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公元前33年,美丽的汉家女子王昭君自愿远嫁茫茫塞外,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屹立在呼和浩特大黑河畔的昭君墓,成为千百年来民族团结的象征。2000多年后的今天,经过修缮的昭君墓更加宏伟壮观,并增设了多个大型展览场馆,成为今天的: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地处呼市南郊大黑河畔,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昭君墓,又称“青冢”(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故名青冢)。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万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

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由王昭君墓及一系列纪念建筑组成,占地面积590亩。

有匈奴历史博物馆,昭君出塞陈列馆,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馆,昭君出塞5D影院,单于大帐等场馆。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四大美女之一,民间称为“落雁”

相传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为安抚北匈奴,汉元帝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于是在一个秋天,昭君告别了故土,踏上北去的路。一路上马嘶雁鸣,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拨动琴弦弹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在地。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在中国历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献身于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在民间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数千年来,她的传说、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自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咏唱昭君。抒发情感的诗文、歌词、绘画、戏曲更是多不胜数,形成了千古流传的“昭君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前37年,王昭君奉诏选入汉宫,开始了数年的寂寞无聊的后宫生活。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皇上,从而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命运。

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并求亲,于是王昭君自愿请行出塞和亲。

昭君出塞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成为大汉和匈奴两族友好往来的千古佳话。

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每一个展览场馆都值得去细细欣赏,馆内讲述着各个历史时期的和亲文化,以及历史背景。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频繁的战争给各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和亲是平复战争最突出的一种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之间持续不断的和亲,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和亲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和亲文化馆,来了解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和亲”政治与变迁。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和亲政策的萌芽阶段,不同民族及各诸侯国上层之间的联姻是一种政治婚姻,对后世的和亲产生了一定影响。

西汉,是和亲政策形成的重要时期,和亲主要在中原王朝和北方匈奴、西域乌孙等游牧民族政权之间展开。通过和亲双方减少了战争和冲突,边境安定,互通贸易,生产发展。密切了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活跃并拓展了草原和陆上丝绸之路。

西汉王朝与匈奴和亲目的是安边,匈奴与汉和亲目的是得到财物,双方体现在划疆立界。通过和亲改善了匈奴方面的关系,对西域乌孙方面达到了亲善结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处于大动荡、大分裂、大融合时期,由于民族关系复杂,上层人物纷纷建立政权,民族矛盾尖锐,争夺中央政权激烈。为了互利外援,少数民族间通过和亲结盟以达到互利的政治目的,和亲达50多次,加快了民族间融合的历史进程。

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和亲的政策超越了各个朝代,将和亲的范围由北方中原扩展至西南地区,各民族政权都把得到与唐和亲,视为崇高的政治荣誉和优越的政治地位。

大辽时期,和亲共有八次,主要是与西夏、回鹘、吐蕃、阻卜、高句丽、大食的民族和亲。和亲公主的身份和地位比较突出,一直持续到蒙元时期。

蒙元时期,蒙古族及其后所建蒙元帝国,将和亲运用到了极致。既有世代联姻又有短暂联姻,和亲纵横捭阖,最终取代南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的国家政权。蒙元与西夏、金、高昌的关系,对中国及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公元1204年,铁木真率领4万大军出征乃蛮部,以汪古部为先导,射杀乃蛮部首领太阳罕。从此铁木真与汪古部结为安达(兄弟),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汪古部的长子。

清朝时期的满蒙联姻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和亲最频繁的朝代,在夺取政权之前就与蒙古联姻,此后更是“北不断亲”定为国策,形成一种牢固的政治军事联盟。

这种长期大规模的联姻对整个中国影响深远,巩固了全国大一统局面,加快民族融合步伐,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在中华文明的五千年里,有战争与冲突,有结盟与友好。在这个过程中,无数个为和亲而远嫁他乡的公主们,用自己的爱情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凯歌让后人传颂。

昭君出塞,创造了独具历史个性的民族平等与和谐。呼和浩特作为昭君文化的发源地,从各个角度弘扬和传承昭君的影响力,使昭君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