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朋友看了我整理的万字文档,给我留言评论说,通货膨胀不是CPI吗?GDP增速不是6%左右吗?为什么自己看到的数据跟我的数据不一致?

为了解答这个疑惑,我专门从wind上拉了数据,并解释一下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要用广义货币增速这个指标来表示通货膨胀。

实际上,我们在理财这个语境下说的通货膨胀不是指经济学意义上的物价水平持续上升带来的货币贬值,光看CPI和PPI数据,我们难免对广义上通胀的水平产生误判。

CPI和PPI这两个数据并不能包含所有的物价。CPI和PPI,不过是统计上再次跟大家玩的一个数字游戏,比如看CPI的统计范围: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为了反映一些日常消费品的价格变化,它的统计范围并不包括所有的消费品,而是选了8大类,分别是: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其中在8大类下面又会分成262个子类商品,每个都有自己对应的比重。其中食品占了34%。注意,某一个大类占比的权重,是可以人为调整的。PPI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代表的也只是一部分工业品价格水平的变动。综上,无论是PPI还是CPI,对于实际的通胀水平参考意义都比较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我们看GDP平减指数呢?号称包含所有消费品的GDP平减指数,对比一下,走势也基本上跟CPI以及PPI的走势拟合(感觉和CPI的拟合度更高,又像是CPI和PPI的均值)。这些编制规则都是可以调整的,更关键的是,房价并没有计入CPI中,因为在经济学的意义上,房子属于投资品,不属于消费品。好多年前,现任的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经写过一篇报告,对CPI的编制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后续好像没有下文了。

为什么大家这么多年觉得物价上涨的水平并不高呢?因为相对于货币发行的速度而言,消费品其实是通缩的。很简单的例子,20年前我们小时候吃一顿肯德基那可不便宜,肯德基麦当劳赠送的玩具在孩子眼里真是贵族玩具一般的存在,你看到有小孩拿出一组肯德基赠送的玩具你就知道,这小子不简单,家里绝对有钱。问题是,过了20年,对于大部分北上广上班族而言,现在吃顿肯德基贵吗?现在还有人请吃饭去肯德基吗?我们上学那会儿是有的,而且不是一般家庭能请得起的。

大家发现没有,过去的很多年,我们的吃喝拉撒水平对比小时候都有了显著提升,但是仍然觉得跑不赢通胀,很多人觉得越来越没钱。奇怪了,过去的很多年央行以每年12~15%的速度发行货币,按理说肯德基的价格要翻好多倍了,但是没有,据我主观感知,肯德基的价格相对于小时候大概也就贵了1倍,比如一个汉堡的价格从8块变成16块。

问题就出在房子上,整体的货币在发行,一类资产价格涨得少,必然有其他资产价格涨得多。所以过去20年,在国内房子和股票是唯二涨得比较多的大类资产。由于股票市场容量有效,实际上房子是最大的货币蓄水池。

那么央行为什么要发行货币?因为经济发展了,货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了。适当的通货膨胀并不是什么坏事,通胀会刺激需求,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我们央行发行基础货币的渠道有很多,比如外汇占款增加带来的被动货币投放(可以通过发行央票对冲掉)、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央行发行货币,水并不会均等地流入的每一个人的头上,所以带来了信贷结构化流向的问题,最先拿到钱的人买到了便宜的资产,而后面拿到钱的人则买到了已经涨价的资产。房子就是最典型的问题,关于房子有个经营贷的笑话:说是有个小银行的人放贷的时候都要去核实一下申请贷款的人拿着钱到底去做什么,如果是拿去买房子,那就放心了(实际上消费贷是不允许这么干的),如果是真的去做实业了,就危险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对于银行而言,房子是最优秀的抵押品。在央行释放流动性的过程中,信贷一步步传导,最先拿到钱的那部分人,则享受了最大的便利,普通人能拿到最接近央行流动性的钱的机会就是房贷(只要是这个钱的价格很便宜,利率显著低于货币发行速度)。过去的十年乃至于更长的时候,你会发现买房的难度是越来越大的,因为食品价格等通缩对应的正是房地产价格的通胀,消费品涨价越少,就一定有资产涨价越多。

央行投放的广义货币,反映到实体中最直观的数据就是GDP名义增速,我们可以发现,M2增速是永远大于GDP名义增速的,也就是每年投放15%的货币,大概能带来10%左右的名义GDP增速,再减去一个所谓的通胀水平(GDP平减指数),你看到的实际GDP增速(我更愿意称之为不变价GDP增速)大概也就是7~8%左右。

这7~8%左右,是官方承认的经济增长,也是社会上大家努力工作能获得的报酬的平均增长。大部分人的薪资水平或者说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水平都在随着GDP在增长,但这个增长却并不是均衡的,社会发展带来的收入提升并不能跑赢货币发行带来的剪刀差,如此长期下来,便有了贫富分化。在过去的20年,持有较多房子的那部分人,变得越来越有钱,而正常工作正常消费不买房的人,实际上财富是被不断稀释的。

经济要增长,就要更多的货币投放,所以为什么一旦经济开始下行,各国央行都要放水去刺激经济,每一轮刺激所带来的货币投放不均衡,就会更加拉大财富的不均衡。

看你的财产贬值速度,不是看什么狭义的通胀,也不是看GDP增长,要看就看广义货币发行。没办法,M2的这个增速太恐怖了,大多数人是没有办法跑赢的。要么你投资一个能接近跑赢的资产(过去20年可能是房子,以后不知道),要么你创造收入的能力超过社会平均水平(工资基数大还要每年涨薪12~15%)。

我并不是说房子就是最好的投资品,过去20年买房子能接近战胜通胀,不代表未来也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