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最近很多朋友来咨询,重疾实行新规后这不保那不保是不是真的?

这个问题好大呀~为了客观中立的回答这个问题,我一不小心写了这篇科普文:

4000多字,20张图片,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建议普通人重点看每段落的标题和敲黑板结论,学霸请随意。

背景:

2020年11月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正式发布《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新规”。

新规的出台是因为2007年发布一直沿用至今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的部分内容已经落后于医学临床标准和医疗技术的的革新,该标准定义的修订声音早已沸沸扬扬,11月5日终于尘埃落定。以下简称“旧规”。

同时,新规还设定了3个月的“停售过渡期”,即旧规范下的重疾险产品销售截止日期为2021年1月31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用一张图片让大家了解清楚在旧规基础上,新规究竟修改了哪些内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我就要一点点的说清楚,这些变化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

哪些是有利影响呢?

哪些又是不利影响呢?

是该尽快买旧产品呢还是等新产品出来再买呢?

买了旧产品,以后可以使用新规中某些更宽松的理赔标准吗?

买了新产品,以后可以使用旧规中某些更宽松的理赔标准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会像剥洋葱一样,剖析新规中的主要修订内容,一一解答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用一个表格看清楚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最担心的是不利影响,那我就先从不利的开始剥吧~

这次新规,恶性肿瘤相关疾病修订的内容是比较多的。最明显的是疾病名称从“恶性肿瘤”区分为“恶性肿瘤-重度”和“恶性肿瘤-轻度”,目的在于明确区分重度和轻度的理赔条件,并向消费者释放一个信号:不是所有的恶性肿瘤都赔,必须符合相应理赔标准。

不利影响1:恶性肿瘤诊断方式更严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规:要求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

旧规:要求经过“病理学检查”诊断

病理诊断通常包括细胞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检查取材及诊断都会简单一些,比如拉网法、印片法、液体活检等,由于这些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存疑、无法确认肿瘤分期等缺点,会给理赔增加一些纠纷概率。

举个例子,旧规下,宫颈癌可以采用宫颈刮片做细胞病理学诊断,确诊恶性肿瘤即符合旧规的理赔条件。

而“组织病理学”就复杂多了,一般要求穿刺活检、钳取活检、手术切除肿瘤活检等方法来确诊的恶性肿瘤才能达到新规的理赔条件。值得一提的是,“甲状腺细针穿刺”不属于新定义要求的“组织病理学”哦。

敲黑板,新规后,恶性肿瘤诊断方式更严格!

不利影响2:早期甲状腺癌按轻症赔!

新规:甲状腺癌分级赔付,TNM分级为I期(发生率95%)或更轻的甲状腺癌按轻症来赔

旧规:无论是TNM分级为I期甲状腺癌(发生率95%)还是II期甲状腺癌(发生率5%),都按重疾来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一张图片认识一下甲状腺癌的江湖地位,男女高发癌症中都排名第一,其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广东尤其高发,这个疾病导致保险公司赔的比较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甲状腺癌I期这个疾病,经过积极治疗后对正常生活影响是不会很大的,而且治疗费用也很低,从保险的意义来说,把它们归类在轻症列表的确会更合理,而且香港的重疾险早已把甲状腺癌I期归到轻症了,这是整个保险行业的趋势。

在旧规下,早期甲状腺癌是可以按重疾责任赔100%保额的,但在新规下,只能按轻症责任赔30%,差别非常大!

敲黑板,新规后,早期甲状腺癌赔的钱少了!

不利影响3:早期神经内分泌肿瘤按轻症赔!

新规: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赔付,WHO分级为G1级或更轻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按轻症来赔

旧规:恶性肿瘤不保范围里没有提到早期神经内分泌肿瘤

可能很多人没听过神经内分泌肿瘤这个疾病,先来科普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美国家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2.5人-5人/10万人,比过去30年增长了5倍,相比其他肿瘤,神经内分泌瘤的发病率增加更加迅速。

分级为G1 、G2的医学名叫神经内分泌瘤,而分类为G3时,医学名就叫神经内分泌癌了。我不是医学专业,但是从这个医学分级命名逻辑来猜测,G1、G2级别在医学上只是瘤(轻度恶性肿瘤)的状态,还没达到癌(重度恶性肿瘤)的状态。

在理赔实务中,早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确存在一些纠纷。所以新规明确分级赔付,会更清楚规范。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就是赔多赔少的利益问题了!

敲黑板:新规后,早期神经内分泌肿瘤赔的钱少了!

不利影响4:原位癌可能不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规:原位癌不在轻度恶性肿瘤保障范围内

旧规:无定义,但是老重疾中原位癌普遍按轻症来赔

新规中定义的6种轻度恶性肿瘤的确没有“原位癌”,新规后第一款新重疾险是横琴人寿的粤港澳重疾险,我看了它的条款,真的不保原位癌,所以这个就完全看保险公司自己的商业决策了。

但这并不代表新产品就一定不包括“原位癌轻症”责任,因为保险公司也可能会考虑新旧产品的衔接以及消费者的需求而把“原位癌”放在轻症病种列表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敲黑板:新定义后,原位癌赔与不赔,不确定性很大!

不利影响5:交界性肿瘤不再赔!

新规:6项重度恶性肿瘤不保范围里有它,轻度恶性肿瘤保障范围里没它,哪哪都不赔

旧规:恶性肿瘤不保范围里,没提到它,有赔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单点理解,就像人不能完全用好人和坏人来区分人一样,肿瘤也存在“不恶不良”的状态。这类肿瘤的特征是低度潜在恶性,同时具有良性和恶性,所以在过去实际理赔实务中,的确是存在可赔可不赔的情况,主要也是医学界对它的判断很容易有争议,不同医生给出的评价经常会不一样。

根据旧规,是有可能根据客户的诊断报告来帮客户争取理赔的。但是新规后,白纸黑字的写着哪哪都不保了,漏洞基本给堵上了!

