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位于江西北部的兴国县,红军时期,曾是中央苏区著名的模范县、红军县,当时这个仅有人口23万人的县城,竟有9.3万人参加了红军,全县的青壮年几乎都支援了革命。而在艰险的革命之路上,也有5万多人为国捐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国后的55年,有56位开国将军从兴国走出,其中两位上将,陈奇涵与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肖华,开国中将也有六位,而今天所讲的就是其中之一的邱会作。

与哥哥一起参加红军

1914年,邱会作生于江西兴国的上密村,15岁时他与哥哥邱会佳一起报名参加了红军,参军前邱会作上过几年学,粗通笔墨,加上为人勤快,脑子灵活,后来被上级看重就把他调到红五军团的宣传队。

邱会作还真是天生的宣传能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就能写墙报、刷标语、演话剧,在与群众做宣传时,他还能利用当地口音,用生动的例子,绘声绘色给大家讲道理,让群众们听懂,也能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邱会作爱学习、能力强,打起仗来也很勇敢。

1932年,红五军团在赣州被围,在向外突围中,邱会作拿起一把钢刀,左劈右砍,冲锋在最前方,硬是杀出一条血路,带领宣传队突出重围,战后邱会作因这次勇敢的表现,提拔为宣传队队长,此时他只有18岁。

优秀的后勤干部

宣传队长的职位他并没有干多长时间,几个月后,组织上派他去红军学校学习财务知识,毕业后调入总部供给部,担任会计兼机要统计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邱会作天生对数字敏感,记忆力有非常好,加上受过系统的财务培训,他上任没多久就把供给部的枪支弹药、马匹粮草、药物器械整理的井井有条,数据也一丝不差,被称为后勤部门有名的一把好手。

战功赫赫的四野名名将

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前期,邱会作一直负责后勤工作,因为他搞后勤确实优秀,以致于大家都忽略了他出色的指战能力,直到抗战胜利后,邱会作调任东北,被林总任命为第八纵队政委,他才有了上前线领兵打仗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八纵是新扩充的部队,很多都是没接受过军事训练的东北籍新兵,邱会作就进行政治宣传,加强军事训练,很快将八纵训练成东北的一支劲旅。

他与纵队司令段苏权率领八纵解放黑山、攻克阜新、攻打锦州,在后来解放沈阳战役中,带领八纵成为第一支攻进城内的部队,平津战役胜利后,他又领兵南下参加衡宝战役、广西剿匪,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邱将军的晚年生活

建国后,邱会作被授予中将军衔,1959年升为总后勤部部长,他在这个职位上待了12年,可惜老将军晚年不保,因走错路1971年被撤销一切职务,1981年被判16年。

1981年9月,老将军保外就医安置在西安,当时组织上给他安排的独立的住房,夫人胡敏也陪他一起住,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最初每人是一个月100元的生活费,从1983年涨到每月200元,再加上30斤粮和半斤食用油。90年代,老将军每月生活费涨至1500元,还搬了新住所,面积有170多平,住起来非常宽敞。

老将军喜欢读报,刚来西安那几年,生活支出常常入不敷出,就借邻居的书报,他本着“快借、快读、快还”的原则,大家也都喜欢借给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军从军几十年,一直保持军人气质,晚年年过八旬的他,坐立仍腰杆笔直,虽没有穿军装,却一直注意军人仪表,2001年底老将军因生了一场大病,被接到北京治疗,2002年7月18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9岁。

老将军的追悼会是在8月5日举行的,当时很多战友、老部下以及他们的儿女都从全国各地赶来,竟有1300多人前来吊唁。

将军临终前曾嘱托儿女,希望自己去世后,其骨灰葬于家乡,落叶归根,不过将军病逝后,是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直到将军去世6年后,儿女为完成将军的遗愿,将父亲骨灰迁至兴国的上密村,葬于村边的山岗上,将军英魂得以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