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像供给侧、需求侧这样宏大的命题,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应该没多少人感兴趣,谁知上篇关于供给侧的问答短时间点击量就300多万,讨论反响也很热烈。说明艰深的概念,用大白话说明白,大家也挺欢迎。

上篇写完没两天,真有这么巧的事,顶层会议又出重磅内容,这次把需求侧改革放在首要位置。

回想2015年,刚刚推出供给侧改革这一战略命题时,大伙都有点懵,这问题直到今天老百姓还不一定掰扯得清楚。可是在供给侧改革涉及到的领域里,今年已经发生了翻天的变化。在股市里,2016~2017年钢铁煤炭这些资源类的股票,2019年开始高科技的股票还有一众白马股,涨得让大家怀疑人生。那些鼻子灵下手快的就能躲开断头刀,戴上金步摇。

那么这一次,咱也不能落后,跟着战略指挥棒,好好捋一捋需求侧改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需求侧改革?

上回讲供给侧的时候,咱就提过需求侧。供给侧管生产,需求侧管消费,凡是花钱的领域都可以划进需求侧,话就是这么简单。

可从一个老百姓的角度来说,需求侧改革更绕脖子。你供给侧是有一大堆毛病要改革,而改这些毛病的道理和方法也能说清楚,一句话就是不能再造没人要的东西,或者换句话说要造出全世界都抢着要的东西。

要实现这些目标,什么去库存、去杠杆、多创新…,这些要么是国家的事,要么是企业的事,老百姓也帮不上什么大忙。我花钱消费就是个需求侧,好的产品出来,我买单就是了,现在又要需求侧改革,改什么?自我改造吗?

不太理解是吧?那我们再把需求侧的内涵讲清楚点。上一篇就中国经济发展三驾马车投资、外贸与(国内)消费与供给侧的关系讲明白了。供给和需求就像手拉手的好朋友。需求的落实也要围绕这三匹马,投资是国家和资本方花钱、出口是外国金主花钱、国内消费是我们花钱。

而花钱要有两个前提,一个是想花钱,一个是有钱可花,那就是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所以需求侧改革,无论是用什么复杂高深的专有名词来解释,都是围绕着这三匹马和两个前提进行的,都是为解决包括我们在内的各路金主爸爸,在花钱路上不爽的所有问题。

好了,如果概念讲明白,那我们就继续说说为什么要进行需求侧改革。

为何要进行需求侧改革?

先从三匹马说起,第1匹投资。

之前说了,国家的各类投资,从某种程度上说那也是花钱消费,是用我们纳税人的钱来为纳税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打造更容易挣钱和花钱的环境,而且投资的增长对于提升GDP立竿见影。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一直讲在补旧账。道路桥梁、工业体系、医院学校、文体设施、水利防灾、国防军事等等,从当时一盒火柴都造不出来到现在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规模Top1的高铁高速网路、供电网络、水利设施……;从建国初人均寿命只有40岁到现在七十几岁;城镇化水平达到接近发达国家的60%……等等等等。大家这些年都有机会往国外跑,从最初的迷之仰慕到现在的不过如此,相比数据,直接的观感更可靠。

这些巨大的变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海量的投资堆出来,是勤劳的中国人一砖一瓦造出来。不过近些年开始,各类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面下降了。也就是说钱开始花得慢了,这也好理解,旧帐按照国外发达国家的路子补得差不多了,甚至家底儿已经甩开人家越来越多条街了。这时候是开本新帐,还是按旧帐的格式继续抄下去?

