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红的骨灰有一部分从香港被带到广州,埋在银河革命公墓里,剩余的则被埋在香港圣士提反女校后院的土山坡下。

银河革命公墓在燕岭路上,我和夏木是从杨箕坐车去的。那是东边的天河区,再往东走就出广州了。所以墓园的意味是更加荒凉的,连那风也比城内的风冷。

这段日子我在读萧红的《商市街》。我是刻意把《商市街》带到广州的。虽然一直过的并不是什么漂泊又饥寒交迫的日子,但是因为很少出远门,而且又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生活,居住的房子没有北国的房子那么舒适,所以自己难免还是会有一点点在漂泊的感觉。而萧红的生活更是漂泊得如此彻底。

我们很快就找到萧红的墓。墓碑上刻的文字有的已经很模糊了。见到墓碑上的萧红的照片,我竟觉得格外陌生。她的双眼是那样的炯炯有神,眼珠黑而大,头发也是乌亮的,整个人是精气十足的样子。那真是萧红吗?那更像个战斗的共产主义革命女子,却没有萧红那顽强而又浪漫的生命力。

墓前摆了各式各样的花瓶,有的花瓶是空的,有的插着或种着一小株植物,假花或是枯干的不知道叫什么的草。还有一束鲜菊花,黄的白的红的,是刚刚离去的人留下的。我想我是应该带一本《呼兰河传》来的。

《商市街》里,萧红写的最多的便是冬天和饥饿了。那寒冷是彻骨的天寒地冻,连人心都是冰冷的,只有那生活和爱情才是暖烘烘的。而饥饿,则是伴随着贫穷而来的。

萧红和萧军一开始是贫穷的。那时候他们经常向人借钱,住在欧罗巴旅馆里,后来萧军找到了一份家教工作,两人才租房子住。有了钱就能好好地吃一顿饭,萧军带萧红上馆子,去的是一家破旧但饭菜很可口的小饭馆,两人吃了很多,小菜、猪头肉、烧酒、丸子汤和八个馒头,吃完萧红还买了两块糖,一人一块。那天晚上,两个人像心满意足的孩子那样快乐,后来萧红把这段往事写进了《家庭教师》。

“电灯照耀着满城市的人家。钞票带在我的衣袋里,就这样,两个人理直气壮地走在街上,穿过电车道,穿过扰嚷着的那条破街。”

这生活真是这样的。贫穷和饥饿是如此真实而立体,我们都没有办法无视它们的存在。

萧红还写到了列巴。有时候是列巴圈,有时候是黑列巴。列巴圈是别人房门上挂着的,那不是萧红和萧军的,饥饿的时候,那一个个的列巴圈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没有钱的时候,他们吃黑列巴,抹上一点盐,想象那是在度蜜月,吃着涂了奶油的面包。

“‘我们不是新婚吗?’他这话说得很响,他唇下的开水杯起一个小圆波浪。他放下杯子,在黑面包上涂一点白盐送下喉去。大概是面包已不在喉中,他又说:

‘这不正是度蜜月吗!’

‘对的,对的。’我笑了。”

夏木从哈尔滨回来时也给我带了一个大列巴。那列巴真大,像夏木的肚子那么圆,却又比他的肚子要鼓些。除了大列巴,他还带回来很多红肠。那都是上等的秋林牌红肠,放在锅里煎的时候,满屋子都是醉人的肉香。那几天,我们过上了富足而愉悦的日子,每天早晨在厨房欢快地切列巴和红肠,还在列巴上涂了厚厚的一层黄油或果酱。

“等吃完了这个列巴,我们去老莫买吧。”我对夏木说。

我们吃了几天的列巴,最后却因为没有妥善保存列巴而使列巴生霉了。长霉的地方毛茸茸的,散发出一股浓重而异常的酒味,好像是列巴发酵了。那个列巴实在是太大了。

夏木去了萧红在呼兰县的家,给我带回来很多照片。那是个很大的院子,种了很多植物。如今墙上挂着很多照片,照片里的大多是萧红的家人,很少有萧红。还有一张全家福,所有人都在,唯独萧红不在。

是啊,她是不会在那里的。为了自由的生活,她终究是要逃离的。

我后来重看许鞍华的《黄金时代》,越是深受《商市街》里的故事所感动,因为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决绝和追求自由。或者说我是在一厢情愿地以为或向往自己真是那样的。

电影里有一段话并非出自《商市街》,而是出自萧红在日本时给萧军写的一封信。

“窗上洒满着白月的当儿,我愿意关了灯,坐下来沉默一些时候,就在这沉默中,忽然像有警钟似的来到我的心上:‘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此刻。’于是我摸着桌布,回身摸着藤椅的边沿,而后把举到面前,模模糊糊的,但确认定这是自己的手,而后再看到那单细的窗棂上去。是的,自己就在日本。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这真是黄金时代,是在笼子过的。”

多么讽刺,自由而平静的生活,而且经济上不再拮据,然而这所谓的黄金时代却是在笼子里过的。

那是一九三六年,萧红二十五岁。在日本生活一年后,萧红回到中国。回来后,她开始写《呼兰河传》。

从墓园出来,我们沿着燕岭路散步。那天的彩霞很美,我们一路上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基督教公墓的屋檐长满了粉红色的九重葛,从远处看就像是一簇簇缤纷烂漫的樱花。这种花在南方是常见的,但如此美丽的九重葛,我从前是没有见到过的。

等哪天我的身体经受得住那天寒地冻了,我是一定要去看冬天那封冻的呼兰河的。呼兰的风呀雪呀,都一定会叫我再次想起从前那饥饿的萧红。还有他们家的那座后花园,那消失了的蝴蝶、蚂蚱和倭瓜,即便是荒凉的,也一定是苍凉而美丽的。 | 林雪虹

文章亦发布在公众号“咖啡香烟”(Coffee_Cigarettes)上。图片为萧红的墓,来自咖啡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