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北汽特来电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来电”)在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注册入驻。那时,距离经开区扩围已过三年。

选址是出于慎重的考虑,“当初主要是考虑到作为国家级的开发区,这里是北京市重点发展园区,在人才、政策、资金等方面初步形成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北汽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仲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人才政策、产业政策、员工住宿保障、廉租房供应……在了解种种政策支持以后,特来电一边搬迁,一边在心中升起对未来的希冀:通过落户经开区,特来电希望在政策、资金的匹配上获得更大的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特来电的主要业务是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设备销售。随着电动汽车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相关产业也正处于风口期。但作为民营上市企业,特来电所能支配的资金非常有限,盼望着能够与北京有新能源相关产业上下游资源的国有企业进行合资合作。

超出他们期待的是,五年以后,经开区27.83平方公里的区域被划入新设立的北京自贸区范围内,新一轮政策红利已在路上。叠加经开区政策优势,北京自贸区又将带来什么?

“过去有很多政策是针对传统高新企业的,与充电桩这种新兴行业并不是特别匹配。”仲捷坦言,“充电桩属于新业态,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回收周期比较漫长。而且主要是基础设施的投建,生产端并不在这里,所以我们的业态并不像传统的销售设备那样,有较好的收入和较高的利润。”他希望,“针对这种新兴业态,未来能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比如办公场所、员工住宿的保障,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融资、找投资方,在这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

除此之外,对于在产业前沿摸着石头过河的特来电而言,还急需一个沟通对话平台。

“我们这个行业可以说前无古人,虽然只是小小的充电桩,但牵扯到很多部门、个人、组织之间的利益。过去我们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遇到问题的时候靠企业去解决的话,很多时候是无解的。”仲捷表示,“作为一个政策驱动力非常明显的行业,我们希望自贸区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快速与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对话的机制。例如,可以举办新能源产业的行业沙龙,或者行业战略峰会、研讨会,为企业提供更多对话的通路”。

整体看经开区,除了占有北京充电市场40%份额的充电头部运营商特来电以外,还聚集着大量新能源电动汽车相关产业。仲捷介绍,以其公司为中心的5公里范围内,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运营和研发企业就有5-10家。“由于北京城市定位,一般企业都把生产放在其他区域,比如河北;生产链条更加紧密的南方,例如浙江或者深圳。除了生产端,亦庄经开区已经形成了基本完备的新能源产业链。”仲捷说?

虽然与上海、深圳相比,北京自贸区的设立姗姗来迟,但北京无疑在人才、资本、消费群体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仲捷看来,对于新能源企业来说,北京依然是全国最好的电动汽车充电市场,“这里有大量的电动汽车车主,特别是战略新兴产业,很多新兴业态往往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首先取得了成功,找到发展模式,才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所以北京被列入自贸区将有很多优势”。

“下一步,我们建议自贸区可以对于相关企业进行座谈,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困难出台一些配套的扶持政策。”仲捷说。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吕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