过咱们看现代人写的作品,确实也不能要求太高了。毕竟唐代高手如云、群星璀璨,也就出了那么一个杜甫,那么一个李白。而胡同学这首诗,放到现代文坛,能有这样的水平确实已属不易,更何况是即兴创作的。给他一个特等奖,也没啥毛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对现代的这些诗人,笔者一直认为只要是认认真真写诗,能触动到一小部分诗迷,就值得点赞。毕竟现在还有不少写起诗来,永远云里雾里、永远无病呻吟的所谓诗人。和这些人相比,胡同学等大学生诗人群体,其实已经很不错了。大家觉得这首作品水平如何?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