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临近春节,想必各位酒友已经备好佳酿,准备和至交好友痛痛快快醉上一场。但是有时候劝人喝酒可能会涉及违法,你了解吗?

中国由来已久,甚至还发展出“酒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在世界扬名。但是频频被人吐槽的“酒桌文化”却会带来很多法律风险。

其实喝酒不是错,错的是没有节制。劝酒是为了增进感情的社交性情谊行为,但是需要注意相互的安全保障义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案例说法

一家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陈某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某饭店设饭局,宴请周某、孟某等8人。周某不胜酒力酒醉不醒,次日早晨,周某被发现因酒精中毒死亡。周某家人随后将该培训学校及参加饭局的7人全告上法庭,要求共同赔偿周某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共计11万余元。

法院审理认定,周某作为成年人,对酒精中毒死亡负主要责任,应承担赔偿责任的70%。组织饭局者陈某承担20%的责任,其余6名参与人共同承担剩余10%的责任,共计赔偿周某各项费用3.5万余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关法律

《侵权责任法》

第六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八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十六条 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刑法》

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可见,劝酒人可能需要对劝酒后发生的“后果”负法律责任。

哪些情况劝酒者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饮酒人身亡,下列几种情形,劝酒者要担责。

1.劝酒人应当对饮酒人酒量和承受能力作出符合常理的判断,并给予必要劝阻。

如果没有尽到注意义务,造成饮酒人伤亡的,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组织者、劝酒者、同饮者均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

2.如果不知道对方有相关疾病,而没有尽到劝阻义务,劝酒者承担次要责任。如果明知对方身患疾病不能饮酒,仍再三劝酒,劝酒者的过错加深,需承担同等责任。

3.劝酒者应当承担妥善安置和救助醉酒者的义务,如果撒手不管,则构成不作为的违法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造成的损害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