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米奇老鼠身上纹,掌声献给社会人。现代人喜欢在身上刺各种各样的纹身,其实这也是古代人玩剩下的。中国古人们老早就开始变着花样纹身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雕青”“扎青”“刺青”,这些都是纹身的别名。早些时候,纹身的目的只是为了躲避蛟蛇水怪之类的东西,后来想象力丰富的古人们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玩法。到隋唐,纹身更是进入化妆领域,成为男子表现英勇气概的一种修饰。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隋唐男子都喜欢纹身,敢于挑战纹身的主要还是青壮年男子,什么上阵打仗的军卒、闯荡江湖的侠客、坊市逞强好斗的流氓。

常见的龙啊、蛇啊、鹰啊之类的纹身早就不入他们的法眼了。这些人标新立异,弄出来的纹身可真是让人惊掉下巴。

来,看看唐人都有哪些奇葩的纹身设计。

刺两句霸气横幅口号,市长阎王都躲开

在唐代的长安城,有个叫做张幹的大力士,这个人仗着自己力气大,有些桀骜不驯。为了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他就在自己左右两个臂膀上刺了两个纹身,左边臂膀纹着“生不怕京兆尹”,右边臂膀刺着:“死不畏阎罗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阎罗王:张幹,听说你不怕我

好大的口气!当时长安城实际上管事的市长就是京兆尹,唐人也已经接受了阎罗王是阴间老大的观念。这个张幹不把京兆尹和阎罗王放在眼里,可见是有多么狂妄。

刺一座高端休闲庄园,带山谷的那种

纹身是门手艺活,当时的纹身刻工可以拿到不少的人工费。一些图样精致的纹身,雕刻价格不菲,只有有钱人才敢尝试。

有个叫做王力奴的人,就花掉了五千钱的酬金给自己雕刻了一身的纹身:在胸口、腹部刺满了山谷、亭苑、池榭、草木、鸟兽,应有尽有。

《红楼梦》中刘姥姥请求小姐们将大观园画下来,好叫村里人看看大户人家的境况。惜春以年为单位去设计这样的一幅画卷。这个叫做王力奴的唐人,身上纹的这一身,如此精细,恐怕也是要以年为单位去刺青的,真是有钱有闲。

刺一篇自传,嘚瑟嘚瑟,吐槽吐槽

唐代是个诗歌的时代,哪怕是贼盗,也喜欢附庸风雅、吟诗作对。有个叫做赵建武的盗贼,全身刺了一百六十多处纹身,在最显眼的左右胳膊上刺了一首诗歌:“野鸭滩头宿,朝朝被鹘梢。忽惊飞入水,留命到今朝。”

这首诗写了赵建武身为盗贼,被官府追捕,他每天东躲西藏但还是活命到现在的情形。看样子,他对于自己逃过追捕一事十分得意,连刺青诗都有了。

像赵建武这样,在身上纹身写自传的不在少数。长安城附近有个高陵县,县里有个百姓叫做宋元素。这个人也是个刺青爱好者,大概是他生平交友不慎,极其郁闷,就在左臂膀上刺了一首诗:“昔日以前家未贫,苦将钱物结交亲。如今失路寻知己,行尽关山无一人。”

看诗的内容,这人也有过富足的日子,可惜家道中落之后,先前交结的所谓朋友也都消失了。

宋元素的右臂膀上刺的是一个葫芦,葫芦上面还有个人头,这人自称这是葫芦精。古人喜欢用葫芦装酒喝,配合左臂的诗歌来看,也许此人时常借酒消愁。总之,看起来是个豪爽的人。

刺首宰相诗,装逼不成心意在

还有人想要借着刺青诗歌装风雅,无奈文化不够,装逼失败。典型的例子是成都一个叫做韦少卿的小将,他为了展示自己的高雅趣味,解读了宰相张说的一句诗,根据诗境请人在身上刺了一幅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宰相张说

他刺的是一幅什么画呢?在他胸前有一棵树,树上停着数十只鸟,树枝下面挂了一面镜子。镜子的鼻纽上系着一条绳子,树边上站了一个人,那个人就牵着这条绳子。

画的到底是什么意思?韦少卿自称是张说的诗句“挽镜寒鸦集”。咱也没读过这首诗,但是有懂行的人一听,当即哈哈大笑。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张说的原句是“晚景寒鸦集”。什么“挽镜”,人家原句是“晚景”,和镜子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这个韦少卿,不仅记错了字,还把人诗歌的意思解读错了,真是令文化人笑掉大牙。

刺一本配图诗文集,为爱豆打call

唐人也追星,面对自己的爱豆,有人更是将爱豆的作品精心配图刺在了身上。那个人叫做葛清,他虽说只是个小小的街卒,但人家追起星来,可是很努力的。

这个葛清喜欢白居易的诗歌,于是就全身上下、从头到脚刺满了白居易的诗。这还不够,他还给诗歌配图,一并刺在了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居易

白居易写了句:“不是此花偏爱菊”?好的,立刻纹在身上,配个有人拿着酒杯站在菊花丛边的图。

白居易写了句:“黄夹缬林寒有叶”?好的,刺一个,配图是一棵挂满了缬条的树木。

这人简直就是行走的配图诗文集,白居易作品的宣传活广告,当时有人看了也戏称这是《白居易舍人行诗图》。

刺条大蟒蛇吓死敌军

有个军人,从军后积累了不少的军功,一直做到了观察使的位置。他为了增加自己的威严气势,别出心裁设计了一个刺青,令人闻风丧胆,怎么做的?

他在全身刺了一条巨大的蟒蛇。从右手开始刺了一个大蛇头,那个蛇头张开了大口做出要吞噬手指的样子。蛇身从手臂开始绕着腕部、头部、颈部,一直绵延到了腹部。再绕着伸到两腿上,完整地刺了一条大蟒蛇。

这个刺青看得人毛骨悚然,上阵打战,要是有金刚不坏之身,大可以赤身露体,用蟒蛇刺青将敌军吓个半死了。

刺尊天王像,就问你拜不拜

《酉阳杂俎》的作者段成式家中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奴驺。奴驺,指的是养马的下人。这个人啊,有点搞笑。

隋唐时期,佛教盛行,百姓中有许多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段成式家中这个叫做路神通的下人大概也是个佛教徒,他在背上刺了一尊天王像,这样没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王像

但他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每到初一、十五,他就叫家人点起香火,供奉好食物。自己则光着后背静坐,让他的妻子女儿对着自己背上的天王像顶礼膜拜。

余音

民间纹身盛行,唐代政府怎么看的呢?它的态度是不支持、不禁止。但也有些官老爷,认为纹身有伤风化,新官上任三把火怕,打着整顿风气的旗号,专门抓纹身的人来打一顿。一些纹身爱好者也只好用火将纹身烫花,以躲避惩罚。用火烫掉纹身,想想就疼。

总体上,纹身在隋唐还是极受欢迎的。当时就有一整套的纹身工具,还有专门从事纹身工作的人——扎工,这些人替人纹身,根据纹身的难易繁简程度,收取不等的酬金。

纹身流传很广,不仅是大唐长安和周边的城市有人纹身,就连唐代边缘地区的僚人,也喜欢在脸上刺青,号称是“绣面佬子”,还有在脚上纹身的,叫做“绣脚”。一些蛮夷地方不爱穿衣服的裸人,也喜欢在胸前刺花作为装饰。纹身之受人喜爱,可见一斑。

关注@文史有意思,了解有趣好玩的文史知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