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高铁南站以南片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公示说明

一、规划范围和规模

本次规划区位于三门峡市商务中心区以南,东至熊耳路、西至甘山路、南至规划区边界、北至高铁站南广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929.41公顷,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836.97公顷。规划范围内人口容量约为4.5万人。

二、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 3+1 ”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即商业商贸产业集群、陆港物流产业集群、生产服务产业集群+精英城市配套环境;

商业商贸产业集群:打造特色商业、高端商贸与休闲娱乐产业,以展促贸,以贸促业,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

陆港物流产业集群:面向丝绸之路的智慧物流与高端制造业产业集聚,激发未来港城互动的发展潜力;

生产服务产业集群: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形成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型产业崛起;

精英城市配套环境:以人的需求为核心,以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商业地产为依托,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打造高标的城市环境品质和高阶消费设施,增强南片区对于精英人才的吸引能力。

三、规划目标和策略

规划目标:立足定位,规划以达到“生态绿谷、魅力乐塬、崤函门户”为目标。

生态绿谷——一个高品质、人性化的开放空间;一个根植本土、生态优先的公园城市;

魅力乐塬——一个功能复合、独具魅力的坮塬新城;一个尺度宜人、服务便利的宜居片区;

崤函门户——一个崤函特色、开放包容的城市门户;一个绿色高效、功能集聚的陆港中心。

七个策略:弹性复合,聚功能;虚实相生,树门户;绿色智慧,筑陆港;品质活力,乐社区;道法自然,营绿谷;因势利导,塑形态;便捷高效,织路网。

四、空间布局结构

构建“一轴一带,双核八片”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崤函枢轴;以迎宾大道为道路轴线,与东侧冲沟结合,布局公共服务功能,成为公共服务枢纽。与北片区结合串联多个重要城市节点,连接黄河和甘山,成为城市重要轴线之一。

一带:生态绿带;保留小火烧阳沟作为生态隔离带。

双核:服务核心区;迎宾大道与冲沟结合,布局各类服务功能,由对内对外两个服务中心,形成生态绿谷服务核心区。

八片:两片综合功能片区、两片生活功能片区、两片特色功能片区、一片教育功能片区、一片物流功能片区。

五、用地构成

规划南片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为836.98公顷,包括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物流仓储用地(W)、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共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七个大类。除此之外,军事用地面积46.50公顷,铁路用地面积45.94公顷。规划范围内总用地面积929.41公顷。具体指标详见表5-1.

六、规划指标体系

6.1容积率

规划区居住用地容积率≤1.9;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文化设施用地容积率≤1.5;

教育科研用地中的高等院校用地容积率≤2.0,中小学用地容积率≤0.9;

医疗卫生用地容积率≤2.0;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高铁南站以南片区内商业用地容积率≤3.5,商务用地容积率≤4.5;

其他公用设施用地均按国家有关规范控制其开发强度。

6.2建筑高度

结合城市功能布局和开发强度对建筑高度进行控制。

1、多层控制区:主要集中在三盘路以南地块,建筑高度控制在27米;

2、混合控制区:主要集中在三盘路以北、蔡月路以南地块,小高层建筑高度控制在40米;

3、小高层控制区:主要集中在蔡月路以北区域,建筑高度大部分控制在40米,局部控制在60米;

4、高层控制区:主要为商业核心区和商务区,考虑到核心商务区的空间设计和景观效应,最高建筑控制在100米。

6.3建筑密度

规划区居住用地建筑密度≤35%;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文化设施用地建筑密≤25%;

教育科研用地中的高等院校用地建筑密度≤30%,中小学用地建筑密度≤30%;

医疗卫生用地建筑密度≤30%;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高铁南站以南片区内商业用地建筑密度≤45%,商务用地建筑密度≤45%。

其他公用设施用地均按国家有关规范控制其开发强度。

6.4绿地率

为提升居住小区环境品质,规划区居住用地绿地率≥35%;

文化设施用地绿地率≥40%;

教育科用地绿地率≥35%;

