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逢年过节,我特别喜欢跟着奶奶去走亲戚。

大概是那时候没有手机可玩,零食又少,逢年过节去亲戚家,无论走路还是坐车,对孩子而言都很有趣,到了亲戚家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红包拿。

至于寒暄聊家常,那是大人的事,小孩只负责玩,别提多开心了。

但是长大以后,特别是80后90后,却越来越不喜欢探亲戚了

为什么?因为没劲。你不喜欢去别人家做客,别人可能也不喜欢你去家里做客。特别是有年轻人在的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第一轮伤害是工资比较,工作比较。你和你的表哥表弟表妹表姐一一拼一轮,在双方父母的嘴里。

相信我,除了工资最高的孩子的父母高兴外,其他人也许都不怎么高兴。被同龄人比下去,很容易引发焦虑的,而把同龄人比下去,看到别人尴尬,自己也会不安的。

总而言之,把工资这种极度隐私的事拿出来对比,就像被扒了衣服供人展览还要被别人品头论足一样,实在尴尬。

第二轮伤害是房产对比。家里盖了大房子的,或者子女买了房子的,相当有底气,而家里十几年来还是住旧房子没有丝毫变化的,即使不被明示也会被暗示你们家没出息。

这样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的探亲,聚完散后都得留下后遗症。

此外还有些没有界限感的亲戚,来你家里就来了,还有每个卧室都走一遭,生怕你家里藏了啥她不知道亏了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一轮伤害就是结婚生娃了。单身的孩子无论在外头混成啥样,只要大龄未婚,每个人见着你都得苦口婆心地劝上几句。要是不幸碰上能聊的三姑六婆,能把你撩到无地自容。

反正每个人都坚如磐石地确信如果你不结婚,未来一定很惨淡,将来得后悔死,说得好像他们单身一辈子过一样。

当说的人多了,就连你自己都怀疑迟迟不结婚是不是脑子有问题了?内心不够强大的接下来也许就是失眠做噩梦,自卑可怜了。

你以为结婚了就行了吗?不,后面还有催生娃,生了一胎还有二胎。

在电影《死亡诗社》中,船长说:“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真正自由。”

但大多数小地方,那里并没有真正的梦想,如果说有,那也是所有人的一个共同梦想:赚大钱,买房子,有面子。

有人说北上广容不下肉身,三四线放不下灵魂,也是因为在老家找不到梦想,出门就是光天化日的现实。

逢人见面第一句话便是:你工资多少?买房了吗?谁谁在哪又买了第几套房了……

世俗也可以世俗得很一致,势利也可以势利得很相同。

也许他们本性纯良,但是受自身生活所局限,他们大多数人至死都没向尘世之外瞥过一眼。能信奉的能膜拜的可谈论的也只有眼下的生活了。

除了谈工资聊婚姻探问你有没有发财,老一辈与年轻一代还能聊什么呢?但是在老一辈看起来很正常的话题,在年轻人看来却很是尴尬。年轻人不喜欢探亲了,因为在探亲中,能把这种尴尬放大100倍。

其实生活是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是酸、是甜、是苦、是辣,只有真正置身其中的人才能知道。

此生是成功还是失败,也并非只有金钱这一衡量标准。你过得有没有意义,是否按自己所愿去度过此生,也许更重要。所以大可不必过于在意外界的看法。

眼光放长远一点,不必因一时困顿而自轻,坚定地追随你所喜欢的一切事物,活得有趣有点,此生无悔就挺好。因为“人生本就是一场盛大的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