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我们就开始发现气候开始变得不再一样,自1880年以来截止到2020年全球气温已经上升近1℃。现代最早正式提出全球气候变暖是在1975年8月,《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气候变化: 我们是否正处于全球变暖的边缘?》而那时我们仍然认为全球气候还是处在正常的波动范围内,因此这篇论文并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此后全球的气温增长似乎脱离了人们所熟知的规律变化,开始一路上升。直到1988年6月美国气象学家詹姆士·韩森在美国参众两院的听证会上提出全球气候变暖的国家预警概念。但直到今天我们似乎也没有遏制变暖的趋势。而近几十年提出植树造林,利用大量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阻止全球变暖的方案似乎也出现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一篇论文,研究提出或许不久树木释放二氧化碳总和将超过吸收总和,这样全球的二氧化碳将会更多,而不会随着树木的增多而减少。而造成这一原因的是随着气温的增高,树木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发生先升高后降低。全球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对温度的依赖性决定了陆地上植物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以及对碳汇(将二氧化碳变成能量存储)的强度。目前全球的绿色植物减少了人为碳排放量的30%,也就是说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植物吸收并作为碳基能量存储起来的有30%,但尚不清楚这种依靠生态系统吸收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的服务是否会持续下去,因为随着气温的升高,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可能会被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超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科学家利用最大的连续碳通量监测网建立了全球陆地碳吸收的第一条观测温度响应曲线。发现,在过去的十年里,最温暖的季度(3个月)的平均温度超过了光合作用的最高温度。在较高温度下,植物的呼吸速率继续上升,而光合作用速率则急剧下降。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到2040年植物净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将会减少一半,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NASA发文宣布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一年,而2020年人类已经减少了很多活动,而且还有拉尼娜现象的降温系统,都没能使2020年的温度降下来,变暖似乎成为了拉不住的马车,而变暖导致大西洋暖流北上北极还会让寒潮南下欧亚大陆以及我国更加频繁,虽然在变暖但冬季的寒冷天气可能会更加多发,直到冷无可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