医疗卫生用地绿地率≥35%;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绿地率≥15%。

七、公共服务设施

本次规划公共服务设施按照生活圈理念,形成了4个十分钟生活圈和9个五分钟生活圈。

十分钟生活圈采用高效合理的小街坊、高密度路网方式规划布局,主要包含教育设施、交通服务设施、综合医院、文化设施、养老服务中心、体育活动中心和消防站。五分钟生活圈以生活街道、开敞绿地为布局基准点,混合布置各类服务功能,主要包含社区医院、社区养老院、农贸市场、文化活动站等公共服务设施。

7.1教育设施规划

1、中学

规划区设置寄宿制高中1所,服务于周边区域及高铁南片区;

初中1所,服务半径约1000m。

2、小学

规划区按十分钟生活圈,规划小学共计4所,每所小学服务半径约 500m。

3、幼儿园

规划区按五分钟生活圈,规划共设置幼儿园9所,每所幼儿园服务半径约300m。

7.2医疗卫生设施

本次规划医院规模按照5床/千人标准设置,则医院规模为800床。

规划南片区设置了2处医院用地,1所综合医院,位于启航路以南、金谷西路以东,位于B-5-02地块,用地面积6.58公顷,医院规模约为600床,主要承担整个城区的卫生医疗设施等;1所专科医院,位于汉山路以东、灵湖路以北,位于D-3-03地块,用地规模2.40公顷,医院规模约为200床,主要承担南片区的卫生医疗设施。

7.3社会福利设施

本次规划南片区共设置5 处社会福利院,用地面积为10.53公顷,其中4处主要用于老年人的养老、疗养等。1处为社会福利院。

7.4文化设施

规划南片区共规划2处文化设施用地,在迎宾大道以东,崤函大道以北A -16-02地块规划了一处综合文化活动场馆,用地面积8.55公顷;结合绿地在迎宾大道以东,蔡月路以北A -22-02地块规划了一处文化活动中心,用地面积0.53公顷。

7.5体育设施

规划南片区设置体育中心一处,以十分钟生活圈理念,结合公园绿化配套设置体育运动场地四处,实现周边居民 5 分钟内可到达活动的目标。

八、景观绿地规划

本次规划景观结构的生态系统分为“绿轴—绿带—绿环—绿廊—绿园”。

绿轴—城市活力谷:以冲沟作为公共空间、城市景观、海绵湿地、街区公园。

绿带—城市冲沟公园:修复坮塬冲沟,加固冲沟,增加植被,营建坮塬城市公园;因地制宜,依据等高线密集程度,分区设计独特景观要素,打造立体坮塬景观;规划沟通廊道,将绿带渗透城区,提升片区人居环境和活力;利用水循环管理,提高雨水再利用效率。

绿环—城市生态农业公园:利用现状农业资源,打造城市农业,发展生态经济。

绿廊—城市线型景观公园:串联城市功能区,设置防护、通行、生活廊道,构建完整景观结构。

绿园—城市片状景观公园:布局文化体育设施,丰富景观功能,提倡健康生活,增添片区活力。

规划范围内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171.6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0.51%。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11.82公顷,防护绿地面积37.44公顷,广场用地22.40公顷。

按照级别和使用功能,规划范围内绿地共分为两大类: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遵循均匀分布、便于使用的原则,考虑公园绿地合理的服务半径。居住区级公园服务半径1000米,小型绿地为300-500米。

防护绿地主要沿崤函大道、大岭南路两侧设置,宽度为20米;沿甘山路、熊耳路单侧设置,宽度为15米;沿铁路线两侧设置,宽度为30-50米。

九、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9.1交通枢纽规划

交通枢纽分为铁路枢纽和公路枢纽。

铁路枢纽主要为郑西高铁南站客运站、陇海铁路三门峡客、货运站及三禹铁路货运站;

公路枢纽主要为公路长途客运站,位于甘山路东,淇河路以北。

9.2道路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了“一横三纵”的主干道路骨架:“一横”自西向东的崤函大道;“三纵”自北向南分别为甘山路、迎宾大道和大岭南路。

规划范围内城市道路分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设置:

9.3公共交通场站规划

本次规划公共交通场站用地3处。其中1处公交首末站,1处公交换乘站,一处公交停保站。

9.4停车设施规划

在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周边设置四处社会停车场,按配建指标配置公共停车设施,结合绿化广场设置地下停车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