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大城市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上海交出了不一般的“答卷”。

9月29日举行的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上海这座城市始终是安全的,城市的活力和繁华已然重现。

李强指出,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持续努力。要慎终如始、毫不放松抓牢常态化精准防控,加快构筑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确保上海始终是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拉平指数级预期增长曲线

“新冠疫情发生至今,作为特大型城市和重要口岸城市,上海交出了仅342人本地感染、境外输入病例没有一例流入社区的优异答卷。”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孙晓冬在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说。

截至9月28日24时,上海市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342例,累计报告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655例,尚在医学观察中的无症状感染者0例。

1月20日晚,国家卫健委确认了上海市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月24日,上海正式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

对于上海这样一个有着2400多万人的超大型城市,一旦传染病病例出现,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1月24日,英国Lancaster大学刊登了一篇预测,其中提出,基于R0在3.5~4.5的测算,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截至2月4日上海会有900多例病例,如果以此类推,到2月18日患病人数可能达到惊人的80万例。

1月31日,《柳叶刀》发表的另外一篇文章,其中假设上海有来自湖北的输入性病例98例,在R0值为2.68的情况下,到2月18日,预测上海的患病人数为8万例。

基本再生数(R0),是指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一个患者能传染给几个人。R0值越大,说明病例的增长速度越快,且呈现指数级增长。

但是,实际的疫情走势数据显示,上海较早遏制住了境内疫情蔓延势头,拉平了指数级增长的曲线:用半个月左右时间将本地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一个半月时间实现本地每日新增病例清零。

在境外疫情蔓延以后,上海口岸成为了全国抗疫的最前线。3月5日,上海报告了首例输入病例。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口岸累计入境165万多人次,隔离超过了36万人,得益于严格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境外疫情输入始终得到有效阻断。

“很多人问我,一个拥有2400多万人口的城市怎么可能只有三百多例本地病例?我们确实做到了。”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

在先后派出9批1649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的同时,上海全市近26万名医务工作者、3000名疾控人员在上海主阵地抗击疫情。

张文宏表示,这其中,医疗救治只是很小的部分。全市统一部署、统筹下的全社会联防联控、市民主动自愿参与、每一步稳扎稳打,才是这场战役的制胜之招。

李强指出,在过去的9个多月时间里,从驰援武汉主战场到坚守上海主阵地,我们迅速打响抗疫阻击战。从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到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我们全面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从守城门到守国门,我们精心做实全覆盖、全流程、全闭环管理。从疫情防控第一线到科研和物资生产保障线,我们形成了多条战线紧密配合、并肩作战的局面。

仅从疾控角度,孙晓冬说,至今为止,通过流调和密切接触者追踪,已落实在沪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2.2万余例,开展135起聚集性疫情的深度调查分析,逐一明确每起疫情的传播链、传播方式和流行特点。“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已制定了98个专业技术方案和多个专项防控方案,为政府调整防疫策略提供技术支持。”

李强表示,英雄出自凡人,凡人也能有英雄之举、英雄之行。广大医务人员舍生忘死,各条战线同志顽强拼搏,上百万志愿者奉献温暖力量,“90后”“00后”展现青春担当,更多人默默守护着城市、守护着家园。就在此刻,仍有许多同志战斗在口岸防控、隔离观察、医疗救治等一线。

从应急性、超常规应对到加紧补短板、扬优势,上海也在加快构筑保障城市安全的牢固防线。

为了进一步增强上海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4月7日,上海市召开公共卫生建设大会发布《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上海的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

作为贯彻落实公共卫生建设大会和《若干意见》的重要配套举措,6月,上海又发布了《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将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长效防控作为本轮计划的重中之重。《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构建灵敏高效、科学精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城市活力繁华再现

从抓好疫情防控不放松到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上海不失时机加快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较早实现全面复工复产复市,经济企稳回升,持续向好。

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风向标,为推动经济回暖、城市复苏,上海早在2月8日就率先推出了《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惠企28条),使在沪外资、内资企业平等享受到包括财税、免租、金融等一揽子扶持政策。

与此同时,长三角三省一市还加强联动,不断建立健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推动交通畅通,推动打通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堵点,使得物流、人流变得更加通畅,企业复工复产进程加快。

此后,上海还陆续出台了扩投资20条、促消费12条、稳外资24条等等政策,全力以赴稳增长。同时,抢抓疫情催生的新机遇,上海先后出台在线新经济发展23条、新基建35条、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

数据显示,1~8月,上海实到外资金额138.8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第三产业实到外资130.57亿美元,增长12.9%,占比达94.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到金额分别为32.24亿美元、20.97亿美元和14.64亿美元,分别增长1.1倍、60.5%和41.1%。

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1~8月,上海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1931.9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5%。其中8月,上海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125.07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5.9%。

1~8月,上海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9.9%。三大投资领域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5.0%;工业投资增长15.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7%。

在消费领域,为期16天的2020年上海旅游节9月28日落幕,各大景点共接待游客350万人次,环比增长28%。9月12日~27日,上海地区旅游、餐饮、娱乐售票等日常消费类交易总金额为319.7亿元,环比增长35%。

李强指出,要始终保持抗疫斗争那样一种昂扬斗志、拼搏精神,更加负责尽责、更加专注专业、更加协同协作、更加善作善成,更好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

李强指出,围绕推进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落实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办好进博会、强化“四大功能”等,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强系统谋划布局,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