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都知道“翠花,上酸菜”这个梗,是出自《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最后一句歌词。雪村让人们认识了东北酸菜,我只常常口水直流地联想东北酸菜鱼、酸菜炖粉条的滋味。人们说酸菜是东北的万能菜,也穷了我对北方饮食的想象。

其实腌菜系列,南北各地饮食都有自己的创意,东北酸菜并不是独一的存在。

比如天津冬菜、涪陵榨菜、保定春不老等都算,还各具特色,名声远扬。而寻常百姓的家常腌蒜子、豆角、黄瓜、辣椒、酸萝卜等,更锁定在“舌尖上的中国”重要一环。很多中餐厅也以此来接地气,餐前送一碟子自制腌菜,为食客们开胃。

腌菜系列虽如此平常,但在赣西北铜鼓客家人的传统饮食中,家家皆统一制作一道特色酸菜,也并不为外做过宣传,但总能使任何一位远行的铜鼓人心心念念,又爱又恨。

擦菜,不差

擦(ca)菜,是铜鼓客家话对本地特色酸菜的叫法。擦,取其音而已,到底这个字该怎么写,或许,从寓意上“差”会更合适,但菜本质上服务于生活,有功无过,传统文化的内涵,更需要优美的思维,从味蕾上考虑:擦菜,一点不差。

每个地方的饮食习惯,形成都和气候、地理等因素有关。赣西北属于长江以南,江西西北,山区年平均气温14°C,温润潮湿,肥沃的红土地上,除了夏季,其余三季都能产出新鲜时令蔬菜。

酸菜的腌制,就如同客家人直爽的个性,不会拖泥带水,做事干净。农妇们直接把各类新鲜菜心洗净,晒至潮干,再剁成碎碎,用力挤压掉多余水分,用瓦罐,或者瓶子装好压紧,用菜叶压住瓶口,密封,放在墙角倒转过来,压上砖头,倒转是为了把多余水分更好的滤出,经过半个月自然发酵,甜花酸的酸菜就做好了。

碎,是铜鼓酸菜的特色。当然,材料不一样,口味自然也不一样。入秋最早播种的萝卜苗酸菜,因为有小萝卜丁在里面,吃起来比较爽口,和芥菜一样,微苦而甘,雪里红和四月菜薹杆多叶少,放久一点酸味更醇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碎碎酸菜炒肉末,是本地所有餐饮店必备菜,加上青椒蒜苗,在大鱼大肉面前,这是最下饭又最去油腻开胃的菜。

酸菜炒冬笋肉末,真是委屈了山珍,降低身价迁就酸菜,也剁成碎碎,用它的鲜甜,去衬托酸菜的酸甜,再加上辣子的陪衬,铜鼓人此生必爱。

酸菜还被加入包子馅饺子馅,酸菜包子,酸菜饺子,也是一大特色,成为很多人的最爱;或者酸菜汤,酸菜鱼,酸菜干品扣肉等,在吃方面,劳动人民的智慧,一点也不为难。

擦菜,让铜鼓人产生更深层的眷恋,是在历史最艰苦岁月中的陪伴。

在油盐都稀缺的环境中,酸菜弥补了对味蕾更多的幻想,自产自销,来得也最便捷,最不值钱,与人常伴,它变得通俗。任何美味,如果天天吃,月月吃,也会变成一种可怕的经历。酸菜,总不会因稀有而变成珍品,也似乎在餐桌上永远无从高贵。

八十年代的孩子读初中时,要自带米菜,家长常做得最多的就是酸菜,少油,无肉,一吃就是一个星期,一个寝室十个人,翻遍各个箱子,想着找个不同,寻思换换口味么?只有萝卜酸菜,换芥菜酸菜,您随意来。

擦菜,很菜

擦菜,虽然很可口,但不知何时起,人们把过往的遗恨,寄托在了这道菜上,它似乎象征了艰苦,象征了贫穷,不堪回首。擦菜,在餐桌上,甚至不如一道现摘的新鲜白菜有身份。

直到现在,人们自谦生活时总习惯说:我天天吃擦菜哩;或者表达亲情时说:一家人在一起,就算吃擦菜,也开心。

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带着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寓意变成习俗,走向实际。酸菜,因此一度被排斥在任何喜宴家宴正席之外,如果谁家端酸菜待客,会被人耻笑,被人背后议论,失了脸面:擦菜都上了桌,是有多节约?

但就是这样,酸菜的美味,始终无法被人们完全遗忘唾弃,人依然是怀旧的,对酸菜的感情,真是爱恨交加。

在现代丰富的饮食中,大鱼大肉的油腻渐使人厌倦,擦菜的酸酸甜甜,在人们餐桌的忆苦思甜中,经历了百转千回,生活总是感性被理性征服,因此,擦菜被人们重新青睐,又逐渐端上了高雅隆重的餐桌。

现在,每当有远来的客人,酸菜肉末,也成为铜鼓客家人待客的最佳代表之一,德高望重。

作为菜品的本职工作,它终于修炼成功了。但在另一方面,我想,客家话不绝,它是要被永久烙印了,永世不得翻身。

客家人常在生活中,对于不上进,或者人品有问题,能力不行,做事糊涂的人,评为很“擦”,就是“差”的谐音。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鱼肉做食,任人宰割,作为菜肴,便成为一个贬义存在,“你是我的菜,”或者“菜鸟”,意为能力很弱,容易被人掌控,斗不过,很怂很笨。

不管是历史上对于贫穷的寓意,还是客家语境上的直接对号入座,这道酸菜名字里的“擦”和“菜”都不可避免的直接躺枪,“擦菜”成为了差评最形象的代名词,其实,这里和酸菜品质无关,只是名字惹的祸。

铜鼓人对擦菜的爱,就如同东北人对酸菜的执着,都说江西人在全国的存在感是很低的,其实,除了经济因素,还深受道家文化熏陶,人们的个性普遍多善少恶,重于礼而轻于浮,安于心灵清静,或许,还讳于自我创新和挑战。

因此,江西人普遍朴实厚道,内敛,含蓄,不张扬,也就不擅表达。“人怕出名猪怕壮”,江西人善于“守弱守拙”,这种处世之道最大的好处,就是杨柳青风,和谐。

但也谨小慎微,这也阻碍了民间文化的传播。江西有非常多的美食美景,只不为人所知,也不为人所识,就如一碗酸菜,只默默地,独自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