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倭寇”可能大家都知道,明朝延绵百年的海防大患,我们历史课本上只是提过是日本的海盗,没事来我们沿海烧杀抢掠,后来被戚继光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上的倭寇战绩说起来让我们很丢脸,先看看这段:

“倭红衣黄盖,率众犯大安德门,及夹冈,乃趋秣陵关而去,由溧水流劫溧阳、宜兴。闻官兵自太湖出,遂越武进,抵无锡,驻惠山。一昼夜奔百八十余里,抵浒墅。为官军所围,追及于杨林桥,歼之。是役也,贼不过六七十人,而经行数千里,杀戮战伤者几四千人,历八十余日始灭,此三十四年九月事也”——《明史.日本传》

大概事情是:嘉靖三十四年(1555)六月七日,一群倭寇浙江省绍兴府上虞县爵溪所城登陆,攻击会稽,占领一处房子,知府刘锡率兵包围,但敌人趁夜突围,还杀害了返乡的御史。之后横行杭州府,抢劫于潜、昌化二县,杭州府城一阵恐慌。跑出去后一路横扫打劫,遇到小的村镇甚至县城就进行攻打,对官兵进行截杀。结果一路打到南京。史料记载是六七十人,考证有两种说法,53人和72人。

徽州守卫关隘的500名官兵见到倭寇竟然全部逃窜,攻击南京城时候,江宁镇率先受到攻击,明军死亡三百余人,大败,倭寇直逼南京城!倭寇首领“衣红乘马,张黄盖整众犯大安德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明史》记载来看,倭寇从朱元璋时期就开始侵扰我国沿海,一直到明朝后期戚继光手中才彻底消灭。战绩上来看,几十人,几百人的小股部队对抗明朝几千人的部队经常大胜而归。难道那时候的日本武士、倭寇海盗真的就那么厉害?

今天宁衰人就来聊聊倭寇。

倭寇的起源是什么?

明朝初期,日本国内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但日本的商人为了来中国贸易,便开偷偷来到中国。这些日本商人为了保证安全,基本都有武士卫队,算是武装商人,那时候,朱元璋还一脑门事,蒙古、南疆还未平定,也就没太理会这种走私,抢劫的国际刑事案件。到了朱棣时期,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大名们开始征兵买马,争权夺利,战争失败的一些大名和武士召集商人、浪人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展开了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倭寇就这样形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倭寇的构成是什么?

要正视历史,倭寇其实不单是日本人,倭寇是名副其实的多国部队,除了日本人外,还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中国沿海的海盗等等,基本都是战斗经验丰富的军人构成,而且装备精良,战斗力不弱。有一段时间,还有"真倭“、”假倭“的说法,也就是当时沿海的一些中国人海盗假扮倭寇来抢劫。至于网上有人说大部分是中国海盗的说法,确实扯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靖年间的一个时间段,确实有部分中国人参与倭寇队伍。朱纨的怒吼:去外国盗易,去中国盗难!就是汪直做倭寇“老板”那时候,真正破坏力大战斗力凶悍的,依然是其中的“真倭”。

倭寇能肆虐的原因:

朱纨所说的“中国盗”!其实指的是沿海的士绅家族。因为明朝开始的海禁政策,明朝的瓷器丝绸,甚至铜钱贩卖到日本都能获得巨大的利益。这些家族势必要保证倭寇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日本战国时代败将逃兵倭寇们,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些“中国盗”,给倭寇提供带路方便,更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俞大猷奏折里的话说:最胆大的,连明军的造船技术和造火炮的技术,都被转手倒卖给了倭寇。在这些“中国盗”的支持下,日本倭寇嘉靖年间变得正规化,有了比明军更精良的火铳装备,开始有统一的军事建制。

明朝的军队的战力就如此不堪?

