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今年的春节档,《你好,李焕英》完胜。

豆瓣上,80多万人打出了8.1的高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评论区,也几乎都是一边倒的赞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在中国内地电影榜,贾玲的处女作也雄踞榜三,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影史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哭,有笑,即使拍摄手法略显青涩,也难掩贾岛的一腔赤诚。

上亿人,都被影片中传达的那种无私母爱所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爱,这个看似平平无奇却又金光闪闪的词汇,想必没有人可以拒绝她的魅力。

然而,在一众的好评中,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有人说她拿自己的母亲卖惨,私人情绪泛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人说她是在打着亲情的牌子,消费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互联网本来就应该容许多种声音。

然而,却有人对这些少数“不同声音”给予打击,斥责他们“没有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认为,造成这些不同声音的,除了自身欣赏视角不同之外,还有一种可能——他们不仅没感受过真正的母爱,还曾经被母爱深深伤害。

试想,母爱都是伟大的吗?所有的妈妈都是李焕英吗?

并不。

还记得《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安家》里的房似锦吗?她们都被亲生母亲所折磨,让人不胜唏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没有尽到母亲的义务,更是把她们当作赚钱机器,用尽一切手段进行压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只是电视剧,你可能认为纯属杜撰,现实中没有这样狠毒的父母;但前段时间出现的杭州现实版樊胜美,则真的会让你“大开眼界”。

23岁的洛洛,从小就很优秀,年纪轻轻,就已经拥有自己的团队,月入上万。然而一场意外,剥夺了她的生命,令人惋惜不已。

然而她的父母呢?

不仅没有表现出一丝悲伤,而且忙着利用女儿最后的死亡,继公司对其进行6万的人道主义关怀后,又继续索要41万的赔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继而,女儿生前被家里索要钱财的事情,一件件浮出水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生到死,女儿被母亲榨干了每一滴价值。

并不是每一位妈妈,都值得“母亲”二字的分量。

想起了《何以为家》中的一句话:“我要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所以,那些“不同的声音”,可能正是洛洛那样的可怜人儿。

试想,如果她们从没感受过母爱的温度,又怎能体会到电影中呼之欲出的母爱呢?

如果她们一直被母爱所折磨着,我们又怎能指责她们“铁石心肠”?

想起了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一句话:“每逢你想要批评别人任何人的时候,你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在我们的文化观念里,“母亲”,一直是神圣的存在,但也正是因为我们把“母亲”过于神化,才会让经常刻意忽视的黑暗角落。

美国著名的心理咨询师——卡瑞尔·麦克布莱德博士,虽然在研究领域成就颇丰,却总是感觉自己优柔寡断,过于神经质,而且非常不自信。

经过多年的研究,她发现这一切,竟然来自自己的母亲。

于是,她做了大量的临床调研,最终写成了《母爱的羁绊》一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中主要研究了母亲对女儿的影响,将“母爱的羁绊”归结为母亲的“自恋”,并总结出这样几类对女儿产生负面影响的母亲。

1.事必躬亲型母亲

这类母亲控制女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学习、就业、择偶,小到穿着、仪态等,可谓事无巨细。

看上去,她们为女儿付出一切,每分每秒都在积极投入,然而却忽视了女儿内心真正的需求,只是将她们当作自己的附属物。

这样做的后果,会让女儿从小迫于母亲的压力,产生无用感,很难建立起清晰的个人意识;她们的所有决定,似乎都是为了赢得母亲的赞赏。

如果来自妈妈的压力过大,还可能使女儿产生逃离妈妈,甚至逃离整个世界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欢喜里,英子的妈妈就属于这种类型。她有着极强的控制欲,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女儿身上,英子的所有事情,似乎都是她说了算。最终,英子精神崩溃,得了抑郁症,甚至想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心不在焉型母亲

这类妈妈从不给女儿提供什么指导,而是忽视女儿的情感与感受,一味地沉湎与自己的世界。

即使女儿出现了重大的情感或生理问题,她们也会拒绝教给女儿那些重要的知识。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玛丽13岁来了例假,都不敢去找妈妈;女儿对任何可能暗示性的情节有了疑问,母亲也总是拒绝,而这只是因为母亲不想谈。

长此以往,孩子不懂怎样确认、疏导自己的情绪,甚至会有意压抑自己负面情绪,自然难以形成健康的人格;慢慢地,孩子也会与母亲产生巨大的鸿沟,而这种鸿沟比起身体上的虐待,更加难以发现,甚至会伴随孩子一生。

《风情妈咪俏女儿》中就刻画了这样一位母亲:她豪爽纵欲,每当恋情失败,就会搬往一个新地方,开始另一次恋爱,而丝毫不会考虑女儿的感受。

所有的事情,似乎都是围着妈妈妈转,女儿的情感世界则空无一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事必躬亲与心不在焉行为的混合型母亲

还有一种母亲,是以上两种的混合体。

可能在不同的事情上,母亲在两种类型直接变换游移。

比如书中举到的《母女情深》中的例子。她会动不动就检查一下孩子的呼吸,甚至把她从睡梦中摇醒来达到自己的检查目的。
在女儿哭闹时,母亲会对其大加赞赏:“这才像样。”然后关起门,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在摇篮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可能在对待不同的女儿上,母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作者的母亲对作者表现得心不在焉,而对其妹妹事必躬亲。而这种不同来源于母亲对两个女儿不同的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世界上并不是每个妈妈,都是李焕英;也不是每种母爱,都值得被歌颂。

有为了孩子无私奉献的母亲,也有把孩子当作工具、附庸的母亲;有只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母亲,也有强迫孩子为了自己意志而活的母亲;有把孩子放在心尖尖的母亲,也有生下孩子不想要甚至抛弃的母亲。

爱,可以让我们感激涕零,同样也可以让我们痛不欲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当我们拥有不幸的母爱时,只能去埋怨、控诉自己的母亲吗?

不。

所有妈妈背后的行为,都有因可循。

或许她们原生家庭不幸福,或许她们有不得已的苦衷,或许她们也是母爱的受害人,不知不觉中变为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人这一生,就是跟自己母亲和解的一生。

当我们接受了母亲原本的样子,走入她的情感世界、真正接受她之后,才可以摆脱母爱的羁绊,真正做回自己。

特别喜欢贾玲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妈妈在成为妈妈之前,首先是她自己。”

同样地,愿天下所有的母亲、所有的孩子,在有这些身份之前,首先是她自己;在有了这些身份之后,也能不被其所累,尽情享受爱,绽放美。

与君共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孟小喵,一只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