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豹变 陈杨园
编辑|巴一
9月14日,英伟达(即NVIDIA公司)宣布,将以400亿美元从软银手中收购Arm。这项交易受到多方的关注,因为它指向了几个今年尤其敏感的词汇“半导体“、“芯片”、“科技战”。中国人担心的是:原本中立的英资公司Arm,一旦被美资的英伟达收购,会否失去中立,且变成美国的一张制约中国的牌?
在这项引发担忧的全球最大芯片收购案背后,还站着一个华裔老板:黄仁勋。他一再保证,喜欢Arm的开放的商业模式,重视中国市场,Arm会始终保持全球客户中立性。但他的话值得相信吗?
1
这个狠人老板祖籍浙江
小小年纪就抽烟、纹身
英伟达,全球市值第三的半导体公司,而ARM拥有全球最大移动生态的芯片设计企业,一旦收购完成,英伟达将补齐CPU的短板,未来或许能够比肩英特尔。
主导这场收购的,正是一个“狠人”黄仁勋。据传在收购arm的谈判里,不只英伟达一家公司,但黄仁勋直接打了70亿美金现金给对方,几乎掏光了公司账面上所有的现金,最终“赌对”了这笔交易。
在大洋彼岸席卷风云的黄仁勋出生于中国台湾,他的父母都是中国人,祖籍浙江。只不过,很小时候他就和父母一起搬到了泰国,九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到了美国的亲戚家。
黄仁勋投奔的亲戚不太靠谱,第一年就把他送到了乡下的一所寄宿学校,那里招的都是问题学生,学校几乎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刀。10岁的他是学校里年纪最小的,每天都得负责打扫男厕所,和一个大他7岁的室友住在一起。
这种环境里,黄仁勋也能找到生存之道。他成绩好,替混混头子补课,帮他们考试过关避免留级挂科。而且,他也爬墙上树、抽烟纹身,优等生做事也很强硬。
2
曾因资金短缺哭着裁员
今公司市值2.1万亿
高中毕业后,黄仁勋考入俄勒冈州立大学读电子机工程专业。在实验室里,他的超常思维显露无疑,在大学期间始终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后来,他又在斯坦福大学拿到硕士学位,一毕业就顺利进入了美国著名的半导体公司AMD工作,成为一名芯片设计师。随后进入到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公司,一路做到集成芯片部门的总经理。
工作中,黄仁勋结识了世界上最大的UNIX系统供应商——SUN公司的两位工程师朋友。这两人打算创建英伟达,就把黄仁勋拉进了创业团队。因为他既有技术又有销售和管理经验,又被推举为总裁兼CEO。
正式创业后,英伟达的第一款产品NV1很高级,但和市场不匹配卖不出去,黄仁勋甚至因为资金短缺哭着裁员,危难关头才被世嘉给的7000万美金订单挽救。
但黄仁勋很快抓住了电脑图形化时代到来,显示芯片在PC系统中大放异彩的时机,他果断决定全面支持微软的接口,提出了和摩尔定律并称的显卡芯片领域的“黄氏定律”,三年以后他推出NV3并大胆采用当时仍处于试验阶段的AGP概念,在市场站稳了脚跟。
1998年和1999年英伟达又分别推出了TNT和TNT2,从此一举占据了显卡芯片市场的主流位置。而1999年底,黄仁勋又出人意料地推出全新架构的显示芯片.即GeForce256,率先将显示芯片业带入了GPU时代。
在这些超越的时刻,黄仁勋大多时候都在团队没有形成共识时就去“赌”,而且几乎都能“赌”对。如今,英伟达在他的带领下,市值已经超过32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696亿。
3
人称”黄教主“
身上印有不少华人印记
黄仁勋是许多中国科技热爱者的偶像,他们把他叫作“黄老大”、“黄教主”。
黄仁勋的身上有许多华人的印记。他从小学乒乓球,甚至曾想在美国做一名职业乒乓球运动员,15岁那年获得过美国乒乓球公开赛双打第三名。
经商后,黄仁勋与中国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中国市场在英伟达业务里占有重要地位,黄仁勋本人也常常在中国参加公司活动。2015年在中国时,中文并不太好的他曾坚持用中文完成了整场活动讲话。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英伟达公司向接收101名灾区孩子的一所北京中学捐赠了一间“爱心电脑教室”,黄仁勋带着他的女儿以及北京公司所有员工出席了这次活动。
4
收购会影响中国芯片产业吗
他承诺保持全球客户中立性
