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空死,下半年忙死!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线下企业整体形势都不被人看好,一家又一家的纺织工厂、纺织企业因为资金、库存、工人等问题主动或被迫地走向了关门倒闭的境地。

甚至不少人觉得今年都没有机会赚钱,开始思考转行的事情,毕竟一大伙的人等着发工资呢,但是就在最近随着印度"应急"订单回流、双十一、双十二的到来,纺织市场呈现出转机。

国外订单开始络绎不绝地下单,国内市场随着疫情的稳定也在慢慢恢复,甚至有的国家地区呈现出报复性集中下单,所以可以说这段时间是国内纺织行业可以抓在手里的赚钱的机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艰难的2月3月:从无法复工到全面复工,再到被迫停滞

Wendy为美国的一家家用纺织品公司工作,这家公司的总部在纽约,但供应商大部分在中国,她要负责向工厂采购床上用品、窗帘和毛巾等家用纺织品。

2月,在疫情爆发后,工厂的工人没法及时到岗,国外的客户却一直在催单交货。她只能从中协调,尽可能给到客户明确的出货时间,同时,工厂也在复工过程中不断攒货。

等到3月上旬,工厂基本上实现了全面复工。但在国际疫情大流行的影响下,美国的客户们却陆续取消订单。

“对于工厂来说,他们开工晚,但到3月已经做了一半或者做了一部分,甚至可能刚刚完成。好了,这货出不了了。放在这,砸在工厂手上。”Wendy告诉红星新闻。

她甚至亲眼目睹了同行的失业,“像我们这样的机构在国内有很多,都是国外贸易公司在国内的代表处、办事处一类的。有一些倒闭了,就直接把国内的办公室关掉,把员工遣散。

转折6月,订单暴增,已排到明年春节

“从6月中下旬开始的,订单非订单非常急、非常多地下了过来。”Wendy的下半年突然变得忙碌起来,她称比前几年最忙的时候都还要忙。

工厂同样进入了忙碌的状态,现在他们工厂的排单已经到明年2月份,都是外贸订单,春节前已没有多余的产能。哪怕现在有找上门的订单,他们也只能忍痛拒绝,留下意向合作方的联系方式寻求下次再合作。

工人正在加工 图由受访者提供

有媒体报道称,近几个月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印度多家大型出口纺织企业无法正常交货,本应在印度生产的订单转移到了国内。

虽然Wendy所在的公司大部分供应商都在中国,但也会从印度和巴基斯坦采购部分产品。据她了解到的情况,目前印巴的工厂大多只恢复30-40%的产能,恢复得最好的工厂也只能达到60%左右。

在Wendy看来,下半年订单量暴增是因为在疫情的影响下,像美国等国家的人们也取消了很多社交活动,待在家里的时间变长,对家纺类产品的需求也增加了。

繁忙的海运,一舱难求,费用不断上涨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9月份,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达到283,7亿美元,环比增长了18.2%,其中纺织品出口131.5亿美元,环比增长35.8%,服装出口152.2亿美元,环比增长6.2%。从1-9月海关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157.8亿美元,增长9.3%,其中纺织品出口1179.5亿美元,增长33.7%。

从海关外贸数据看到,中国的纺织出口行业在过去数月中出现了快速增长,同时随着年底旺季的临近,外贸出口订单快速增长,造成了国际海洋运费的大幅增加,爆舱甩柜现象频繁出现。

据阿里国际站台运营相关人员反馈,“从数据上看,近期国际贸易的订单在快速增长,阿里内部制定双百标准,就是服务100万标箱和100万吨增量交易商品”。

10月23日,红星资本局咨询多家海运国际物流公司,了解到:目前从大连出发前往美国洛杉矶港口,报价多在2800-3900美元/集装箱(根据集装箱的尺寸、货物类型的不同价格有所差异)。

