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太需要治愈了。不管是地铁车厢、即时办公软件、伴侣、突如其来的疫情,都在齐心协力地耗光人们的“电量”,我们的身体上和精神上,人们都陷入了一种“虽然没什么病但是很需要治愈”的状态。成年人的焦虑就像一只黑洞,而治愈就像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将它照亮,哪怕只有短短的几分几秒。它可能是一只猫的粉色肉垫,也可能是观看5分钟的切肥皂ASMR短视频,同样可能发生在清空购物车那一瞬间。

那么,治愈系的文案我们应该怎么写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一:治愈系图片

1. 情感提纯:越纯粹越动人

当代人的情感是多元而复杂的,但越是如此,人们就越容易被纯粹的情感所打动。文案创作者可以做的,就是用文字构建一个不含杂质的乌托邦,对人类纷繁复杂的情感进行“提纯”,把其中最有力量也最能引发共鸣的部分展示出来。

在压力爆棚的成人世界,偶尔的偷懒和任性可以创造出一个令人愉悦的结界,为人们带来治愈。

2. 深深的洞察,轻轻地表达

治愈是一种需要精准拿捏的情绪,太轻就成了不痛不痒,太重就会催人心肝,想要达到治愈的效果,就需要做到举重若轻的“刚刚好”。而在那些治愈人心的文案背后,其实都埋藏着深刻的洞察,把这种洞察用举重若轻的方式体现出来,达到“刚刚好”的平衡,才能让人觉得既可爱又不肤浅,每一句看似云淡风轻的文字背后都有沉甸甸的情绪在里面,这样的文字往往最具治愈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二:治愈系图片

这样的情绪拿捏与表达,中国古代的诗人就很擅长。比如唐代诗人卢仝《有所思》中最为人称道的一句,“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把抽象的思念写得看得见闻得着,让人仿佛看到梅花枝条伸展到窗前,影子印在帘上的影影绰绰,因此产生了“忽到窗前疑是君”的幻觉,让人误以为是思念的人回来了。

3. 锁定场景和意象

那些具有治愈能力的文字,往往都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在文字中会频繁出现一些固定的场景和意象,这些场景和意象通常本身就有治愈属性。

那么哪些意象和场景天生就有治愈力呢?

森林、湖泊、白云、微风、阳光,大自然的疗愈力是第一等的,这些意象如果被高频地组合在一起,就容易产生治愈的效果;小猫小狗小孩,熊猫考拉羊驼,年糕糯米丸子饭团子,软绵绵的动物和食物也是治愈能量之源;此外,与朋友聊天、与恋人散步、和孩童嬉戏,诸如此类生命中的看似稀松平常“高光”时刻,也是具有治愈力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三:治愈系图片

4. 提供最后的出口。
憋了一肚子的气,迟早要出去的。
安慰是止住了伤口,不让它蔓延扩张。而出口,才是真正愈合的地方。这就像一个房间充满了浓烟,安慰就是关闭了锅炉,打开排烟机才是出口,房间才能快速恢复宁静。

一篇治愈系的文案,这样写差不多就可以了,大家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