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机构公布了2019年关于屏幕驱动IC的相关数据,在OLED领域,韩系企业占有市场高达9成,而在LCD领域,台系厂商占了5成市场,韩系厂商成了3成多市场。

而中国虽然LCD屏占了全球50%+份额,OLED屏占了全球15%+的份额,却在屏幕驱动IC芯片方面,进口比例高达95%,最多5%是国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的屏幕驱动芯片,不管是LCD,还是OLED大,其生产工艺主要集中在40nm、65nm制程,甚至还有少量95nm、0.16mm以及0.3mm。

而我们知道目前国内的芯片生产水平早已进入了14nm,40nm及以上工艺,N年前就已经能够稳定产量了,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我们能制造,却只有5%的自给率,95%要造进口呢?

第一个原因是驱动芯片看似制造门槛不高,40nm即可,28nm都算先进的,但重要的是设计与专利,韩系、台系厂商在屏幕领域比国内起步较早,所以占了好多的专利等,所以这也限制了国内企业的研发,所以导致进度非常慢。

第二个原因则是别看工艺不高,但技术难度还是有的,因为像电视机等产品使用的屏幕,使用寿命是10年甚至20年,需要稳定、性能好,这一块上,国产较国外还是有差距的。

第三个原因则是屏幕驱动IC虽然很重要,但市场规则却不是很大,同时利润也不高,这就导致国内不会有大量的企业,花大价钱去投入,因为回报不会很高,风险却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导致了明明我们自己能生产,但依然主要靠进口的原因。此外还有就是国内虽然屏幕产能大增,但在高端产品上面,与韩系还是有差距。

而好的屏幕驱动芯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面板厂或终端客户提高屏幕的表现能力,所以很多国产屏幕厂商,更愿意使用国外的产品。

不过这一两年的“芯片之痛”也让大家意识到了,只有实现国产替代,才能不被别人卡脖子,像华为都开始进国OLED驱动芯片产业了,相信当前这一现状会尽快得到有效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