比方说你乡镇公路已经都村村通了,难道再造高铁和高速公路也要村村通吗?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60%多了,也就是说城市里所需要的一切配套距离发达国家水平也就百分之十几的差距了,如果还拼了命的造新城区,难道等着都变鬼城吗?讲供给侧的时候我们讲过一个空间填满的概念,现在我们就处于传统投资已经趋缓,走向饱和的阶段。

就像你个人消费买衣服,最早的时候一件衣服,兄弟几个轮流穿;再往后过年就能有自己的一件新衣服;再往后买衣服不用精打细算了;到现在,一柜子衣服不知道穿哪件了。过了某个临界点,投资和消费效率就会急剧下降,你个人买多了大不了剁手,大宗投资跑偏,增加各级负债没有有效回报,是要伤国本的, 前车之鉴太多了。所以这几年重复投资、盲目投资刹得特别狠,宁可发展速度降下来,这就说明以往的投资方向,已经走不通了,再走下去是死循环。

在这方面,其实供给侧与需求侧有很紧密的因果关系。

第2匹马是外贸。

之前我们都知道一句话,要想富,少养孩子多养猪,额,这句话可能不对,应该是要想富,先修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近年在一带一路沿线,以及非洲、东南亚、南美这些欠发达地区,大力输出基建能力,造桥铺路、筑坝建网还有各种楼堂馆所,把埃及新首都建设都给包了。是像某些人说的打水漂了吗?我们从自身的发展可以得出结论,提升基础设施是推进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全球无敌的工业品综合产能,要靠全球的消费需求来消化,激烈竞争下存量就这么大,为他们提升挣钱消费的能力着力于增量,也算是一种中国式的,全球化的需求侧改革吧。

第三匹马,是国内消费需求,这是我们要讲的重点。

因为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从个人角度也更容易理解。这匹马,我们从前面说过的需求两个前提,也就是需求意愿和需求能力来扒拉扒拉。

我们现在愿意花钱吗?终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60%,国家也提出要大力加强国内消费。国际国内形势下所提出的“双循环”战略,其重点依托也是国内消费需求,鼓励赞许甚至是哄着你消费,但真实的消费走势是如何的呢?

看这个直观的图,不说一泻千里,步步走低是没有意义,而且几年来消费品增速的下降已经超过了GDP增幅的下降。这也很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商品需求总量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这背后代表的自然是我们花钱的意愿和数量在萎缩。

可我们为什么感觉到国内消费环境还是非常火热呢?那是因为,你平时去菜场、超市、商场买东西的场景远远没有双11,双12时那大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来得震撼和深刻。也就是说大量实体店的消费,被转移到了电商平台、网红直播、朋友圈带货这些渠道里去了。看上去热闹非凡,可数据不会作假,总量确实每况愈下。为什么?

1.是我们日常消费领域已经趋于饱和。从几十年前的一穷二白,家徒四壁到现在慢慢步入小康,有房有车,家里该填满的地方都填满了,普通人没有理由,也没有需要再去大量重复消费。另外,这张图中没有涵盖教育、医疗、文化、艺术、金融等服务性消费,对于居民整体消费支出的展示也并不完整。

从我自己来说,这些年大宗消费的东西越来越少,房子和车子哪那么容易换,家用电器一应齐全还用不坏,吃穿出行等日常用度,基本能够保持恒定,现在除了小年轻,谁还把双11双十二当个节?

2.花钱底气不足,医疗,教育,养老,虽然眼前未必就是问题,但你不存上一笔钱放在那里,晚上睡得着觉吗?中国居民的人均储蓄率居高不下,但不把老的小的和自己以后安排好,存在银行里的钱是轻易不敢拿出来花的。

3.就是高房价。掏空6个钱包供一套房就是普遍情况,中国人平均负债率中,房贷已经占比达到70%。小夫妻俩贷个房子、养个孩子,精打细算就是剩下的日子。放开消费,暂时还是奢望。

如果说以上这些都是老生常谈,揭开了心里一些没地儿花、不敢花和没钱花的酸楚,那么这次的高层会议,在强调需求侧改革时,又提出一个重大课题。

那就是互联网到底对我们的消费需求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

这次的高层会议上,讲了一句挺严厉的话“强化反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再回想之前的“马已经服”、对于大平台的管理指导意见等连环事件,指向性非常明显。原来还是风头无二的诸位平台爸爸们,怎么就突然成了打击对象呢?

