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是车险综合改革开启之后的第一个完整月份,综改的成绩单如何?最近,银保监会发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车险综改正在往既定的“加量减价”方向迈进。

银保监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10月单月车险件均保额环比与同比均大幅上升的情况下,车险保费收入呈现16.91%以及6.35%的环比及同比下降,约90%的车险客户年缴保费下降。

“目前的保费下降幅度符合我们的预期。预计随着综改的推进,保费同比下降的态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明年我们的保费目标也会适当调低。而对于险企来说,随着自主定价空间的加大,将倒逼我们向着集约化和精细化方向转型。”一名产险公司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多名产险精算人士认为,更精细化的风险定价能力和更高效的运营能力将成为险企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保额向上,保费向下

“此次车险综合改革自2020年9月19日开始,实施一个多月来,指向‘降价、增保’目标效果显著,出现保费价格下降、手续费率下降‘双降’和保险责任限额上升、商车险投保率上升‘双升’的新局面,市场乱象得到明显规范。”银保监会近日在国务院政策答问平台上表示。

10月保费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财险公司共实现车险保费收入6827亿元,同比增长3.8%。尽管累计保费仍实现正增长,但均为前9个月的保费所贡献。由于车险综改的影响,10月车险单月保费为619亿元,较今年9月的745亿元环比下降16.91%,较去年10月的661亿元同比下降6.35%。

保费下降的同时,在车险综改将过去多个附加险种并入主险的“加量不加价”政策下,10月单月的车险保额分别实现环比9.6%及同比48.18%的增长。如果从件均保额来看,10月环比增幅则更高,为15.85%,综改“提额”效果明显。

行业保费的下降落在每个客户身上则意味着保费的减少。那车均保费的下降幅度有多大?

银保监会在11月中旬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车险综改后约90%的客户年缴保费下降,车均保费由3700元/辆下降至2700元/辆,其中保费下降幅度超过30%的客户达69%。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综改后车均保费下降27%,较符合之前市场上保费下降20%~30%的普遍预期,但远远大于车险保费的环比及同比跌幅。

对此,华创证券分析称,市场反映车均保费下降幅度(相较保费)更大,预计改革后保费优惠力度大,刺激新客户投保、老客户续保,推动保单数量同比上升,对冲了保费下滑。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10月单月车险保单件数为4612万件,较去年同比上升10.95%,不过较9月环比下降5.39%。

值得注意的是,在90%保费下降的客户之外,另有10%左右不同用车的保费有所上升。什么样的车辆会出现保费上升呢?银保监会解释称,由于车险的计缴保费取决于车型、历史赔付记录、投保险种、保险金额等方面因素,对于多次出险索赔及维修成本畸高车型的客户,保险公司给予的保费折扣也会较少,由此这部分客户的保费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这也符合保费与赔付成本相匹配的市场决定原则。

车改后的险企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此次车险综合改革中,商车险产品设定附加费用率的上限由35%下调为25%,预期赔付率由65%提高到75%,这意味着商车险“铺费用”的空间将变得更小。

对于险企来说,保费、手续费的下降和预期赔付率的上升是改革之后必须要面对的“阵痛”,过去用费用换保费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无论从综改精神、监管重罚,抑或自身发展角度来看都不可持续,对于长期发展,车改后险企的核心竞争力将是什么?

多名行业精算师均表示,风险定价能力及高效的运营能力将是险企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过去在费用水平较高、费用投放比较粗放的阶段,风险定价的能力是被弱化的,重要性也是被弱化的。对于主体而言,风险区分仍然是核心基础,而且在基准保费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这个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上升的。”在中国精算师协会举行的商车险专题精算讲堂中,大地财险总精算师陈志坚表示。

陈志坚认为,这次改革一定程度上纠偏了交强险不合理和地区差异较大的费率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补贴的问题。通过基准纯风险调整,基本拉平了车损险和商业三责险之间的差异,也减少了车损险和三责险交叉补贴的问题。随着基准保费的大幅下降,销售费用的整体水平肯定会大幅度下降,另外在各车种、地区,承保组合间的差异也会被压缩减少,这使得销售费用的配置要更加精细化、精准化,这也更加依赖于风险区分和定价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将起到重要作用。阳光财险副总裁兼总精算师朱仁栋表示,改革后风险成本在保费中占比的提高,提升了对风险定价的精准度要求。在此背景下,数据和算法都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做扩展和升级。“数据维度方面,原来精算主要是使用公司内部的承保理赔环节的数据,在今后工作中可能需要更加全面地引入外部数据。人、车、行为、环境等各类变量都需要从传统维度向大数据维度扩展,全面丰富客户信息,进行精细的客户画像,并根据客户的价格敏感、服务敏感等特征,通过模型选择最优报价策略。”

陈志坚分析称,在新的规则下,主体车险经营短期是靠风险区分和定价,从市场竞争和发展来看,长期实际上还是依靠客户触达能力和成本管控等高效的运营能力。

车险“红海”后,非车“蓝海”在哪里?

“这次车险综改也给了我们进一步审视自己的机会,如果无法放弃这个市场,那就唯有修炼内功。”另一名小型财险公司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该公司目前正在落实优化内部管理,做到降本增效,并进一步补充资本金,同时也在开辟新的赛道——大力发展非车险业务,努力落实技术创新。

事实上,随着数次车险改革及监管趋严,“车险越来越不好做了”成为财险公司人士的共识。取而代之,近几年,大力发展非车险成为险企普遍的选择。

因此,过去在财险业务中占比可达七成的车险正逐渐面临着市场份额的下降,今年在车险综改的作用下更为明显。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6827亿元的车险累计保费,在财产险1.15万亿元的总保费中占比已经跌破六成至59.3%,而去年同期这一占比为61.3%。车险份额的下降也意味着非车险在财险市场中的比重相应上升。

业内人士认为,险企发力非车险一方面是因为在车险的激烈竞争及保费下降的情况下优化业务结构,另一方面也是在车险“红海”之外寻找新的“蓝海”。

不过,从10月单月保费数据来看,非车险保费同比下降3.91%。其中,下降41.3%及14.3%的保证保险和家财险拖累了整体的业绩,尤其是曾经的“明星险种”保证保险在各种风险事件的影响下迅速陨落,从去年前10月的非车第二大险种降为今年同期的第四名。其中在信保业务上“踩雷”的人保财险更是大幅收缩该业务,根据其保费公告,今年前10月人保财险信用保证险的保费同比大幅下降73.6%。同时,从累计保费的角度,保证保险也是非车险前10月保费中唯一呈现两位数下降的险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第一财经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梳理

而从前10月非车险的累计保费中,也可以看到非车险中的“生力军”所在。从保费数据来看,健康险和农业保险是保费同比增长最高的两大险种,前10月分别同比增长35.8%及21.8%,其中健康险已成为非车险第一大险种。农业保险在政策红利下发展迅速,据第一财经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有大型险企甚至已将农险业务从非车险部门中单列,与非车险部门并驾齐驱,足见重视程度。

“大家都在大力发展非车险,包括健康险、责任险、农险等,其实也并非‘蓝海’了,我们需要在市场更加精细化的需求中寻找和场景相结合的细分市场,例如新《证券法》下的董责险,近期很火热的惠民保、特药险等业务,不过在这些领域中,如何精准定价和进行风险控制等仍然是不小的挑战。”上述产险公司高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