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条》是由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动作惊悚片,该片于2020年9月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讲述了一名特工,被派去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在搭档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任务并拯救了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表示《信条》这部电影让人捉摸不透。其实整部电影的归根结底来说就是一个特工和他的小伙伴们经过反派的摧残最终拯救世界的故事,只不过因为可以毁灭世界的这个东西的特殊性,导致这部电影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两条时间流向的全新世界。正向和逆向。

十天前,乌克兰国家歌剧院遭到了恐怖袭击,匪徒想抢夺一个神秘物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混在匪徒里的主角和匪徒对峙时,一个弹坑里的子弹突然逆向射出,差点伤了主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逆时间物体的第一次亮相。主角之后找到了一个女研究员,女研究员揭示了逆时间的概念。我们的世界因熵增(“熵”是理解《信条》一个很核心的概念,它的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时间轴是向前的。而熵减则导致时间轴是逆向的。有人在未来制作逆时间子弹,逆转时间传递给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角去印度找军火商桑杰辛格追踪线索,通过军火商的妻子知道了安德烈萨托这个人,并得知他可以和未来的人对话,最终反派亮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片情节走向

之后通过一幅画见到了萨托的妻子,并在薛普利拍卖行见到了萨托(最终反派)。最终主角来到了奥斯陆的机场,见到了本片重要的道具,逆转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角通过军火商的妻子知道逆时间物质钚241一周后会被乌克兰国家安全局会运到塔林。抢夺钚241的追车情节则是电影正反时间轴世界的描述的节点,在这之后主角进入逆世界。

钚241被反派抢走后主角走过逆转门,开始进入逆时间的世界。

我想诺兰导演真正想拍出的正是他心中的逆时间轴的世界,根据片中对逆时间世界的描述。相对于正常世界,人行走是逆行,火烧到人人会冻伤,因为熵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人公在这个新世界中逆着时间流经历着他已经经历过的十天,在公路上逆行追车,但钚241依旧被抢,这也昭示着诺兰导演的观点,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逆流到七天前,在机场,两个不同时间流里的主角相遇,导演的观点是两个时间流里同一个人只要不相触就不会有事,相碰则会释放恐怖能量,毁灭世界,反派萨托想通过吃下逆时间里的物质而毁灭世界。

时间逆流到十天前,结局的荒原大战,正反时间流里的人和子弹相互碰撞,经过奇幻的战斗,最终主人公成功夺取了逆时间装置——把世界变成逆时间的从而毁灭世界的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也有自己的不足点。生硬、缺乏感情,即便在理应让人动容的情节上,也显得干巴巴。部分人物也只是概念的道具,情感动机相对欠缺。

在幕后,为了拍摄影片中不可思议的逆向视觉效果,摄影团队重建了胶卷盒中的机械部件并重构了电子元件,使得IMAX摄影机能够正向逆向同时拍摄,不单使用IMAX摄影机来拍摄,还令IMAX胶片逆向运转,倒卷拍摄。

影片开拍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已经用20年的时间思考了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和画面。为电影的细节和剧本也筹划了大约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治家通过政治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国,导演则是用摄影机描述自己的世界,这或许就是导演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