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理工男,对韩流女团非常热爱,因为本身特别喜欢音乐,会点乐器,喜欢唱歌,不是纯看颜值不懂音乐的宅男,纳闷为什么韩流那么精致的音乐品质,在中国男性市场一直没有引起轰动,反观日本宅文化,在中国男生中占有很大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可以说韩国男团确实攻占了很大一部分中国女性市场,相对而言,韩国女团在中国男性市场中可以说是微不足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相比韩国文化,日本文化向中国输出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

我们要知道,日本文化是从80年代就开始向中国输出,很多中国男性一般从少儿时代就开始接受日本二次元,从动画往周边动漫主题曲、日剧和日本流行音乐等,这样的衔接比较顺畅。

而且大多数对日本反感的国人,也早就习惯了喜欢日本小电影,喜欢日本动漫,但是和我反对日本是不矛盾的,也就是说早就学会了区别对待两者。

  • 反观韩国,韩流向中国的输出不过10多年的时间,远远比日本文化进来的时间要晚。而且韩流以韩剧和韩国音乐为主导,远不如日本从二次元入手来得巧妙和顺理成章。

韩剧本身更多的是针对女性用户去设计剧本和人设的,爱看韩剧的男性用户应该比例不高,甚至有反感的情绪,连带着对整个韩国文化的好感度,在中国都是偏低的。

另外,国家关系和民族矛盾的冲击,像限韩令,萨德反导系统等,都会影响国人对韩国的观感。

二、韩国女团最具有吸引力的部分无疑是歌舞,可是风格有缺陷

韩国女团最大的特色就是Kpop,你说Kpop音乐性比Jpop强,要么你不懂音乐,要么你屁股坐歪了满嘴胡言。Kpop唯一可以跟Jpop比音乐性的曲种就是Trot,但就算是Trot最多也就只能算是穷人版演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试想,我们听一首歌和看一只MV的时间成本及机会成本完全不同。人可以在看书、打游戏、运动等的时候听一首歌,但不可能同时看一只MV的。

而且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传统Kpop的舞蹈风格往往就是无限放大荷尔蒙的释放和隐晦的性暗示,韩舞经典的一些舞蹈动作比如顶胯、岔开腿蹲下起立、蹲下摇臀部等等,这都是性暗示意味极强的动作。

  • 而这种动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不检点”的行为,是会遭人反感的,而这在韩国为何问题不大?因为在韩国女性社会地位本来就偏弱。

因此,在很多女性粉丝看起来非常有女人味、极有力度、浑身散发着令人羡慕的荷尔蒙的舞蹈动作,在中国男性眼中却是仅次于赌和毒的劝退神器。

三、我们的直男市场,目前受欢迎的大约是两种类型

  • 综合国内的直男市场,受欢迎的大概有两种类型:一是纯洁且有亲和力的,大概是初恋型的偶像;一种是很接地气的,真实有共鸣的偶像,至于舞台上的业务能力,真的不是关注重点。

对于上述两种类型,前者要么更喜欢更具亲和力的日系养成系,要么对偶像的黑料绯闻容忍度极低。而韩式偶像的“清纯”,真的跟国人理解的清纯两回事,为了清纯而清纯。纯真,给人感觉纯而不真。

  • 10多岁的孩子,不管是妆容还是性格塑造,给人感觉都有一种西门大妈演小女孩的既视感。韩式偶像精美包装下的层层滤镜,敌不过日系近距离接触和养成感,也敌不过二次元虚拟偶像绝对不会塌房子的强大设定。

而后者更是没法比,韩国能真正展现自己的艺人,怕是只有顶层那些吧。韩国社会真的太压抑了,跟国内喜欢的风格不合。特别是小偶像们哪怕是做直播都是经纪人在旁边盯着,稍有不对就能上前打骂的那种,你让观众老爷们哪来的真实感?

举个例子:我曾看过吴宣仪在韩时期的物料,根本没有在国内期间的这一面,完全提不起兴趣。看韩综也是,有综艺感敢大方表现的,基本都是功成名就的成熟艺人,小偶像们哪怕有综艺天赋在各种前辈面前也很拘束。

在这方面韩式偶像敌不过杨超越这样的本土草根偶像,甚至没法跟一众大浪淘沙出来的头部主播相比。

毕竟,娱乐产品也是产品,要契合市场需求才能占据该市场,韩团造星模式工业体系虽然强大,但在中国直男这个细分市场上,真的跟需求契合度很差,无法攻占下来很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总之,作为追星主力军的15到24岁青少年,只占全国人口约17%,再减去男性和不追星的女性,实际上潜在追星人口非常少。也就是说,事实上,国内的韩团k-pop粉是非常少的,愿意付费的人更少,而这一小块市场要被数十个韩团瓜分,韩流只是在女性市场占了小一块而已,远谈不上攻占,更别提k-pop在中国只是一个非主流外国流行文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