如今黄仁勋要收购Arm,其业务包括为提供芯片搭建过程中所需的“核心组件”,华为的麒麟芯片、高通的骁龙芯片,都基于Arm设计,华为、小米、OPPO和vivo等手机的移动生态也都受到Arm影响。对于已经在“芯片”问题上四面楚歌的中国来说,Arm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华人”黄仁勋的收购会让中国的“芯片”问题变得轻松一些吗?也有可能变得更糟糕。因为Arm本来是一家英国的中立芯片企业,一旦被英伟达收购,Arm也会变成一家美国公司,可能变成美国制约中国的又一个武器。
由于涉及到反垄断法,这项交易还需要经过中国、美国、欧盟和英国的批准,预计监管审批可能需要18个月的时间。
Arm的英语创始人和英国工党之前对这项收购明确提出过公开反对,认为被美资收购会削弱Arm的中立性和英国的科技竞争力。黄仁勋为此承诺扩张Arm的英国总部,允许Arm继续在英国进行知识产权注册服务。
对于中国方面,黄仁勋本人一再保证,他喜欢Arm的开放的商业模式,重视中国市场,Arm会始终保持全球客户中立性。但中国该不该相信这个承诺?是一个问题。
相关推荐:
◆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
正解局出品
最近传出消息,美国英伟达计划收购软银旗下的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
虽然,英伟达宣称将继续保持ARM“在全球客户中的中立性”,但是,这对中国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中国,应该做最坏的打算。
01
软银血亏
英伟达给出的价格是400亿美元,这将是芯片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购案。
理解这笔收购案,就得从案件的核心——ARM说起。
ARM是一家英国企业,自己不生产芯片,而是将芯片架构授权给有兴趣的厂家。
打个不太准确的比方,ARM研发出一堆菜谱,自己不做菜,而是将菜谱卖给高通、联发科、华为等厂家,后者利用菜谱做菜赚钱,ARM则收取相应的费用。
这种商业模式,被称为IP授权模式。
2016年-2019年,ARM共签署的授权许可总数分别为1442个、1557个、1694个、1767个,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IP供应商。
ARM商业模式
凭借着低功耗优势,ARM的CPU架构在移动设备上占据绝对垄断地位。
有数据显示,ARM在智能手机上的份额大于99%、车载信息设备上大于95%、可穿戴设备上大于90%。
ARM可谓是隐藏在智能手机背后的王者。
正因如此,日本软银才看上了ARM。2016年,软银斥资320亿美元收购ARM。这起亚洲企业在英国完成的最大规模并购交易,轰动一时。
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于2016年7月在日本东京发表讲话
短短4年过去,软银为什么又要卖掉ARM呢?
原因很简单,投资失败了。
日本软银是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做的是低买高卖的生意。孙正义的算盘是,先收购ARM,然后将ARM打包重新上市,届时套现离场,大赚一笔。
万万没想到,被软银收购的第二年,ARM的净利润就持续下降。2015年,利润还有8.43亿美元,到2019年,已经不足3亿美元。
今年,又遭遇新冠病毒,智能设备出货量大受影响,自然要影响上游企业ARM的生意。
这么看,2023年重新上市的计划,只怕是没有希望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最近几年,软银投资的印度酒店初创公司OYO、美国科技公司Uber、WeWork等明星企业,先后失败,拖累了整个集团的业绩。
今年4月,软银集团公布了2019财年报告,公司预计运营亏损1.35万亿日元(约125亿美元),净亏损7500亿日元(约70亿美元),这是软银15年来首次年度净亏损,也创下了1994年上市以来最大的亏损。
当年,为了筹资收购ARM,孙正义不惜减持阿里巴巴股票套现了100亿美元。如果不套现,现在的阿里股票市值至少300亿美元。
软银集团资产价值构成,截至2019年5月9日,单位:万亿日元
这么一算,收购ARM,实在是亏大了。
为了止损,也为了给股东一个交代,软银只能靠出售资产回血自救。
ARM正是在出售之列。
02
为什么是英伟达?
