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行业的变化从商家对待直播的态度就能直接看出。如今,直播不再被当作灵丹妙药,商家和品牌已经回归理性,且对“劣币”和“良币”的鉴别力也明显提高。

典型的例子是,早先品牌方在挑选主播时看重粉丝量,但粉丝数据其实可以用多种方式“刷”高(比如前期发布大量美女视频吸引关注),这样的粉丝数据带货转化价值几乎为零。踩过坑后,有经验的商家和品牌更看重主播近7天、近15天的转化率或成交数据,对粉丝数和点赞量等数据保持警惕。

显然,经过上半年的疯狂后,商家变得越来越“聪明”。更关键的是,学会识别各种套路后,商家还为自己争取到了新的行业话语权。在各种直播资源对接群里,商家普遍倾向找“纯佣”主播,这意味着他们拒绝坑位费,只为直播最终的转化效果买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做纯佣”背后,其实是主播和商家之间强弱势关系的变化。以往主播资源供不应求,再离谱的价格也有“头脑发热”的商家愿意买单,但随着行业趋于冷静,双方的地位已经发生微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