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历史故事表面,从宏观的社会视野来讨论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
更多文章尽在“启蒙时代的余孽”,喜欢就点个赞、加个关注吧!
—————
———————————

六、七世纪之交,因南北朝割据形成的东亚混乱局势,不断朝着明朗的方向发展。隋文帝杨坚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他“大索貌阅,输籍定样”,进行细致的人口普查,以查出大量被豪族所隐匿的人口,又建立增加行政效率的三省六部制,设置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些措施加强了隋代的中央集权。在朝鲜,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也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坚

但是,此时的日本并不好过。

自公元5世纪开始,日本就开始经营自己在朝鲜的势力。日本与高丽三国之一的百济交好,两国之间互通商贸,互相传播文化与技术,两国之内都有着来自对方国家的移民。在600年,日本甚至亲自登陆攻打百济的敌人新罗。然而此时的新罗实力强大,不仅击退了日本,而且依靠其军力处处压过百济一头,日本的外交战略受阻。

在日本国内,苏我氏等豪门大族掌握了绝对的政治权力,天皇成为傀儡。豪门大族不仅通过渗入官僚体制而掌握政治权力,在经济上还实行部民制。此制度与中国的部曲甚为相似:部民在人身上依附于豪门大族,他们常常被安置于大族的庄园中,政府无法征收赋税,也无权将他们征召为兵。

在内外危急的时候,崇尚天皇权威的摄政大臣——圣德太子开始针对以上弊病,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此次改革被称为“圣德太子改革”,从603年开始进行,进行了大约20余年。在改革中圣德太子效仿中国政治体制,欲将豪门共荣的日本改造成中国这样重视中央集权的律令制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圣德太子

此次改革中,最重要的成果便是于603年颁布的“冠位十二阶”。冠位十二阶模仿中国的官阶制,将官员分为十二个品级,分别是即大德、小德、大仁、小仁、大礼、小礼、大信、小信、大义、小义、大智、小智。同时,官阶的升迁由个人才干、业绩和资历决定,而不再仅仅由门第出身决定,这就使得豪门大族无法继续通过门第来垄断政治。

圣德太子改革的另一重要文件是604年颁布的“宪法十七条”。宪法十七条的内容是官员应当遵守的规范的汇编。此文件号召臣民“以礼为本”,强调礼制的重要性,而礼制的目的则是加强天皇与下属之间的君臣等级秩序,因此,此条款的实际目的是加强天皇的权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宪法十七条

在外交方面,圣德太子主张直接与中国建立联系,而不是通过百济作为中转站。607年,圣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出使隋朝,面见杨广,请求隋炀帝正式将日本封为藩属。与此同时,圣德太子直接向大陆派出遣唐使,学习中国的文化、制度和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野妹子

圣德太子的改革虽然没有彻底动摇豪门大族的政治垄断,但是,正是在此次改革中,日本接受了中国文化,开始朝着律令制国家的方向发展。

本号长期推送历史相关原创文章,喜欢就点个赞、加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