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关于需求侧改革的文章,关注量也超过300万。其中对于房产的论述没有展开,但我作出了两个方向的推测,即“公租房入市+租售同权”抑制房价,以及“房产税+空置税”进行财政收入替代的系统化方案。

12月16号到18号,每年一度的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为2021年的总体经济工作定调,其中对于房产领域的提纲挈领,感觉与我的推测完全吻合。普通人如果能全面领会,就能抓住历史性机遇的风口,下面就展开说一下。

顶层设计指出的解决高房价困局之路

开宗明义,房住不炒再次敲木鱼,然后点题要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说明高层对房产市场的核心问题是门清的,那就是大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与无法平衡的居住需求、消费能力的矛盾;房产市场整体供大于求与按捺不住的投资热情与冲动的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解决问题?我按内容分列一下:

1.重点提出了关于公共租赁住房的系统部署。
2.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3.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4.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5.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
6.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发挥功能作用。
7.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8.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
9.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
10.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上述这些会议内容,也算是文字浅白了,但要真正理解,我再深入地二次翻译一下。

1.为何要从租房入手?

要“居者有其屋”,路只有两条,要么买要么租。“房住不炒”点的谁的名?当然是买卖房屋的人群。

需求侧改革的重头戏在房产。因为高房价捆绑了经济发展,抑制了民生消费,累积了金融风险,以往的房产大开发、房价一路飙升的路子不能再走下去了。

中国的房产格局是比较畸形的, 一线和各省的中心区域,因为虹吸效应,人口和资源都在往里涌,所以人们买房炒房的冲动和预期靠强压是压不住的。这就形成了房价高高在上,而城市里的低收入人群(实际上中等收入也hold不住)以及很多外来有实际住房需求的人们无力购买。

但凡有一些经济能力,为了上学社保养老就业等大城市的优势资源,拼了命刮光6个钱包也得搞一套,这就是大城市房产发展结构性矛盾。而三四线以及大量后线城市,房价走入下行通道已经确凿无疑。

以往政府也推出过“经济适用房”、“拆迁定向安置房”、“安居商品房”、“限套型限房价的两限商品房”等带有保障性质的房屋, 由政府补贴,低于市价推向市场,其目的无非也就是保障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

但是大家都知道,这种有产权交割的保障房,最后拐几个弯儿,都又流向市场卖掉了,还滋生了很多腐败和不合理现象,开着豪车住保障房的大有人在。而且在房价整体上涌的背景下,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根本没起到抑制作用。

政府也推出过“廉租房”和“公租房”,但规模小,数量少,由于没有政策保障,开发方敷衍了事,受益方也聊胜于无。最简单的一点,无论是租公家的还是租私人的,在这城市里我还是“流民”一个,差的那点房租金,没有多大意义。

这一次,从战略高度强调了租房的方向,而且指出了实实在在的落实政策。能不能实现“房住and不炒”的双重要求呢?我看能!只要落实下面的几点。

2.租售同权要同哪些权?

租房与买房都能实现居住功能,也就是实现“房住”。网上早就有人在做算术题,花高价买房和租住星级酒店,算下来后者无论舒适便捷还是性价比都更胜一筹。中国的房屋租售率只有1.5%,照理说中国的房东是最“大公无私”的,买着昂贵的房子,却收着可怜的租金。但这种算法明显无法服众。为什么?

因为买房捆绑了很多的溢价权利。首先就是孩子的入学权,“学区房”可以把房子本身的价值扭曲到什么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足以让人言尽于此!如果都是一手父母尚可理解,加上炒房的推波助澜,利用父母心的焦灼感,更让学区房成了难以承受之痛。实际操作中,很多地方入学还是按照“有房有户,有房无户,有户无房,无户无房”的顺序来筛选,在这个序列中,房子比户口还重要。

其次是户籍落地,一个人的根在哪里并不取决于你的心在哪里,而是由国家法律承认的户籍所在地。目前能够户籍落地的渠道有下列几种:出生,一张出生证明可以即刻锁定户籍;就学,通过上学就业实现户籍跃迁;人才引进;而我普罗大众,能够理所当然的享受大城市资源的最便捷通道,就是买房落户。

再者享受公共服务,需要身份界定。由于租住人口流动性大,所以拿房本的人肯定比拿暂住证的人,享受到的社区卫生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要更多更便捷。

还有安全感与身份认同,租过房子的人十有八九都会碰到下面的情况,跳涨房租、随时通知搬家、房子不能随意装修等, 拖着大包小包寻找下一个安身之所,内心肯定是凄惶的;年轻人要结婚,房本是硬通货,否则丈母娘这关也过不了……

最明显的,房子被赋予很高的金融属性,让其成为保值增值,抵御通胀的利器。

以上这些难以平等的权利,让租房只能成为权宜之计,而非长期选择。这些差距不拉平,推动房屋租赁市场只能是一句空话。文件中的“逐步”二字说明,同权的过程不会是暴风骤雨,而是渐次推进。

3.何谓长租房?完善与推动长租房政策,这句话算是说到点子上。怎样才能让租客太太平平安安心心地长期租住下去?