我们在互联网上是怎样消费的?比如你搜索一次非主流产品脱毛膏,接下来几周内,你只要打开电脑或手机屏幕,无论大小各色平台,十有八九会硬塞给你各类脱毛产品,仿佛电脑前坐的是一只大猩猩,这就是现在的大数据画像和算法推荐。今年的疫情,让一大批我们的爹妈爷爷奶奶辈,养成了网络购物和搜集信息的习惯,一旦体验过就欲罢不能。

中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商平台和移动支付网络,网上购物确实方便,足不出户送货上门;同时也让你感到货比万家,经济实惠。剁手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很难戒除了。

但不知不觉中,一些细思极恐的问题也出现了:

1.大量线下实体店消亡。尤其是这几天嚷的最凶的社区购物平台取代菜贩子的话题,网络电商对于大批小生意、小商贩、小店面的打击无疑是致命,这些其实都是低收入群体。

2.只要平台乐意推荐,(更多时候高流量的推荐那都是背后用钱买来的),一家网上店铺,一个节日的销售额可以抵过成百上千家小店铺小档口。打破地域限制的消费力,迅速向一点汇集,这个能量是极为可怕的,这背后毫无疑问是商业格局的重塑,终点何在?真的要走到万铺齐哀,一网独红吗?

3.网上平台的入驻商,包括经营户和生产者,日子也不好过,一边是低价促销,在海量竞争者中占得一席之地;另一边是用竞价、抽佣等方式换来流量和出现机会。甚至有些生产商还面临着要么“二选一”(不能同时入驻两家平台),要么走人的选择。

4.财富在高速地向互联网寡头集团汇集,一方面通过向庞大人口收取消费红利,另一方面,互联网商的上市市值,可以在一夜之间超出银行、石化、航空等国家战略行业积累几十年的市值总额。

5.利用手中轻易得到的海量资金,暴力收购各类细分行业,冲杀着实体经济,扼杀创新与竞争环境。资金不去配合国家向高端攻坚,而是利用垄断优势把小商小贩杀的片甲不留。

6.利用多年积累的,越来越精细庞大的客户数据库各种花式牟利,侵犯消费者各种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可以说下去,但归结为2点就是,形成了垄断和贫富差距加剧。

以往我们说垄断,要么是技术垄断,比如像造芯片的高通和微软的windows,我的产品就是可以决定你一个企业甚至是行业的生死;一类是市场垄断,比如资源丰富的俄国天然气,就是可以让欧洲国家每年冬天都提前开始哆嗦。世界范围内对于垄断企业,哪怕是自己国家的一般也不手软,高额罚款、强制分拆,那都是惯用的手法。因为都知道垄断对于一个国家的行业发展是致命的威胁。

像我们国家这样的电商平台垄断现象,绝无仅有。一般的垄断,那好歹也有个具体的产品,而电商就是个平台,即便有点技术,那也是在别人的底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应用平台。就像是一家店,卖的是别人的货,买货的是全国老百姓,可就是能能两头吃到庞大的利益,还能左右两方的巨大权益。原本希望由电商平台打通中间流通环节,让利广大消费者,这一下来了个网上的主,更狠。

我们都得承认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我们的社会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力,但发展到今天,由最高层从战略高度进行风险提示和警告,已经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了。

另一方面,在中国居民消费连年递减的背景下,中国的奢侈消费却在快速增长。今年更是逆势增长,占到全世界比例40%以上,贫富差距拉大的非常显著。仅靠一小部分人的财富狂欢,而不提高整体的消费能力,是无法拉动国家需求侧提振的,这也必然是需求侧改革的一个考虑范围。

所以需求侧改革所面对的问题就是,老货没人买,钱也不敢花,卖货的渠道还出了问题。

如何进行需求侧改革?

