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4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这是我国第四次(此前的三次时间分别是2010年1月11日、2013年1月27日和2018年2月5日)成功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距离我国首次成功进行类似的试验已经过去了11年之久。此外,我国还在2014年7月23日进行了一次陆基反导技术试验,由于没有披露是否是中段拦截,故未将其纳入统计范围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GMD反导系统

中国是继美国后第二个成功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的国家,技术水平低于美国,处于坐二望一的地步。虽然进行相关试验次数低于美国,但是成功率是远高于美国的(美国类似的GMD反导系统的拦截成功率也不到50%)。但是由于我们还没有导弹预警卫星系统,这几次反导拦截试验中只是在陆基远程雷达引导下的拦截试验,还无法展开全程的探测、跟踪、拦截试验,因此,与美国反导系统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也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用导弹和反导试验专家、西北某基地研究员、全程参与这些试验的陈德明大校的话说,反导是战略防御的坚盾,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有和没有那是完全不同的。

军事科学院少将级高级研究员姜春良也称,反导被誉为世界上最尖端的技术对抗。这是在不少大国积极发展战略反导技术的国际背景下,取得新战略平衡的重要举措。中国已经成功进行了多次陆基中段反导试验,说明中国这一战略技术越来越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正在轨道修正机动中的"标准-3"反导导弹的动能拦截器,它将对卫星和弹头进行直接撞击。

之所以说是坐二望一,是因为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将俄罗斯遥遥甩在了后面,技术水平在其之上。因为我们是采用和美国类似的动能拦截器KKV直接撞击方式摧毁来袭导弹。即用拦截导弹将弹头(动能拦截器KKV,实质是一枚小型“导弹”)精准送上数十公里高的外太空。动能拦截器KKV,体积非常小巧(这样才能装进导弹的弹体),结构非常复杂(拥有数十个高度灵活的固体发动机喷管、高度灵敏的制导系统和计算能力超强的高速计算机),重量也非常轻,但是作战费效比比较高(在同样拦截距离和高度下,KKV的质量和尺寸均小于破片式拦截弹。一个2.3公斤重的KKV,所造成的破坏约等于73公斤TNT炸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萨德"导弹的动能拦截器模型剖面,可见其整体尺寸之小。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KKV是美国,其次应该就数我们了。至于俄罗斯,由于其无钱投入,一直在吃苏联时期的老本,导致还在采用简直让人感觉“丧心病狂”的方式来进行反导拦截。例如,苏联开发了A35“橡皮套鞋”式反导系统,虽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能够对弹道导弹进行拦截的反导系统,但拦截方式却是通过将核弹头装置在拦截弹上,只要雷达提供一个粗略的飞行轨迹,就可通过核爆炸的方式来摧毁敌方的洲际导弹。但是,这种拦截方式效率不高,如引爆了敌方的核弹头,会造成两次核爆炸的严重后果,得不偿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135“阿穆尔”反导系统,外形庞大

现在的俄军最主要的A135“阿穆尔”反导系统,技术水平仍是20世纪70年代的水准,思路也是和“橡皮套鞋”一样,采用核弹炸的方式来反导。和我们早已经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选手了。

只是,由于俄罗斯开发反导系统较早,拥有多种型号的远程预警雷达和导弹预警卫星,预警、探测、跟踪能力在我之上。但是,和我们的中段拦截不同,俄罗斯的是末段拦截。

众所周知,反导拦截技术按照拦截时机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助推段反导,指在来袭导弹的助推阶段进行拦截,一般是在导弹起飞后的数分钟内进行拦截;二是末段反导,指在导弹弹道飞行最后阶段,即来袭导弹重返大气层后或进入俯冲阶段时进行拦截;三是中段反导,即在上述两者之间的广大区域进行拦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助推段洲际导弹发射瞬间

这其中,助推段反导无疑是最理想、最难实现的情形。这个时候,目标导弹处在上升段,大部分位于发射国境内,在此段拦截效果最好,且不会对自己造成损伤。但是,这种拦截方式难度也最大,正因为拦截处在别国境内,探测装置和打击武器的部署就相对困难。且易造成误判(不知道对方是进行测试,还是目的地在别国)。所以,这种拦截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美国开发出了搭载激光武器的飞机,但还处于初始研发阶段,远未成熟。

末段反导难度最小,损害最大。这个时候,洲际导弹已经释放出了核弹头,核弹头目标已经再入大气层,且大多数已经位于本国领土上空。此时拦截即使成功,导弹搭载的核武器也会对本国造成巨大的破坏。且时间非常紧迫,是“一锤子买卖”,一次拦截不成,就没有时间组织第二次拦截。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自杀式拦截法”。一般军事强国会力避这种拦截方式。当然,这种拦截方式也有好处,那就是方便武器的部署和打击,拦截的难度相对较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段拦截最现实、最可靠。由于此时洲阳导弹目标处在外太空,通常也不在本国领土范围之内,且飞行时间较长,弹道相对固定,所以拦截效果也最为理想。但是由于弹道高(数十公里外的太空)、速度快(数十马赫),对拦截武器的射程和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也只有美中两国技术相对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方面,我们确实有自豪的理由。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还存在诸多不足。最主要的是,还没有形成全天候的监视、探测、预警情报网,最有效探测洲际导弹发射的早期卫星预警系统还是空白。

这也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对此,我们在自豪的同时,也要头脑清醒,万里长征虽然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后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加油,中国军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