今年8月12日,孙正义公开表示,考虑出售ARM的部分或全部股份,并已经在就该事宜展开谈判。
消息一出,各方势力蜂拥而至。
潜在的买家,有苹果、富士康、高通和英伟达等业内巨头。
英伟达最终得手,原因无他,想买+有钱。
热衷电脑硬件特别是PC游戏的读者,对英伟达应该不陌生。
简单地说,英伟达是做GPU的。最近几年,英伟达抓住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风口,业务突飞猛进。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
除了GPU,英伟达还想弥补CPU的短板。毕竟,在计算世界中,GPU是加速器,CPU是基座,两者缺一不可。
收购ARM,无疑能够填补英伟达没有基座的缺憾。此外,英伟达更可以借助ARM,延伸至智能手机、平板、电视、IoT等领域。
有了ARM这件大杀器,CPU+GPU,给予了英伟达巨大的想象空间。
想买,还得有钱。英伟达,不差钱。
最近几年,英伟达市值不断飙升,早已超越了英特尔,晋升美国市值最高、全球第三大半导体厂商。坐拥3000亿美元市值,手头有钱,正是买买买的好时候。
英伟达股价走势
在价钱方面,英伟达出手大方。
按照英伟达和软银以及ARM达成的收购协议,英伟达计划支付价值215亿美元的股票和120亿美元的现金获得ARM超过92%的股权。
此外,如果ARM满足设定的业绩目标,英伟达还将支付至多50亿美元。为了留住人才,英伟达还将向ARM员工支付15亿美元。
股票+现金,英伟达是最有诚意和魄力的金主,自然获得软银的青睐。
03
对中国的影响
英伟达收购ARM,看起来是天作之合,质疑声却也不少。
英国工党就明确提出反对,认为ARM是英国最具创新力之一的科技企业。与其说是被收购,不如说是被海外资本掠夺,这将导致工作岗位流失。
英国工党的担心不无道理,却也有点矫情。早在2016年,ARM被日本软银收购,已经被掠夺过一次了。
ARM的联合创始人赫尔曼·豪瑟曾公开反对将ARM出售给英伟达,称这对ARM而言是一场“灾难”——
如果它成为英伟达的一部分,很多授权公司都是英伟达的竞争对手,显然他们会寻找ARM的替代产品。
赫尔曼·豪瑟
ARM中立性受损,恰恰是外界最担心的。
无论是单打独斗,还是后来被软银收购,ARM都只专注于架构设计,不涉及芯片制造。各司其职、互不冲突,这是ARM大受欢迎、大获成功的基础。
现在,ARM被芯片巨头英伟达收购,能否继续保持中立,就很值得怀疑了。
其他芯片巨头特别是英伟达的对手,恐怕也要慎重考虑,是否要继续与ARM合作。
如果ARM失去中立性,对中国的影响,就更大了。
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特朗普政府为了绞杀华为,先后向高通、ARM、台积电等企业施压,断供华为。
放在以前,ARM作为非美国企业,还能顶一顶。现在,被英伟达收购,变成一家美国公司。
ARM极有可能成为特朗普政府制约中国的一张王牌。
为了打消市场的担忧,英伟达在公告中承诺,ARM将继续运营其开放许可模式,同时保持全球客户中立性,称这是其成功的基础。
英伟达太天真了。一旦完成收购,中立不中立,就不是它说的算了。
因此,中国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04
中国的筹码
中国,也有自己的筹码——反垄断法。
按照中国反垄断法的规定,英伟达收购ARM一案,必须经过中国反垄断部门的批准。
中国应该谨慎评估英伟达收购ARM的利害关系。如果损害中国利益,可以拒绝批准。
英伟达也可以强行收购,只不过要放弃中国市场。这对英伟达和ARM来说,是无法承受的损失。
例如,2018年,高通曾计划以44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结果被中国否决。高通最后只能支付恩智浦20亿美元的分手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