我们拿一些现成的国家来举例。大约只有43%的德国人拥有自己的房产,柏林市区房价基本在1900~2300欧元/平方米,而柏林人均月收入为3,400欧元,不买房肯定不是房价高闹的。

德国有《租房法》,同一栋房屋三年内房租上涨超过20%,属于违法,房东将被巨额罚款;超过50%就构成刑事犯罪。房东要想涨价,需向政府提交书面理由,批准后才能涨价。

一旦签订租房合同,房东无权单方面终止;如果房客没钱缴纳房租,房东必须经过法院裁决,才能将租客赶走,而这一诉讼程序冗长,房东赶不走租客的情况并不罕见。

租房法中的规定还有很多,整体而言是更倾向于保障租客利益的。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政府同时出台了很多抑制房价的措施,德国房价30年里,平均每年上涨幅度为2%,因为人们觉得租房比买房更舒服更灵活,而炒房大概率会出现亏损。

这是不是就是我们追求的房住不炒呢?

4.从土地供应角度落实租房房源。

土地供应向租房项目倾斜并单列,闲置土地可以建设租赁房项目,国民共进。房子贵我们知道很大比例贵在土地上,从土地供应角度落实推动租房政策,这也是从供给侧解决问题。

要真正让开发者能算得过来账,建设租住用房长期收益也能跑赢存款利息甚至通胀。但我个人认为,这方面的主体还是得由国家层面实施。蛋壳的教训就说明,完全由资本来进行租赁市场的运作,他们的核心目的绝不会是房住不炒。

5.技术层面多措并举。

降低税负、规范市场、调控租金,这些属于技术层面的措施,也都是围绕着打造一个“租者有其屋”的良好环境。

可行的路线图应该是,租房市场的增量由国家主导,通过立法明确租客权益,规范存量的私人房屋有序进入租房市场。

一场轰轰烈烈的租房革命即将开启,其目的还是化堵为疏,让房子从不能炒到不敢炒、不想炒。房价不再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拦路石、钱包抽水机,那提振内需消费就能大添助力。

房产税与空置税的可行性多大?

房产税与空置税的讨论已经很多年了,各方面庞大利益的牵扯导致迟迟难以落地。

当下对房地产的调控方向已经确凿无疑,在将租房提升至战略高度考虑的当下,个人认为其推出的环境与条件已经日臻成熟。

首先是不动产登记联网工作,已经基本成型;对于房产市场长期调控的心理预期也都具备;部分城市的试点已经有了经验积累;立法的讨论已经十分成熟。

房产税与空置税的出台主要是为了从根本上提升炒房与囤房的成本,遏制投机,但又不能出现大批量甩卖,对现有房产与金融格局造成巨大冲击,怎么办?个人预判,首先建立租房市场登记制度,完善立法,通过有序引导,例如对将房屋按法定流程推向租赁市场的业主,就可以免征空置税,减征房产税。

这样既可以提升租房市场的供应量,使租金保持在稳定水平;同时又实现相对平稳的过渡;财政收入也可以得到平衡。目前关于租住房的权利义务,在民法典中有框架式的描述,不同城市也有专门文件,但尚未形成统一可执行细节法规。具体政策如何制定,就交给智囊团去完成吧。

普通人怎样面对?

1.房价居高不下的一线城市和中心城市,想买房就要看看了,小心接盘在高位。三四线以及后线城市,别想着炒房暴富了,租售比低于百分之2% (年租金/房价)的多套房,甩两套吧(欧洲城市普遍在4%以上)。

2.手里有多套房且在出租的,要时刻关心国家具体租房政策与法律的信息发布与机构设置。如果立了法规又添了专管常设机构,那动起来就快了。

3.陕西广东等地都已开始推行租房登记备案,租房客无论从中介还是从房东手里租,如果当地也有登记备案的要求,主动提出,法规都是倾向于保护租客的。

4.市面上有很多类似蛋壳收了房东的房子,再转租出去的项目,投资需谨慎,需求会有显著增长,但大概率会进行市场重构与整顿。

5.土地、金融、税费等政策会向租赁房开发建设、改造方向倾斜,有想法的赶紧开始先算经济账,再盯紧政策,动的早有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