敲黑板,新规后,交界性肿瘤真的不赔了!

不利影响6:轻症赔付比例受限制

新规:引入3种轻症,明确规定赔付比例不得高于重疾保额的30%

旧规:无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3种轻症分别是:恶性肿瘤-轻度、较轻急性心肌梗死、轻度脑 中风后遗症。

现在市场上个别重疾险首次轻症赔付比例高达40%以上,而且可以赔3次,每次轻症赔付比例甚至还可递增,新规实行后,保司开发的新重疾里这3种轻症的赔付比例就不能像老重疾那么任性了。

近年来轻症虽然发生率高,但是症状轻,治疗费用也较低,而且目前轻症基本成为了重疾险的标配责任,对它进行一些规范还是有必要的,引导保险公司和消费者理智看待轻症保额的意义。但是除了这3种以外的其他轻症,赔付比例依然大概率可以由保险公司自行定义,当然这也是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敲黑板:轻症赔付比例限制在30%了!

看完以上6个不利影响,不要沮丧哦,调整一下心情,开心的看看对消费者有利的影响吧~

有利影响1:新增3种重疾和三种轻症

旧规:25种重疾,无规范轻症

新规:28种重疾+3种轻症

新增3种重疾分别是:严重慢性呼吸衰竭、严重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新增3种轻疾分别是:恶性肿瘤-轻度、较轻急性心肌梗死、轻度脑中风后遗症

新增的3种重疾和3种轻症其实是已经广泛存在于大多数重疾险保障责任中,新规后这6种疾病是必保的,对消费者来说是扩大了保障范围,而且新规统一了它们的疾病名称和定义,可以减少因为定义不统一而引起的理赔纠纷。

敲黑板:新增的3种重疾和3种轻症,扩大了必保范围!

有利影响2:心血管相关疾病理赔条件更宽松!

新规: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手术要求切开心包即可符合理赔条件
旧规:需要做开胸手术才符合理赔条件

我把3种心血管疾病整理成表格,方便学霸读者查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心脏瓣膜手术的理赔条件从“开胸”修订为“切开心包”,是顺应了近年来微创手术的医学趋势,同时也缩小了除外责任,仅除外未切开心包的介入治疗。

主动脉手术的定义除了旧规中的胸、腹主动脉,还扩展了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的保障责任,同时还增加了胸腔镜和腹腔镜2种手术方式的理赔条件。

敲黑板:心血管相关疾病理赔更人性化了!

有利影响3: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理赔更宽松!

新规:增加小肠移植

旧规:肾脏、肝脏、心脏、肺脏移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规中扩大了两项保障范围,既增加了小肠移植的保障责任,又删除了旧规中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异体”要求,也就是说,明确增加了自体移植的保障责任。

敲黑板: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理赔范围更大了!

有利影响4:严重阿尔茨海默病保障范围更大了!

新规:判定标准增加“痴呆评定分值”选项,2选1

旧规:判定标准只有日常生活能力1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特意去查了一下新规提到的“临床痴呆评定量表”,测定范围跟六项基本日常生活的确很不一样,最终2个选项满足至少一项即可符合严重阿尔茨海默病理赔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敲黑板:严重阿尔茨海默病保障范围更大了!

至此,本文已经把新规对消费者影响比较大的内容按不利影响(6点)和有利影响(4点)两大板块客观中立地剖析完了,一共10点!

作为一名非医学专业的保险经纪人,要把每个点写得有理有据,实在是不容易,真的查了好多资料~我承认能坚持看到这里的读者都是学霸~点赞

最后,用一个表格把新规和旧规的优缺点都罗列出来,复习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明显,无论是新规还是旧规,其实都是各有优缺点的。很多人看完,估计又会回到开篇的灵魂三问:

1.是该尽快买旧产品呢还是等新产品出来再买呢?

2.买了旧产品,以后可以使用新规中某些更宽松的理赔定义吗?

3.买了新产品,以后可以使用旧规中某些更宽松的理赔定义吗?

答:

根据各家保险公司的择优理赔通知,先买旧产品就可以获得择优理赔权益。

什么是择优理赔呢?

简单点理解就是,一种疾病,新旧两个定义,哪个对消费者有利就按哪个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完择优理赔的介绍,还是不懂?举个例子就好理解了

客户A于2020年11月18日投保某公司重疾险50万,过了等待期后因严重肠坏死而做了小肠移植手术。

按照旧规的重大器官移植术定义,指肾脏、肝脏、心脏、或肺脏的异体移植。按照新规的重大器官移植术定义,指肾脏、肝脏、心脏、肺脏或小肠的异体移植。

虽然客户投保的是老重疾,但是根据择优理赔权益,此客户可按新规中重大器官移植术定义来理赔小肠移植保险金50万。

看懂了吗?择优理赔对消费者来说,的确是最好的安排,不用再纠结新产品旧产品怎么选的问题。而且本身保险就应该及早买,早买早生效,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敲黑板:现在买老重疾更好,新规旧规择优而赔!

那么,消费者该如何获得择优理赔权益呢?

答:

1.需在1月31日之前投保旧规老重疾

2.购买已官宣择优理赔方案的重疾险

敲黑板:

已官宣择优理赔方案的保险公司名单以及更多关于择优理赔的细节,我将会在下一篇文章剖析,敬请期待!觉得文章对您有用,记得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们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猫头鹰探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