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几天就过年了,相信大家都在开心迎新年。昨天我带女儿回了一趟娘家,感受一下农村的过年气氛。可没想到却遭受了一次“别人家孩子”的暴击。

事情是这样,吃过午饭,我妈的几个邻居来串门。有一个奶奶带着孙子,和我女儿同龄。一进门几个奶奶就叫两个孩子一起玩,我妈还特意对我女儿说要主动些。但两个孩子还不熟悉,想一起玩又不好意思打招呼。

这时几个奶奶就找话题聊,让两个小朋友熟悉一下。首先是问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看看谁学习好。听了我女儿的分数,长辈们很满意,一顿夸。听到男孩的语文低了几分,奶奶们笑话他:“你看看,人家考得比你好,你可要加油了,不到95分不算好成绩呢……”

男孩听了很生气:“你们考95分了吗?你们先考一个。”他奶奶听了不高兴了,说孙子没礼貌,没听出奶奶们对他的鼓励。几个奶奶大人不记小人过,打哈哈劝了两句,男孩不吭声了,过了一会儿开始找我女儿玩。

看我女儿很腼腆,这时又有奶奶夸男孩了:“哎呀,还是男孩子主动些,男孩子放得开些,女孩子还是太胆小。”还一片好心劝我女儿:“这是你家呀,你胆子大点,热情点啊。”我听了赶紧打圆场:“他们第一次见嘛,一会儿就好了,随他们玩吧。”

说完小朋友,几个奶奶又把话题转向了我----长辈的话题总是离不开晚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要就是问什么时候生二胎,当我说不要二胎时,几个奶奶感到非常可惜,劝说中夹杂着责怪:都生二胎了你怎么不生?不生二胎将来老了自己后悔,孩子也没个伴,多孤独。

她们还拿某某家儿媳妇举例,说人家以40岁高龄生了二胎,中间历经千辛万苦,生下来又自己全职带,非常用心,操劳得很。最后还语重心长地对我总结道:“你看,人家这么困难都再生了一个,多了不起,还是多生好啊。”

听得我都有点无地自容了,好像只生养一个孩子是极不负责任的,和人家的“伟大”比起来,显得特别自私。

我强撑着微笑,跟她们岔开话题,心里想的是,这过年热是热闹,但好像免不了要与“别人家孩子”进行一场激烈肉搏啊。

估计当晚辈的此时都有个新年愿望:别人家的孩子,请别烦我。

做过孩子的,或多或少都遭受过来自“别人家孩子“的打击:

你看xxx多听话,你怎么这么调皮!
你看xx每天写那么多作业,成绩那么好,就你不爱学习!
你啊,能像xxx一样懂事,又体贴又能干,我就省心了。

“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像神一样的存在,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无处不在。这个闪闪发光的模范榜样,总是时不时被家长拎出来教育自家孩子。

还有现在的朋友圈,也常常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看着看着就心塞了,焦虑了,甚至自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仔细想想,这真没必要。朋友圈就是个“优秀”的大展台,爸妈都把自己孩子优秀的地方往上贴。那些只是他们生活中的部分片段而已,不好的部分并没有晒出来,或者问题已经私下解决了。如果知道人家生活的全部,其实大家都差不多。也许那个跳舞得第一名的孩子数学很差,可能那个英语说得很溜的孩子还总是尿床。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别人家的孩子”只是虚构出来的完美形象,谁也比不过他。总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那不仅自己焦虑,对孩子也不公平。

想一想孩子的那些问题,我们小时候是不是也有?胆小害羞,不愿写作业,不能坚持,爱哭,嫉妒别人……我们也是这样长大的,孩子的缺点并不比我们多。

所以,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说明他是个正常的孩子。如果他超级自律、超级勤奋,那还是个孩子吗?

一个正常普通的孩子将来也可以过得很好,我们不就是吗?所以不要为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过度焦虑,强迫孩子改正所有的缺点。不许孩子拖延,不许孩子做白日梦,是不是也遏制了他的想象力、创造力呢?

归根到底,孩子和我们一样,有缺点是正常的。接纳他,给他时间和空间,他才可能成长得更好。我们应该为自己而活,孩子应该为自己成长,而不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