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兵马俑

要说战国时的高危职业有哪些?秦国丞相是少不了的。从商鞅范雎吕不韦李斯,这些异国来的大秦丞相,让秦国从落后的西方蛮夷,成为吞并东方六国的超级强国。可他们的下场,都挺惨。

商鞅

商鞅,原本称为公孙鞅。他是卫国某一个公子的后代,血统上的贵族、经济上的平民。起初,他流浪到魏国,当了魏国大臣公叔痤的门客,可惜不被重用,这才去秦国。

当时在位的秦孝公,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君主。商鞅见了他四次,从帝道、王道、霸道一直谈到强国之术,终于说动昏昏欲睡的孝公。可摆在商鞅面前的,是一个处在西边角落、没什么文化却又有剽悍民风和辽阔土地的国家。

公孙鞅就从左庶长做起,一直做到了大良造。后来他得到商地作为封邑,成了商君,就被称为商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始皇诏方升

商鞅相秦二十年,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变法,变了什么呢?概括起来是加强君主的权力、促进耕战。他利用重刑来让人守法。许多变法政策是东方各国早就用过的,但商鞅移植到秦国,秦国是做得最好的。

变法效果怎么样?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秦人: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说白了,就是商鞅增强了国力,让秦国成了一个新式的法治国家,变成了一部可以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

这就意味着,秦国有了统一天下的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兵马俑

但这是要付出代价的。破旧立新,牵涉到多少旧贵族的利益,所以商鞅用了一些铁腕手段推行变法,“刻薄”“少恩”,他狠起来连太子的老师也不放过,该罚就罚。这就给他的不幸下场埋下了伏笔。

秦孝公死了,靠山倒了,商鞅也就遭殃了。诬陷他谋反的,正是当年他处罚过的太子老师公子虔等人。逃无可逃的商鞅,起兵自保,被杀。

范雎

魏国人范雎,家贫但有才。他先是为魏国效力,可不仅没被重用反倒被人诬告叛国通敌。魏国丞相将他打个半死,他的肋骨断了、牙齿掉了,像垃圾一样被丢进厕所。

九死一生,范雎改名张禄,在秦使王稽的帮助下,狼狈逃亡到了秦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视剧《大秦赋》中的秦昭襄王

这时候的秦国,宣太后掌权,她的两个弟弟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两个儿子高陵君泾阳君把持朝政,人称“四贵”。秦国国势正盛,本国权贵掌握着大权,并不需要外国来的谋士。都挺好,就是国君没有实权

民间传说“秦王五跪得范雎”,实际上秦王(秦昭襄王)起初也不待见范雎,冷落了他一年多。后来,范雎才找准机会到秦昭襄王面前献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视剧《大秦赋》中的秦昭襄王

面对秦国被“四贵”掌控的局面,范雎一开始只敢提远交近攻的对外策略;后来得到宠信,才敢献计帮助昭襄王收回大权:废太后、逐四贵,傀儡秦王终于亲政。

而范雎,也成了秦国丞相。

他这个人,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因为私怨,害死白起;因为私恩,重用王稽。结果河东在王稽手中失守,范雎也就和王稽一起被处死。

吕不韦

卫国濮阳人吕不韦,本可以在阳翟做他的大商人。但他遇到了秦国公子嬴异之后,认为奇货可居,就想投资政治。在他的筹谋之下,嬴异成了秦王(秦庄襄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视剧《大秦赋》中的吕不韦

而吕不韦,历经两任秦王,先是当丞相后来又升为相国,为相十多年。司马迁在《史记》中没写吕不韦的好话,可是透过这些嘲讽,我们仍能发现吕不韦是为秦国做了不少贡献的。

商鞅、范雎,只是想在政治上做出成果,而吕不韦还想做文化事业:他想让秦国摆脱文化落后的局面,于是招揽了东方各国的人才写《吕氏春秋》。书中的许多思想比如主张义兵,后来成了秦灭六国的指导思想。

吕不韦的权力欲是很大的,他在秦庄襄王时期就大权独揽;后来13岁的嬴政继位,直到秦王22岁,吕不韦始终不肯放权。再往后,受到嫪毐之乱的牵连,吕不韦被罢相,不久又被流放蜀地。事已至此,吕不韦也不去蜀地,索性喝毒酒自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视剧《大秦赋》:吕不韦喝毒酒这一幕拍得太好了

李斯

李斯,楚国上蔡的平民,年轻时当过底层的小官吏,跟着荀子学过帝王之术。他野心勃勃、不甘于贫贱,又觉得楚王成不了气候,于是到秦国找机会。

吕不韦的门客做起,一路成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头号功臣,可说是草根逆袭的典范了。

李斯是有才学的,他到了秦国后让嬴政看准时机、迅速灭六国。怎么个灭法?用铁腕手段对付东方六国:能给钱收买的就收买,收买不了的就刺杀;离间了君臣关系,再派大军攻打。

秦灭六国后,李斯主导了新帝国的制度设计,比如实行郡县制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录片《中国》里的荀子

可以说,打天下和守天下,李斯都功不可没。他成了大秦帝国的丞相,儿子娶公主,女儿嫁王室,富贵至极。

但这一切只维持到秦始皇死前。李斯很自私,他把个人利益看得最重。秦始皇一死,李斯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就和赵高、胡亥等人狼狈为奸。他们篡改秦始皇的遗诏,害死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

可是,投靠小人哪有什么好下场呢?曾经位极人臣的李斯,被赵高诬陷谋反,被处死在咸阳集市上,被夷灭三族。他临死前想和儿子一起回老家牵狗打猎,却再也没机会了。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

秦王朝从建立到灭亡,十五年。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视剧《大秦赋》中的李斯

商鞅、范雎、吕不韦、李斯,这四位深刻影响秦国历史的丞相,都是异国人。秦国本土是不缺名将的,缺的是文臣。这些富有才华的异国文臣,在秦国得到了施展拳脚的机会,当了丞相,最终因为种种原因都落得凄凉下场。秦国丞相,不好当,确实是高危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