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奇葩说》里,有一场辩题是《婚礼现场,发现自己不爱新娘,要不要逃婚》,当杨幂问反方辩手熊浩:“如果是你,你要逃去哪里呢?”熊浩想了想,说了这样一句话说,“此心安即是归处,反正离开那个婚礼现场,哪里都好。”

所以,重点是,此心安处是归处。

千百年来,“心安即是归处”这句话,安抚了太多太多受伤的心,坚定了太多太多大大小小的人物,著名的,寂寂无名的。激励着人们,朝着内心的安宁靠近。

一、江州司马的心安

白居易的诗《初出城留别》是这样写的。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

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白居易因上书得罪权贵,被贬江州,得了“江州司马”的名号,“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为解除亲友担心,他离别时的心态还是积极正向,很不错的。

“心安是归处”也一语道出了一个人身处逆境所该保有的精气神。白居易身处中唐,人生的起伏跌宕,令他以冷峻的姿态看待时事,成了一代现实主义大家。

晚年买了豪宅,偏居一隅,自得其乐,也算是全身而退,自得其所,把个心安,也落实到了身安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寓娘的心安

多年以后,另一个大文豪苏轼,写出了另一首闻名天下的诗篇——《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诗里的“王定国”是苏轼的好友,“侍人寓娘”是王定国的侍女歌妓柔奴。

王定国因“乌台诗案”的牵连,被贬岭南那蛮荒之地,归来依然风流翩翩,与苏轼会宴,外带了柔奴来助酒。苏轼看到佳人,不禁为之一振,这个女人太美了,“清歌传皓齿,雪飞炎海变清凉”。友人及佳人给苏轼的世界,带来了无限的愉悦和快乐。那一刻,他对好友王定国,应该是羡慕嫉妒都有吧。

柔奴,这个女人没有因为随王定国去了岭南那样荒凉僻远又阴湿的地方而灰头土脸,一脸菜色,反而在颜值霸屏中,更加了一些内在的气质美,愈发地楚楚动人了。

既是恭维,又是发自内心的赞叹,苏轼问柔奴青春常驻的秘诀,柔奴回他,“此心安处是吾乡”。

心安定下来了,也就不再为外在环境的恶劣而在意了。心安即精神,心安即力量。有了内在的力量,一个人,也就容易做到开心常在,超强适应,该怎么生活,便怎么生活,遇山开路,遇水搭桥了。

正是这种乐观与随遇而安的适应性,令艰苦岁月强加在一个女人头上的困苦不再成为障碍,进而变成一种经历而有所斩获。展现在容颜上,也就有了坚定和刚毅的神情,一如既往的从容和笃定气质。

嗯,就是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柔奴一个小小的婢女,尚能有这样的心境。这给了苏轼极大的鼓舞与另眼相看。

当然了,这种美,是需要有一些眼光的人才能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能够欣赏美的,还得是文人雅士。

懂欣赏的男人,才能够在如花的女人堆里,找出那个有着独特气质的人,欣赏到女人身上除了颜值以外的内在气质美。

彼时的苏轼与柔奴,交辉呼应,完成了一次重大的历史交汇。

懂欣赏,并且能够思考的人,也才能够把自己与欣赏相结合,从而创造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境况来。

苏轼也因此而变得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苏轼的心安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也一直是苏轼的人生底色。在柔奴这里,苏轼再一次得到了确定,他的人生,格外豁达与从容。

苏轼自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对他来说,颠沛流离格外“眷顾”他,被贬成了家常便饭,可是,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他可以从从容容,只当远山远水地去旅行。无论到了哪一处,都有哪一处的风景,哪一处,都有哪一处的乐趣和欣赏,体验和所得。

不知道是世界感染了苏轼,还是苏轼感染了世界,或许,人生与世界,本来就是多次交集,相互感染的。

虽多次被贬,他却也得到了上至太后,大臣等权贵,下至狱卒,普通人的保护。

苏轼也一次又一次地,拿自己最在行的诗文,才情,和治世之才回馈这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终结时,苏轼说,他这一生,“没有遇到一个坏人”。他该是多爱这个世界,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这是一个历经波折,过尽沸腾人生的大家的豁达胸襟和情怀。

他不愿意让那些带来不堪的人走进他的世界。

人世间有什么,能够敌得过一个内心安定的人呢?再多的困苦,再多的难,在他面前,大概都云淡风轻,不值一提。

才华与心性相浸润,才会产生旷世的影响。这就是苏轼。

再往后,另一大家横空出世。

四、王阳明的心安

王阳明人生的最后一句话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的一生,更是了不得。从儒生到良将名臣,再到圣人,历史和后人给了他至高无上的评价,他本人,则是用一身的功绩与淡薄的姿态,无愧于这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身份如何转变,王阳明的心性,始终光明坦荡。对他来说,世事都易,心性不易。只有心所想简单,人才能够做到真正的通透与明了。

王阳明为将的战场上,没有一场败绩。因为洞察人性,也因为,他心有所安,无所畏惧。

在政治生涯中,功名也好,利䘵也罢,他都看得很淡。中国文人的最大理想,都是想做圣人,哪怕是做不到,许多人终其一生,也在朝着这个目标奋进。

王阳明最终,从一个政治人物,走向了圣人之巅。

圣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整个世界的安然,未来,背负到自己身上,以天下为已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后世有言,百无一用是书生,真的吗?或许,他们只是不懂书生。

王阳明,即使到了千年以后的现代,仍然为人们所称道。最终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归结到一处,就是心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你的心安在哪里?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几经时空转换,历史来到今天,也依然焕发着无尽的生命力,依然有着闪光的着力点儿,也依然承载着力量与魅力。

在这个浮躁世界上,面对物质的极度丰富,一日暴富的神奇故事,日新月异的人生转场,想要做到风动云动心不动地心安,太难了。

别人的香车美女大豪宅,别人的名牌傍身,别人的豪华奢侈高大上,别人的满世界游轮,豪华游,别人吃喝玩乐,诗和远方。别人有的,你没有。你没有,像个钻进脑子里的怪物,很快将一个人折磨,将一个人摧毁,将一个人吞噬。

这种时候,人人只想努力追赶。心安太难了。

但不是所有的所求,都能够如愿。无尽的浮躁跳出来,人也就为难自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我们必须在某一时刻,把心安放在人生的内心深处。唯有心安,才能够活出自我。

心安,绝不仅仅是对物质的一无所求。它只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伴着灵魂,一起行走和飞行,是不断的自我超越和进阶,是内心始终有着定力的前进。

对每个人来说,人生就是个体体验。世间百态,你只要找到一个自洽的情感与人生底色,自然就能够过得自洽与快乐,超脱与安宁。

吾心安处是吾乡的故事,是些延绵不断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