相比供给侧改革怎样实施?需求侧改革方法论的问题更难回答,因为供给侧已经搞了5年,且卓有成效,只需要从现实中提炼就可以。而需求侧改革刚刚重点提出,除了高层定调的几个要点,其他的具体步骤还未出台。但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而不想着解决问题,那就是耍流氓。

我们先学习一下会议精神,

这段话里每一个文字都不是多余的,但你连着一块儿看就看不明白是吧?我来把它提炼成三句(废)话,抓住重点、解决问题、找准方向。国家投资和外贸大势太宏观,这两匹马就随他们去跑吧,我们把目光还是聚焦在个人消费领域。

抓住重点。既然是抓需求侧改革的重点,那首先接下来拎一拎哪些是普通人需求的大头。

1.房子:这个是第一大头,没人反驳吧?文件里把房地产专门列了一项,也足见重视程度。很多人没看见“房住不炒”4个字,而是“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就开始欢呼,说夜壶又要被提出来了。

作为房地产从业者,无论从国家政策、金融环境、居住需求、资产传承各个角度分析,房地产野蛮生长,再当资金蓄水池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那还怎么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呢?“房住不炒”,字字千钧!住房消费本来就包括两个主要渠道,一个是买房,一个是租房,都能满足住的需求。

现在中国的房价是个畸形状态,一二线与地理中心城市压不住飙升的盖子和激情,三四线以及后面的城市已经不可避免的大幅回落。大城市里人口和资源都在往里涌,这个短期内很难改变。但房地产绑架经济的状况又不能不改。

怎么改?鲧治水用堵,大禹治水用疏,结果一个死,一个活。治房产也得用同样的办法!用限价限购限贷限售这些方法控房价就是堵,堵的人大半夜围着售楼部等摇号,摇中了就是彩票中奖,客观上还是推动了人们房价暴涨的心理预期。

那怎么疏?方法就是:政府主导的房屋租赁市场+租售同权。为什么说这个方法能解决问题?

A.房子是用来住的,是买来住还是租来住,根本取决于性价比。现在的房子除了居住功能外,捆绑了资产、落户、教育、医疗、发展机会等等诸多的附加价值。否则人们拼了老命就是为买那钢筋混凝土的壳子吗?

蛋壳租房已经证明了,由无利不起早的资本来左右租房市场,最后是一场灾难,所以我们只能搞类似新加坡的公屋租住。租住的房子,如果能够与买的房子同权,那人们为什么还要牺牲那么多年的生活质量?现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都在尝试进行打通社保共享,这是否意味着为今后的同权创造条件?

B.房产市场久烧不退的另一大根源在于土地财政,怎么把一次性的土地收入转化成长期的财政收入?买房的房产税、空置税+租房的租金,是否能平衡?

试想一下,当租售同权和政府大量的公租房批量入市之后,解决了房住,再把炒房的大户全部抽了薪,是不是可以达到住房消费健康发展的目的,让房屋消费的占比降下来从而解放人们的钱袋子呢?世上无难事,就怕认真二字,这不是我说的,你问谁说的?自己百度去。

2.车子。车子也是我们消费的大头,中国汽车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汽车保有量2.5亿也是全球第一,当然人均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不过也是老问题,销量从2017年开始逐年下降,想买车的人基本都买了。另外由于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原因,许多城市也开始了限购,限牌等管制措施。

房产这个大头已经不能再拼命发展了,车子相比还算是消耗品,相关产业链带动效果明显,要让这个领域的潜在需求再爆发出来。怎么整?另辟赛道,还要弯道超车,方向就是新能源车。

特斯拉作为全球新能源车老大,上海给地给钱给政策,就换他一句话:100%国产化率,除了牌子是美国的,车里零件全是中国的。这也是吸取了传统车企的教训,拿市场换技术没换来,那就真金白银的和你换产业链。

很多人担心这头巨兽会摧毁国内的新能源车企,你再回头看看高铁、家电、手机,一旦锁定了完整产业链,中国企业也是不好惹的。

中国的新能源车全面替代指向时间大约在2030年。按照规划,那个时候销量要占到40%,有条件自动驾驶车辆达到70%,汽车能耗世界领先。新能源车起来,而且还要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优势,那就是几亿量级的整车销售,带动的是钢铁、橡胶、玻璃、电子产品等基础产品,还有电池、新能源转化装置、充电系统、物联网下的无人驾驶系统等等高科技标准的推广应用,打开的是一个海量的需求端。

从资本市场来说,一些占据头部规模与技术优势的车企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企业,至少10年内那都是掉在酒池肉林里。

