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学奥数了吗?你的孩子的学校有设置竞赛班吗?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在孩子学不学奥数这个问题上发表了提议:不建议普通孩子学奥数。

奥数,以“怪、难、偏”著称,其深奥程度不言而喻。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愈加激烈,家长们总想让自己的孩子走在前头,学英语、学奥数似乎成为了每一个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学生的标配。“小升初的考试都考奥数题”,“学奥数可以考试加分”……家长们看到了小部分人学习奥数获得的甜头,便蜂拥而上,却没有看到孩子学习时的抓耳挠腮。那么,学奥数到底有没有用?该不该学奥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民奥数,源于教育拔尖,评价体系单一,弊端深重

如今,我国的教育体系是层层筛选优秀的学生,教育讲究拔尖式的培养。从幼升小的赢在起跑线上,到小升初的竞争白热化,奥数成为了学生脱颖而出的“致胜法宝”。众所周知,中学甚至小学都会有这样的设置:开学前进行摸底测验,往往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附加题用以区分,然后将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分入不同的班级,如“快班”、“慢班”、“平行班”、“实验班”等等,更有甚者还直接在学生中“掐尖”,设立了“竞赛班”,把本是用于拓展兴趣的社团活动改成了上竞赛课。

在旁人眼中,好像学习了竞赛的学生就更加优秀,更加聪明,竞赛加分也曾被视为“签约清北”、“高考加分”的最佳捷径。

学校掐尖,家长跟着焦虑,怕自己的孩子不拔尖、被筛选下去,于是不管孩子喜不喜欢、愿不愿意,都去把奥数班报上,好像掌握几个生僻的数学公式就能拿到好中学、好大学的入场券。

由此可以看出,全民奥数热的现象折射出的是家长的焦虑,而家长的焦虑源自教育评价体系的单一,“一分影响一生”的标语刻印在学生的整个教育阶段,这样的刻板印象已经完全背离了教育的初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应当因材施教,奥数不可沦为学生走捷径的工具

教育拔尖,层层筛选的压力带来了奥数班的市场。但是,所有人都能够学好奥数,获得竞赛奖项的吗?当然不是。俗话说,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数学作为一门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良好掌握,很多人甚至在成年之后还会做有关于数学考试的噩梦,学习学出了“数学恐惧症”。数学如斯,何况是比数学课本更难上一层的奥数呢?

在基础数学仍有难度的情况下学习奥数,不仅不会得到提升,反而会磨灭学生的学习热情,打击自信心。《论语》中说,因材施教。教育也应当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来推进。因此,奥数应当成为学有余力、有数学天赋的学生的课外拓展,而不可成为普通学生们为了走捷径、投机取巧的工具。

尊重孩子的内心,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也许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认为自己的孩子并不是袁亚湘院士口中的“普通孩子”。但实质上,不管孩子是否有天赋,是普通孩子还是精英孩子,学不学奥数都应当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即使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没有兴趣也不会走得长远。逼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就是在禁锢孩子们的天性,随之而来的就是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以及亲子关系的疏离。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将时间花费在不喜欢的事物实属浪费生命。

诚然,社会并不需要所有的人都掌握奥数,生活也并不是一道道晦涩的奥数题。提升孩子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所学化为所用,将知识转变成能力。

分数固然重要,但是家长们也不能“迷信分数”,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支持孩子们的兴趣,将时间用在真正热爱的事物上,这才是最大程度地挖掘孩子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