其中,某家专门运营往返美国海运航线的物流公司负责人Angela告诉红星资本局,往年,大连到洛杉矶这条海运航线的价格一般在1000-2000美元/集装箱,但今年从5、6月开始,价格一直在上涨。

外贸多项数据高增长,业内人士:中国强项产品做到了极致

公开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达到131.52亿美元,同比增长34.69%,且连续多月高增长。1至9月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累计出口额达1179.5亿美元,同比增长33.7%。

Wendy告诉红星新闻,目前国际市场上能完全取代中国体量的几乎没有。因为中国的每一个强项产品基本上都做到了极致。从产业链到成品都非常完备,各个环节都做得非常成熟。

“其他国家想要迅速取代,几乎是不可能的。外贸肯定是会一直存在的,国际大环境下,或许会有一些因素影响到我们是做得多还是做得少、赚钱还是不赚钱。” Wendy称,现在行业的情况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疫情造成的,但这种状况能持续多长时间,尚未可知。

另有业内人士对媒体称,现阶段的市场火爆行情,估计能持续两三年,纺织印染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人力成本、价格等因素非常敏感,一旦国外疫情得到控制,生产能力逐步恢复,这些回流的订单很可能再次向外转移。

国外订单大量转入,中国纺织业火爆

9月份以来,印度多家大型出口型纺织企业因疫情无法保证正常交货,而欧美零售商为了确保感恩节、圣诞节销售季节供货不受冲击,将多个本来在印度生产的订单转移到中国生产,更有工厂的营业额暴涨5倍。

据浙江绍兴、杭州、嘉兴部分纺纱企业反映,8月份后市场开始好转,9月及10月初销售顺畅,特别是近期销售火爆,供不应求。

从内需方面看,市场景气度上升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疫情的影响逐渐趋近于无,市场流动性、消费水平基本恢复。

二、十一黄金周的消费情况让服装行业对双十一的信心恢复,积极备货。

三、临近冬季,是纺织制造的传统旺季,今年冷冬的预测使得对冬装销售看好;同时“促进消费月”活动进一步释放了消费需求。

四、开年以来,整个产业链的生产企业和中间商都在努力的消库存,基本上采用随用随买的策略,整个产业链缺货。

从外部原因看,最近印度等国家的疫情迟迟得不到缓解,因此不少订单回流到国内,带来了纺织服装行业的订单回暖。

综合以上因素,在产业链整体缺货的情况下,需求集中出现,造成短期的市场需求旺盛。

商务部回应印度订单转入国内:正常市场行为

面对印度纺织订单大量转入中国的情况,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表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疫情对供应端和需求端都造成严重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同步受阻,中国也经受了同样的考验。

李兴乾指出,作为消费者,面对多样化市场供给,采购时都会货比三家,挑选质优价廉又可靠的商家和产品,国际贸易也是如此。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调整订单生产、国际采购商根据生产能力选择供应商,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行为。中国也有一些行业和地方的订单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市场生产。

李兴乾表示,中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率先实现复工复产,有力保障了国际市场供给,支撑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运转。我们始终坚持与世界各国互利互惠合作,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将尽己所能为推动世界经济贸易早日重现繁荣作出更多贡献。

纺织企业经理:从业20年没遇到过这么火爆的行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桌布之前都是在印度生产的,没想到ZARA会来,以前不敢想,从没见过这么多订单。”

“作为一家以内贸为主的商家,上一次我们接触到印度的订单,还是四五年前的事了。”

河北高阳荣天纺织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王欢表示,9月以来其外贸订单暴增,做工厂20年的他还没有遇到过这么火爆的行情。值得注意的是,其订单增长最多的是内贸批发平台1688,“1688上一个月,毛巾订单达到200万条,很多最后都到了印度。”

9月以来,印度多家大型出口纺织企业因疫情无法保证正常交货,已有多个本来在印度生产的订单转移到中国生产,也有部分接单的工厂开始在中国直接采购。中国的纺织厂长们开始频频在内贸平台上接到多个来自印度的订单。

