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有八百多年的建都史。

北京城自明代后形成“里九外七皇城四”的建设格局。“里九外七皇城四”是指北京内城有九座城门,外城有七座城门,皇城有四座城门。

中国古代都城、宫殿的选址,特别注意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务必使其在风水方面近乎完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的建筑格局及其周边环境,历来都为建筑学家和堪舆学家所看重。

《周易》认为南属火,整个紫禁城坐北朝南,严格按照“面南而君”等多重要素确定紫禁城布局,力保王气。宋代朱熹曾这样描述北京地区的山水格局:“冀都是正台南地中间,好个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云中正高脊处。自脊以西之水则西流于龙门西河,自脊以东之水则东流入海。前面黄河环绕,右畔是华山耸立为虎。自华来至中原为嵩山,是为前案。遂过去为泰山,耸于左,是为龙。淮南诸山是第二重案,江南诸山及五岭又为第三、四重案,正谓此也。”

一根线,一座城。

中轴线

轴线作为北京老城严谨对称城市格局的核心,是中国现存最长且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也是中国古代都市规划的无比杰作。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南北贯通,全长7.8公里。它是见证古都北京悠久建城发展历史的“中心之轴”,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礼制思想集中展现的“文化之轴”,是城市美学思想、精神品质完美体现的“魅力之轴”,同时它也是北京城的脊梁,决定了北京城市的整体空间格局。

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这条中轴线是“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易·说卦》曰:“乾为天为君为父……坤为地为母”、“离为火为日……坎为水为月……”。这就是说乾为天在正南,坤为地在正北,离为日在正东方,坎为月在正西方。古人认为,先天八卦方位才是天地日月的本来方位。

外局而言,紫禁城南北东西分别建造了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乾为天,坤为地,天圆地方。故天坛在南对应先天乾卦,是天子祭天的地方,为圆形建筑;地坛在北对应先天坤卦,为天子祭地的地方,为方形建筑。日坛在东对应先天离卦,离为火,为日;月坛在西对应先天坎卦,坎为水,为月。紫禁城处在天坛和地坛之间,坤上乾下,地天交泰而成泰卦,象征紫禁城为地天阴阳交融的人间宝地,天坛代表天,紫禁城代表人,地坛代表地,天地人三才立。

皇城古道月朦胧,琼台美酒醉东风。

紫禁城

紫禁城名字的由来是有很多讲究的。

一是紫禁城的紫代表的是紫垣正中,北极星在天空的最中间,是所有星星的中心,有着很高的地位,也是象征着皇帝的威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紫气被认为是具有吉祥的含义,也预示着圣贤和宝物的出现。杜甫曾赋诗曰: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从这以后古人就把祥瑞之气称为紫云,仙人居住的地方称为紫海,将神仙称为紫泉。由此可见,紫禁城中的“紫”是大有来头的。又因为皇帝居住的地方守卫森严,寻常百姓难以接近,所以故宫又称紫禁城。

三是历代宫殿都“象天立宫”以表示君权“受命于天”。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因此名为紫禁城。

天下文明不及此,春风吹遍紫禁城。

文明之都

从北京城整体的建筑形态和环境,我们可以看出,建筑不但是有遮风避雨的实用性,还有美学上的观赏性,更重要的是还具备着生命的灵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城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集结了天文、地理、美学艺术等多方面知识而构建,作为我国的文明首都,乃至是作为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文化城市,这些称号无不在证明着它无与伦比的魅力以及千年来所沉淀的文化影响力。

月朗风清,暮合紫禁,天下文明不及此,春风吹遍紫禁城,北京城的每一个角落,都美到令人心醉。

END

编辑:忘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