3.家电。通过家电下乡,传统家电已经在中国市场形成饱和,进入存量更新需求阶段。要突破需求瓶颈,就是要打造5G为基础,物联网化的智能家电。

智能家电可不是普通家电加个显示屏,你拍拍巴掌灯就亮那么低级。不是以产品功能为核心,而是以大数据和智能化的平台为核心。没事可以去搜搜国外的科幻电影,他们想到的东西可能我们会先一步做到。

4.乡村系统。乡村振兴是中国下一个飞速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我们才刚刚实现全部脱贫,让农村人口的收入快速提升,显著缩小城乡差别,释放他们的消费潜力也是战略性的布局。

中国有7亿多人口在农村和后县的乡镇,拼多多是怎么异军突起,迅速追赶几个平台老大的?就是打好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役。农产品快速输入城市,消费品低价进入农村,一个萝卜两头切,干得风生水起。比起其他几个宝,站位相当正确。

5.丰富文化服务类消费需求。仓廪实而知礼节,饱暖思~文化。美国的一部大片全球收割,够我们一个大型工厂辛辛苦苦干一年的。这方面的需求,实际上远远没有得到满足,还在快速爆发式增长阶段。

尤其是文化输出,更是差强人意。一幅漫画让我们罕见地占据了全球的舆论热点,这种跨国界的文化语言力量,已经足够说明价值。

许多人看到这儿觉得我在偷换概念,房子,车子,家电,农产品这些不都是产品吗?不还是供给侧的概念吗?其实不然,它们都有个共同特点,不是以往单一产品的更新换代,而是打造了全新的消费生态。简单点说,上述这种消费生态形成了,你有得选择的吗?你不怕落后于时代吗?实际上是打开了千万人的消费潜能,也就是我们常说消费升级的实质。为什么现在舆论大热的白酒、食品、医疗我一个都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类似的生态系统,还有5 G、北斗、大数据等等,这些都是国家着手搭建的底层自主基础平台,你自己去看看新基建的七大投资领域。这些平台之上,会出现无比丰富的各类崭新应用场景,将会在未来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状态, And消费方向。

供给侧改革,其实并非我国首创,需求侧改革却是的。因为这种全生态型的消费理念与生活习惯的引导与改变,我们国家能够完成的十分高效,系统推进,可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打造。先进如美国,英国,现在还有不少人人认为5G技术是洪水猛兽,设施屡遭破坏;新冠疫苗的接受度还不到50%。这是我们开新帐的起点,若干年后不知道谁会高呼补旧帐了。

解决问题。

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两点,

1.增加实质收入,降低低效支出。高房价的资本占用,民生福利的后顾之忧,这些都使我们产生了大量的低效支出,侵蚀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压制着我们的消费能力。这些话题都是国之大计,升斗小民勿需多言。

至于如何增收,除了跟着国家发展水涨船高,更多的还是靠自己吧?靠自己认清形势,加强学习,跟踪未来,抓住机会。

2.第2个重点问题就是理顺消化血管中的各种沉积物。文件里有一句话说的明白,“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执法”。

刚刚,阿里巴巴、腾讯(阅文)、顺丰收到反垄断罚单,每家罚的不多,50万。原因都是他们在进行企业收购时没有预先报备。好家伙,这是举刀等着呢。反垄断和制止资金无序扩张不是说着玩的,如何实施就是要通过这一宗宗的案例来进行示范和落实。

而之前所列举的互联网电商平台的种种现象,相信后续都会通过一步步的自查自纠和外力纠偏陆续解决,即已开始,就绝无回头之理。师母已呆吧。

找准方向。

方向不对,跑得再快也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强化科技战略支撑,产业链自主可控”,这也是文件里明明白白写着的。这次的芯片和5G之战真把人打疼了,肉疼还在其次,心疼更甚。以中国强大如斯,后续着力维护不再是传统领土主权,而是科技主权,经济主权。

从新基建的涵盖内容,从打造崭新生态的底层基石,从重构世界经济版图的最后冲锋......打开新的消费蓝海,进而进击星辰大海,攻坚的技术利器只有一样: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