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水平远远高于古代的现代,对宇宙的了解也只是冰山一角,何况是科技落后的古代。不过古代人也有很多对宇宙的思索,只不过大概没有宇宙的概念(古代的宇宙是指时间和空间,比如“诸葛大名垂宇宙”),所以很多都体现在白天黑夜或者太阳月亮这些比较直观的事物上。在辛弃疾的一首词当中,甚至猜测到了天体运行的规律。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辛弃疾以《天问》体例作《木兰花慢》

辛弃疾有一首长调——《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开头有一段序言。里面提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在一次中秋节,当时辛弃疾等人都在喝酒,一直喝到天快要亮的时候。其中有一个说:“古往今来的诗词中,只有等待月亮的主题,没有送归月亮的。”于是辛弃疾就用《天问》体例写了一首送归月亮的。

《天问》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一首诗歌,被收录在《楚辞》当中。《天问》的内容是由很多问题组成,包含宇宙、天体、神话、地理、历史、政治、战争等很多个方面。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也是仿照《天问》的写作方式,全篇的主体就是一些关于月亮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的大概意思

为了方便阅读,小编就不贴《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的原文了,而是用白话文大概描述一下它的意思:

今天夜晚的月亮,悠哉悠哉要向何处离去呢?难道是有另外一个人间,那边的人才看到月亮刚刚升起?是天外的长风浩浩荡荡吹走月亮?月亮漂浮在空中,是谁把它牵系住?月亮上的嫦娥是被谁留下?

传说月亮沉入海底,但是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这件事。担心有万里巨鲸撞破月亮上的琼楼玉宇。月亮上的蟾蜍倒是可以在水中生活,那么月亮上的玉兔是怎么学会游泳的呢?如果在海底航行安然无恙,为什么会渐渐从圆到缺呢?

对《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整体上来看,小编个人认为这首《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的艺术价值在辛弃疾的所有词中算不上太高的,但是它在里面对月亮的思考却是足以令后人侧目的。当然作为一首文学作品,尤其全篇都要使用问句,这首词很多地方引用了古代的神话传说,比如嫦娥、玉兔、蟾蜍等常见的关于月亮的神话元素。不过除了这些凑泊的内容以外,其他一些问题的价值却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飞镜无根谁系”,月亮没有根为什么能够悬挂在空中,现代人知道是因为地球有引力,把月球吸住了。但是对于古代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更加令人惊讶的是,辛弃疾竟然猜到地球一面的清晨,正是另一面的黄昏。月球绕着地球旋转。

当然辛弃疾是不知道这一点的,只不过无意之间言中了。这首词虽然在科学上能够造成很大启发,但是受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大概没有人会以辛弃疾的词来研究,只能当初文学作品来传唱。不过等到王国维写《人间词话》的时候,还是加入了这首词,评价“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段评价也算是比较恰当的了。

参考文献:《人间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