浙江金华的家纺工厂横岗家纺更是在1688这一内贸批发平台上接到了国际品牌ZARA的订单——几十万条桌布,这占到今年以来该公司总产量的60%,接单后其营业额比去年同期暴涨了5倍。

“这些桌布之前都是在印度生产的,没想到ZARA会来,以前不敢想,从没见过这么多订单。”横岗家纺总经理舒介武说。

上述家纺工厂负责人均表示,为保障完成印度订单,已新开了生产线,扩充两至数倍的员工,每天加班加点连夜生产。

棉花冲上年内高点,粘胶持续上涨,涤纶涨幅上升

随着纺织服装行业整体回暖,市场需求趋于旺盛,棉花、涤纶、粘胶等原料大宗商品价格均出现一波强劲走势。

国内棉花现货3128B报价近15000元,棉价涨幅超1000元/吨,涤纶短纤价格涨幅大幅上升。

粘胶短纤工厂价格坚挺,普遍高位成交,超前订单较多,下游拿货热情较高,纱线订单转好,对原料消耗较快,后市粘胶短纤价格预计仍有上涨空间。中端粘胶短纤报价10000-10200元/吨、高端粘胶短纤报价10500-10600元/吨。

受期货涨势影响,江浙涤纶短纤厂家报价再次普遍上涨,1.4D主流报价6000-6200元/吨左右,商谈区间5900-6100元/吨左右,实单商谈,厂家多数欠货,涤纶纱厂家高价跟进略显滞缓。

我们外贸救助群也有很多小伙伴都表示,最近纺织业的原料上涨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业内普遍判断回流订单是“应急订单”

尽管目前纺织行业出口表现极佳,但对于一些回流订单,纺织服装业内普遍判断是“应急订单”。

“我认为此类订单更多还是应急之举。转移速度快,说明此类订单通货性质更强,买家更看重价格、加工速度等因素。”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团队纺织业研究员表示。

其他多家企业负责人也表示,由于在劳动力成本上不占优势,这些订单很难在国内久留。

纺织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于人工成本的敏感度非常高,近几年,随着国内人工成本的提升,不少品牌都将工厂搬迁至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一旦印度国内生产能力恢复,国内生产成本优势降低,订单能否长期留在国内还需进一步观察。这些纺织品订单要想再转移回来没那么容易。

有业界专家指出,如果我国要想持续保持纺织服装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那么产业链升级成为最主要的方向。

阶段性订单的激增,促使了节后市场开工率明显回升。据调研,目前江浙地区织机开机率在9成左右,其中喷水织机开机率在8-9成、经编开机率在9-10成、圆机开机率也上升至8成左右。

原料暴涨导致接单出现困难

随着原料、棉纱、坯布、面料等暴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严峻考验,8/9月份接到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订单因生产成本大幅增长很可能无法执行;另一方面一些外贸公司接到出口欧美、东盟等国家订单找不到供货商、生产厂家代加工,目前又出现“订单虽多,但能接下来的少”的情况。

上海、杭州等地几家外贸公司反映,10月份进入羽绒服、中厚裤类产销旺季,但由于一些沿海地区羽绒服等生产厂家加价40%-50%,而且必须预付款甚至全款,贸易商很难找到“供货质量好,价格又便宜”的代加工企业。

“有单很难发出去”的情况导致外贸企业非常被动,因为生产商报价天天上涨,很多外贸企业对报价偏低,利润不高的出口单大多采取放弃。

一旦确定合同,就需要立马安排采购人员四处联系生产厂家,尽快尽明确的签订加工合同,也担心被其它企业“撬行”,或者碰到加工方单方面的提价要求。

另外,由于担心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外向型贸易企业接单也趋于谨慎。原料、纱线、面料等报价暴涨对整个终端消费市场的影响正逐渐体现,很多人担心短暂的“蜜月”期后,形势或急转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