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海关总署14日发布数据,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多重压力之下创历史新高,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当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外贸进出口从2020年6月份起连续7个月正增长,全年出口17.93万亿元,增长4%;进口14.23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3.7万亿元,增长27.4%。

“国际市场份额也创历史最好纪录,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李魁文说。

李魁文介绍,我国前五大贸易伙伴依次为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与这些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为4.74万亿元、4.5万亿元、4.06万亿元、2.2万亿元和1.97万亿元,分别增长7%、5.3%、8.8%、1.2%和0.7%。

作为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民营企业表现出强大韧性。数据显示,2020年有进出口实绩企业53.1万家,增加6.2%,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14.98万亿元,增长11.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6.6%,比2019年提升3.9个百分点。

2020外贸低开高走,2021能否高开稳走?

据新华社电 一分钟,平均多少钱的货物出入中国国门?14日,答案揭晓——大约6100万元。海关总署当天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

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绩。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多重压力之下,中国2020年一季度外贸以同比下降6.5%开局。接下来的二季度,率先控制住疫情、复工复产的中国,迎来外贸反弹,当季同比降幅收窄至0.2%。

进入三季度,中国外贸持续回暖,到季度末,累计增速达到0.7%,迎来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四季度,外贸向好势头依然不减,增速呈现加快之势。全年下来,低开高走态势明显。

如果把视线拉长到全球来看,中国外贸的韧性和综合竞争力则更加显而易见。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和各国已公布的数据,2020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出口、进口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2.8%、14.2%、11.5%,比历史最高值分别提升0.8、0.4和0.7个百分点。

“无论是纵向观察还是横向比较,都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外贸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庄芮说。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副所长竺彩华认为,中国外贸逆势增长,也为稳定全球供应链、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有人说,中国外贸之所以能够“满血复活”,主要是靠防疫物资出口拉动。

单从数据看,这个说法不靠谱。海关统计显示,2020年3月至12月底,全国海关共验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资价值4385亿元,而全年我国出口总值为17.93万亿元。显然,防疫物资在出口中占比很小。

当然,也不能小看防疫物资出口。中国对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出口了疫情防控物资,有力支援了全球抗击疫情,也从客观上减缓了全球贸易的衰退步伐。

2020年低开高走,2021年走势如何?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2020年年初低基数的条件下,2021年中国外贸可望实现“高开”,但能否高开高走,还需时间检验。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贸从反弹到复苏还有一个过程,外需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深刻调整,外贸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

几家外贸企业负责人坦言,企业面临海运物流不畅、运费涨幅过快、部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困难,外贸“增收不增利”的现象令人担忧。

“越是情况复杂严峻,越要冷静淡定。”宁波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项乐宏说,企业发展不可能一路都是和风暖阳,风雨来袭可能就在转瞬之间,关键还是要练好内功,危中寻机。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发展,中国2021年外贸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