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饭桌”是指在学校周边区域出现的在家庭住宅里开设的为中小学生提供餐饮、休息、学习的场所。早些年,这种新经营业态在大城市盛行,如今,“小饭桌”已在全国范围内铺天盖地地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家长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把上小学的孩子送到“小饭桌”,但由于“小饭桌”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暂时还没有得到解决,孩子在“小饭桌”就餐或休息,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关于这个现象,一位长期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的小学老师直言:想孩子好,就别把他送到“小饭桌”,除非万不得已。

为什么这位资深班主任不建议送孩子到“小饭桌”?

首先,因为“小饭桌”大多分布在学校附近的居民区,规模较小,设备较为简陋,卫生条件一般,缺乏必要的消毒设备,食品安全不能保证,食物的口味更是无法保证。所以有一些长期在“小饭桌”就餐的孩子,身体素质较差,个别学生还经常出现消化不良等肠胃问题。

其次,许多“小饭桌”平台处于无证经营状态,安全隐患突出。开办“小饭桌”的相关人员,既没有接受过与安全有关的培训,又没有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一旦发生严重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有些“小饭桌”会提供“四点半课堂”之类的服务,就是小学生四点多从学校放学后,直接去“小饭桌”,吃饭并写作业到晚上七点左右,然后家长再将他们接回家。为了节省开支,多数“小饭桌”的辅导老师都不是专业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而是“老板亲自上阵”,辅导质量极差。

如果孩子被送到“小饭桌”,第一,他们的饮食会变得不可控,“小饭桌”只会根据大众口味提供基础饮食,不可能根据孩子的个性体质定制营养套餐。而中小学生恰恰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需要摄取大量有营养的物质,“小饭桌”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这个需求;第二,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会下降,行为习惯可能会变坏。虽说“小饭桌”里有管理人员和辅导老师,但因为从业者素质良莠不齐,有些从业者自身文化程度不高,言行也比较粗俗,既无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导,又不能给学生施以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善于模仿的孩子,从这些从业者身上学到了许多坏毛病;第三,孩子的处境将变得不确定,在“小饭桌”,孩子之间时常会发生冲突,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说不定哪天就会“伤势严重”。

因为“小饭桌”存在种种问题,所以不少家长希望相关部门介入,从卫生、安全、教育等多个角度着手,规范“小饭桌”平台,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人身安全,让学生享受到较为优质的辅导教育。

家长们的建议很有道理,毕竟他们为此支付了不菲的费用,相关部门也确实可以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小饭桌”进行抽查、整改和规范。街道、社区也可以参与其中,要求社区内的“小饭桌”通过正常渠道登记办证,保障孩子们吃饭安全。但“小饭桌”数量众多,范围甚广,想让它们全部成为有益于学生成长的健康平台,可能还需要一些时日。从当下的环境看,不把孩子送到“小饭桌”,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而言之,在卫生、安全、教育均得不到保证的前提下,家长宁愿自己苦一点累一点,也要亲自照顾孩子。比如有的家长,白天上班,中午抽一点时间回家给孩子做一顿丰盛的午餐;也有一些家长,头天晚上把第二天中午的饭菜做好,同时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对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当然,我们知道,现实中的确有很多家长没有办法做到陪伴孩子,他们工作非常辛苦,老人又不在身边;或者是夫妻双方离异,孩子跟着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没有办法兼顾工作和孩子,他们必须要把孩子送到类似“小饭桌”这样的托管机构。若真如此,请家长一定要为孩子找一个口碑好的“小饭桌”,不要太随意,不要相信“小饭桌”的宣传标语,要是多听听周边人的评论,最好与曾经在该小饭桌待过的孩子或家长聊一聊,从他们口中得到的信息更为可靠。

孩子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与学校教育有关,也与身边的环境有关。想孩子好,就请家长尽可能为孩子创造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