类似分析,网上很多,有人说因为倭寇的包钢技术的武士刀厉害,有的说南方兵太弱,这些说法都太片面。

不过十几个倭寇追这1000人跑的战斗还真发生过,据说有3个倭寇就占领一个镇子,难道真的是倭寇太强,明军太弱?

这要从明朝的军事制度上来分析,明朝采用的是卫所制,其实明军的战力在当时世界上算是一流的,但正规军大部分都用来对抗北元的威胁,大名鼎鼎的“朵颜三卫”就是朱棣夺权的根基,神机营更是超越时代的准现代化部队。

但是江南的卫所兵就类似于现在的民兵部队,更是因为没有大规模战斗,往往领着5000人的军饷,实际上卫所连1000兵力都不到,而且大都是老弱病残。最主要,海盗定期的孝敬也是入不敷出的卫所不可或缺的外快收入。于是,沿海守军对倭寇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当时的情况基本是没有屁股干净的人。将军不想打,士兵不敢打,也就导致了倭寇横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而言之,倭寇之所以能在中国沿海嚣张将近两个世纪,并不是战斗力问题,人数也不是核心问题。小股作战”的特性。袭掠时间、地点无规律。“流寇”,在军事上“浓度定理“中是需要大规模的集团提高浓度才能剿灭的。但明朝的战略重心一直是清剿蒙元残余势力,开始并未重视,就简单粗暴的采用消极“海禁”举措作为抗倭手段。这也是主要原因。

其实初期被动防御时期,跟倭寇战斗的一直只是一群连民兵都算不算的部队。

因此倭寇的形成,不是单纯的军事比较,而是政治和利益链的纠缠,只是苦了当时沿海的百姓。

倭寇是如何剿灭的?

朱棣时期,对倭寇采用过外交手段处理,而且当时的日本政府也对倭寇进行了几次围剿。并且还把抓获的倭寇头目一共二十多人,押送到了明朝,不过,当时日本也是大名乱战时期,流浪武士也逐步增加,甚至后来很多倭寇本身就是某些大名派出的,总之,鬼子所谓的剿灭倭寇,听听也就罢了。初期没处理干净,留了尾巴。

朱棣觉得外交不行,就打。这个期间不得不提的一个人,永乐九年,朱棣任命刘江为辽东总兵官,永乐十七年,刘江在望海埚埋伏精兵,倭寇2000多人,被刘江斩首700多人,被俘虏800多人。结果是之后一百多年,虽然倭寇一直侵扰东南沿海,但再没进入过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大明还是精力主要放到了对抗北元上面,并未彻底剿灭倭寇。到嘉靖时期,海防成了明朝的心腹大患,明朝也稳定了边关,准备动手,戚继光就出现了。

倭寇最后咋没的?

嘉靖四十年,戚继光率戚家军等在台州九战九捷,歼入寇台州之敌。此后基本肃清福建、浙江倭寇。

嘉靖四十四年,戚继光与俞大猷二军配合,击灭盘踞在广东、南澳的倭寇,东南沿海的倭寇最后荡平

隆庆元年,明穆宗采纳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建议,取消海禁,准许人民航海前往东洋、西洋贸易,大量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刺激了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史书所见的最后倭寇,在天启四年(1624年)7月侵犯福建沿海被赶走后,再没有记载过。

其实从这里看出,一旦正规军出动,倭寇毫无抵抗能力,更关键是政治上的正确才彻底消除了将近两个世纪的沿海倭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要说的是,倭寇其实是一种利益和政治的产物,并非当时明军战力底下,明朝正规军对外战争胜率很高,跟荷兰、葡萄牙、英国都有过战争冲突,大部分都是以胜利结束。倭寇的战力不会比大航海时代的欧洲人强吧?

顺嘴提一下,也是因为倭寇初期对明军的战绩,让丰臣秀吉低估了明军的战力,直接结果是明朝和日本的朝鲜战争被明军吊打。

不过,这也是我们历史上的一段伤痛,希望小伙伴们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