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凡尘。最近因为出现疫情嘛,所以基本在家没出去溜达。这一家人在家就免不了一些家庭矛盾——抢电视。于是,我就陪着家里孩子看了会儿《动物世界》和一些生存类的节目。于是我就有个疑问,一说毒物我们就会想到毒蛇,毒蝎子,毒蜘蛛,那有没有带毒的哺乳动物呢?说实话我如果不去调查的话,一个想不出来,狂犬病和破伤风不算,我说的是毒!接下来,咱们就聊聊世界上有哪些哺乳动物是有毒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已知的五千多种哺乳动物当中,有毒的就有十二种,而且这十二种体型都很小,它们的成员是四种鼩鼱科、三种吸血蝠、两种沟齿鼩、一种鼹鼠,还有懒猴以及鸭嘴兽。其中只有鸭嘴兽是长着毒刺,其他都是通过咬的方式来释放毒素。鸭嘴兽是真.神奇宝贝,众所周知它是一种卵生哺乳动物,雌性和雄性鸭嘴兽的后肢有尖刺,但只有雄性可以分泌有毒物质。它是唯一一种主要将毒素用于雄性的同类竞争,而不是用来觅食或者是自卫的动物。

如果人被刺一下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按书中的描述,一个上过战场的五十七岁老兵为了救治一只鸭嘴兽,不幸被扎了一下,于是全身剧烈疼痛。在接受治疗的半个小时里,医生给他用了三十毫克的吗啡,但却几乎无效。这种疼痛会持续数天或者数周,甚至是好几个月。而且更有意思的是,根据后来对鸭嘴兽毒素的分析,鸭嘴兽的毒腺内一共表达了八十三种不同的毒质基因,某些基因制造出来的蛋白质仿佛是来自蜘蛛、海星、海葵、蛇鱼或者是蜥蜴,而且谁也不知道这种剧痛是由毒素中的哪种成分引发的。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懒猴,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有毒的灵长类动物。它用毒的方式很特别,毒素是从手肘的线上分泌,经过舔舐和唾液融合,然后人如果被懒猴咬的话,
也会感觉到剧烈的疼痛,有些人可能会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而他们日常的饮食,只是小昆虫还有花蜜。有没有感觉哺乳动物用毒好像都弱弱的?少了其他动物门那味儿了。比如刺包动物们几乎所有物种都有毒,超过九千种节肢动物门,蜘蛛、蝎子、胡蜂、各种蛇类、蜗牛、毛虫、鱼类、蛙类都有可能有毒很普遍,可是用毒它不香吗?那为什么哺乳动物很少用?

我先假设性地提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动物,这里有三项技能,你可以选其中一个,你认为哪一个会是最高效的攻击策略?第一,可以释放让人麻痹甚至致死的毒素;第二,庞大的体型;第三,敏捷的身躯或者是有力的爪牙。请把你的答案打在评论里。

我们先来看下攻击力。动物带毒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防御保护,另外一个是进攻。捕猎一般靠嘴咬的,主要是用来攻击。以毒刺著称的,通常是用来自卫。如果是用来防御的话,毒素必须起效快,这样才能够及时的阻止掠食者。如果一个毒素要花好几分钟才能让人感到疼痛,估计他本人早就被吃掉了。哺乳动物都是恒温动物,行动敏捷,与其等到精神伤害,不如跑,跳、蹦会比较快。所以就防御来说,你会觉得是身上带毒更好,还是反应快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毒动物大多是伏击捕猎,像蛇大部分都有很好的保护色。还有科莫多巨蜥,科莫多巨蜥并不是像以前的纪录片上所说,口水里面的细菌造成猎物败血症死亡。科莫多巨蜥是世界上最大的有毒动物,它嘴里是有毒腺的,它的打猎方式就是咬一口,然后一路跟着溜达,等猎物失血过多死亡以后开吃。

而黑寡妇蜘蛛的毒素也要十分钟才能起效,这个时期它必须爆抱住猎物,然后注入消化酶,等它变成奶昔以后就开始吸食。这种打猎方式听上去好像不是很费劲,毒是你放的,但是当你打算开吃的时候,很可能会遇到被截胡或者被其他捕食者猎杀的情况。这样想的话,黄雀算不算白嫖?

相比哺乳动物当中的狩猎者,比如猫科,一击致命,开袋即食。或者是像大象、河马这种大体型动物,光是向你迎面走来你就可能瑟瑟发抖。所以就攻击方式来说,用毒是需要耐心的。所以,哺乳动物一般还是喜欢吃新鲜的。你们毒物都吃腌制(毒)过得食物,想想其实也并不怎么好吃。

那用途到底划不划算?很多有毒化合物的毒性会随时间流逝而减弱,老旧失效的毒素会被酶分解,所以作为一样武器,动物必须要解决两件事,第一是制造,第二是更新。就像射击,放了一枪就要填充弹药。一项对蛇类的研究,如果要更新体内的毒素,蛇必须将自己的静止代谢率提高到百分之十一,有的时候要提高到百分之二十一,持续时间长达三天。简单来说就是毒蛇要花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能量来制造毒素,所以有毒动物只会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用毒。你以为来一发这么轻松吗?

比如蝎子用毒素的概率不到三分之一,蛇就算咬了人也有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五十的概率是不释放毒液的,而哺乳动物的新陈代谢就更快了,光是不动都很耗能。如果敏捷的反应能够有效的防御,有力的爪牙可以有效的进攻,那么带毒就变成一个可用可不用的东西了。既然有毒动物演化出了强效的毒素吃药,那也会有动物演化出强大的防御机制。例如那些专业吃毒蛇的物种,像蜜獾、猫鼬、负鼠,都能表现出惊人的抗毒特性。这样就会对毒蛇造成选择压力,它们的毒素配方必须不断的更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芋螺在这方面就很出众,最早本来是吃蠕虫的,快速演化的毒素基因从最开始能够抵御鱼类的捕食。然后又变强了,可以杀死鱼类了,结果就是三个不同分支的芋螺改吃鱼了。在海洋里用毒的生物太普遍了,昆虫里也是。鸡心螺就是芋螺的一种,而陆地上的哺乳动物们用的是快、准、狠的方式,也能够做好防御和攻击。如果遇到比自己体型大得多的猎物,用毒的量也要加大,而且未必一个人能吃完,还不如一口咬死或者是合作捕猎来得快。确实好像没必要浪费一些能量去持有毒性。

而《有毒》这本书讲了很多有毒动物的特性,它们有一个规律,就是越弱小的动物越会演化出毒性,用于防御的目的要大于攻击的目的。就像我在视频开始说的,那仅有的几种有毒哺乳动物也符合弱小这个特点,而大多数哺乳动物不带毒好像真的没啥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