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儿妈妈,一个时间相对自由的全职妈妈,喜欢分享,喜欢倾听,希望把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听到过的,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对观者在育儿上、情感上有所启发……

文|家有小甜椒儿(专注优质原创,抄袭必投诉维权,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会经常关注一些育儿专家的育儿理念,也会客观地听取这些专家的建议和方法,认为有用的留为己用,认为没有用的看过就丢在旁边。

看了不少育儿大师的观点,最赞同也最接受的就是李玫瑾教授的观点,她的育儿理念最接地气,也最贴合实际情况。

李玫瑾老师更加注重的是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而其他的很多育儿大师的理念是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相对让孩子成为精英,显然前者更实际一些,因为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心理健康的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乔布斯一样的天才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现在的行为细节,映射了未来

李玫瑾老师曾经发表过这样一个观点:想知道孩子20年以后有没有出息,去小区游乐场走一圈,就知道了

这个观点乍一听好像过于绝对了,孩子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怎么能够这么草率地给孩子定义呢?

但是认真分析之后,就会赞同这样的观点。

“从小看大”、“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些都是老祖宗总结出来的,老祖宗的话都是经过千百遍实验总结出来的真理,不要小瞧了孩子的一些细节行为,因为这些细节行为真的在某种程度上昭示着孩子的未来。

原因很简单,细节体现了孩子的综合素养,而一个人的综合素养的成型关键期,就是孩提时期,这个时候的细节反应的是这个孩子现在乃至未来的行为特点

除非孩子的经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说家庭生活遭遇大的变故,监护人发生了大的改变,孩子的性格走向才可能会发生改变,否则孩提时期的孩子行为特点如何,长大之后只会是从这个基础上放大,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显然,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孩提时期是不会遭遇什么大的变故,监护人也不会发生改变。

孩子和家长在小区游乐场的这些行为特点,你熟悉吗?

1、小男孩口吐脏字,妈妈“护犊子”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孩子在游乐场霸占游乐设施的文章,这是一次真实的经历,当时还跟小男孩的妈妈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经过很简单,就是我家宝宝排队等待建议跑步机,终于轮到她的时候,正在玩的起兴,一个小男孩跑过来嘴里不干不净地说这是他家的不让玩,还试图用玩具车敲击我家宝宝的头,当时我家宝宝才一岁多一点,还是个小宝宝,对于小男孩的表现也觉得很惊讶,现实生活中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孩子,所以就说了几句比如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有礼貌,这是公共设施,大家轮着来,她马上玩好了,你再玩不迟。”

小男孩不仅不听,反而变本加厉,我当时是有点情绪的,又补了一句:“你怎么这么没有礼貌,是没有人教你吗?”

结果这个时候小男孩的妈妈出现了,阻止了小男孩的同时说我太可怕了谁家还不是一个宝宝,一个大人跟一个孩子一般见识。

当时的心情简直用语言难以描摹,就是不敢相信,后来不愿意跟她正面交锋,就带着孩子离开了。

小区里是妈妈、奶奶、姥姥们的聚集地,更是小孩子的聚集地,在这里只要坐上十分钟,孩子的表现尽收眼底,真的可以看得出一个孩子的素养和背后的家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孩子出手伤人,家长拒不承认

前两天小区滑滑梯也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一个叫清清的15个月大的小女孩,被一个3岁的小男孩给拽了下来,满口是血。

其实如果这个时候小男孩的家长赶忙道歉并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也就没有后文了,也不算严重,只是牙齿碰到了嘴,但是这位家长偏偏不这样做。

小男孩的奶奶不仅不道歉反而说是小女孩自己摔下来的,并开口大骂清清的奶奶是农村来的乡巴佬,清清的奶奶受了气,当下就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后来清清的父母要求调监控,证据存在,最后小男孩的父母只能服软道歉。

家长千万不要觉得孩子霸占游乐设施是因为小,而是因为家教不到确实每个孩子都有这样一个阶段,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可是家长的引导和教育才是关键的,当孩子有这样的行为的时候,家长给予正确的引导,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可能延展到上述两个例子中提到的程度。

孩子行为有问题,说明背后的家庭教育有问题

的确,每个孩子都是小宝宝,每个孩子都要有一个特殊的阶段,可是孩子总有长大的时候,特殊阶段,父母不予管教,孩子的性格定型,未来就不会再有人理解和包容。

1、孩子3岁之前,给予正确的引导

人们常说孩子小,不懂事,大了再教也不迟。

孩子小的时候,教育才最有效果,等到孩子长大之后,性格成型,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家长再干涉,孩子就很难接受了。

3岁之前的孩子确实什么都不懂,但是家长如何引导和教育,孩子的行为明显会有不同。

孩子3岁之前,关键在于父母的耐心和正确的引导,比如说在小区游乐场玩耍的时候,顺便给孩子讲一讲什么是公共设施,要如何爱护公共设施,孩子虽然正处在一个“无它境界”,但是家长的话他们会记在心里。

2、孩子3岁到6岁,给孩子制定规则

孩子3岁之后上幼儿园,定在这个年龄段是有一定原因的。

3岁之前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够完善,3岁之后大脑发育达到了一定的阶段,虽然依然没有发育完全,但是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育的阶段和行为习惯快速养成的阶段,这个时候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成型期

抓住3岁到6岁的阶段,给孩子制定一些规则,设定一些底线,当孩子触犯这些规则和底线的时候,就要让孩子尝到一些“苦头”。

当然了我们不提倡打骂孩子,打骂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一些方法和手段,比如说当孩子犯错之后可以没收孩子的玩具,或者是取消孩子期待的一些行程,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

如果孩子性格没有那么刚烈,犯错之后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并表现得很小心,家长就没有必要再对孩子进行惩罚了,只需要言语上引导和警告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孩子6岁之后多尊重孩子的选择

当孩子6岁以后,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尊重孩子的个人观点和想法。

这不是说我们就任由孩子自己做决定了,只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尊重孩子,给孩子一些相对独立的空间,少用命令的口吻,多用商量的口吻。

孩子也是家庭成员的重要成员,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参与到重大家庭事务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4、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家长要学会放手

孩子10岁之后就进入了青春期,这个时间段的孩子需要隐私、需要被尊重。

其实孩子性格成型的关键期是在6岁前后,前边教育好,后边就放松很多,即便孩子进入青春期,也是一个理性、善于沟通的孩子,家长无需过多操心,只要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心理变化即可。

孩子迟早要长大,家长迟早要放手,如果可能,放手越早对孩子越有利,因为家长放手,孩子就会飞快地独立起来,这有利于孩子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就像李玫瑾老师说的那样,我们不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精英,我们要做好孩子像我们一样平凡一生,但是我们要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健康的、快乐的人,这就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