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要惩罚谁,就让他去做制造业好了。”这句圈子里的自我调侃,道出了制造业的辛苦。

过去10年,通过网民数量增加的时代红利做流量生意最简单,这种商业模式下不乏一大批企业成功。而做制造业则的被看作“傻子”,投入重、回报低、周期长、充满不确定性……

2020年9月16日,当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一家名为犀牛智造的新型工厂对外界揭开面纱,人们很难把这家低调朴实的工厂跟阿里巴巴联系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确实是“阿里巴巴制造”。犀牛智造是阿里巴巴探索新制造打造出的一个样板工厂。从服装行业切入中国制造业,阿里正在尝试给它更换引擎。

有技术的企业要为制造业做点事,需要长期投入的实力、信念,更需要有“泡”在制造业里潜心学习和研究的谦卑。这注定是一件短期内难见效、跟赚快钱不沾边的事。

阿里巴巴虽然是中国科技公司中的翘楚,但亲自操刀一家制造工厂,也是一个不小的跨界挑战。

但是阿里还是那个阿里,只要它认定的事情,就先做个傻子,干起来。

01 选一个痛点足够深的行业

犀牛智造选择了从服装产业切入新制造,实现“定制服装批量化生产”。过去三年,犀牛智造低调运行,在需求端打通淘宝天猫,为品牌商提供精准的销售预测;在供给端,通过云计算、IoT、人工智能等技术,跑通了小单快返的柔性制造,可实现100件起订,7天交货。

就在此前一周,淘宝、天猫发布了一个天猫新品牌的战略,未来要孵化超过一千家过亿的新品牌,这个战略怎么跟新制造结合?

三个逻辑:第一个是消费者运营,服务好用户需求。第二个驱动引擎,数字化引擎。第三个就是柔性供应链。

有了这些,才能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真正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服务,创业的品牌才能越过供应链的大山弯道超车。

为了办好这件事,阿里一开始就是冲着“踩坑”去的。躬身入局,你才能知道坑有多深,并且给自己的商家,将这个坑填上,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数字化方案,将制造业的痛点,在工厂制造流程上得到彻底的解决,为商家提供一套可复制的供应链数字化方案和服务,给工厂和商家安装一个数字化引擎。这是笨人的笨功夫,也是最直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从服装行业切入?

刚开始阿里巴巴就框定了大方向:

1、行业是一个大行业;2、行业痛点要很深;3、阿里做这件事情相对于别人来做有绝对优势。

经过对比调查,阿里决定从服装行业切入,原因有三:

一、服装行业在中国有3万亿的规模,盘子足够大,天花板足够高;

二、行业痛点深。传统服装制造业特有的属性,决定了库存风险一直是行业最大的难题。据数据显示,商家由于库存造成的浪费通常会占到全年销售的20%到30%,可以想象这是非常大的一个数字,也非常值得去改变;

三、可以改变。对阿里巴巴来讲,服装类目是最大的垂直销售类目,平台销售过万亿,有机会运用平台的数字化技术进行消费洞察,并依托平台的技术能力和供应链能力,精准地预测销售,最终实现以销定产、柔性生产。

业界总需要吃螃蟹的人,阿里就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过去三年的时间,犀牛智造在余杭区不起眼的一角默默耕耘,近乎绝密。因为阿里对制造业的敬畏:“因为这毕竟不是阿里擅长的领域。这个赛道的打法、战略跟消费互联网是非常不一样的。只有做出真正的价值,才有很大的机会。”

02 把更多机会留在国内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陈年话题,从20年前就开始讨论。但最热的投资、最好的人才却没有流向制造业。

这个行业固定成本高,且拥有深厚的行业知识壁垒,短期、浅表、求快钱的方式无法驱动行业长期升级。

但现在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在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开始追求个性化、多元化的品质消费。

外部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20年中国制造业在WTO拉动的外贸红利下发展迅猛,如今在疫情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双重影响下,主打规模化、批量化的工厂,大多面临产能过剩、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好在,危机和机遇是同一个机。

一段话表达:40年前做服装创业,要从开自己的工厂起步;20年前服装创业,从寻找代工厂开始;现在做服装,可以先试水卖7天后再制造发货;新制造,就是把创业者、中小商家从繁重的生产制造中解脱出来,从而全力用在创造力、创新力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犀牛智造CEO伍学刚分析,70年代起从发达国家向日韩转移进而向东南亚和中国转移,是因为成本无法降低,现在中国也开始出现制造业外迁,但柔性制造可以打造出中国制造在成本之外的新优势。

如果运作得当,能够对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协同更加高效,使得当一个产业离开中国的这套运转体系的时候,尽管单一成本(比如人力)可能会比较低,但是整个的运转效率、产品质量、物流等综合成本并反而升高了,就可以说服品牌在中国制造。这就是云端制造的新技术架构所推动的供需高效协同所带来的产业链锁定效应。

但这个产业链“端到端”、协同锁定的工作需要有人去做。

阿里在数字经济层面已经在逐步探索供应链,现在需要的是让供应链走得更深一点,把制造业和中后段的供应链能力更加有效匹配。

由消费者来定消费趋势、由消费者来决定生产量级,毫无疑问对供给端的中小企业是利好:面对瞬息万变又个性化十足的需求,新制造解决了工厂的库存问题、无效生产问题,长期看有望释放出巨大的行业创新力,这将大大提升中国工厂、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在正式面世之前,犀牛智造已经默默成为很多初出茅庐的设计师、网红店铺背后强大的支持。每一件从创意到穿到消费者身上的衣服,都有新制造平台的创新和探索。

服装受潮流、天气、消费者喜好等多重因素影响,要把未来3、4个月的预期要提前预见出来,变成订单,这是任何一个服装品牌都不愿意做的事情,因为很可能会变成库存砸在手里。

全球的供应链网络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柔性制造,如果中国能够突破柔性制造,对整个中国的制造竞争力是极大提升,同时放缓产业链外迁,把更多的机会留在国内。

这件事很有意义,但也很重。

03 傻子阿里

说阿里傻,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制造业在阿里的舒适区之外。其实,在整个科技行业的舒适区之外,做成功的先例几乎没有,或者说一开始就不太有人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赚钱的事,很容易在投入宝贵的资源之后把自己做成“先烈”;

第二,这是一个注定要坐一段时间“冷板凳”的行当。板凳一座十年冷,甚至更久都座不热乎。

但我看好阿里做这件事。也有两个原因:

第一,制造业面临市场需求升级与企业供给能力滞后的矛盾,消费行为迁移与企业业务模式落伍的冲突,阿里用十几年时间做电商、金融、物流、计算,对消费市场有深刻理解,同时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厚度比较足,对向产业链上游提供能力有比较充分的准备。

第二,阿里既有理想主义,也有战略定力。张勇说始终站在十年二十年后看今天,其实就意味着要能耐得住不被理解的寂寞。阿里的“傻劲”远不是从新制造才开始的,做利润垫底的普惠金融、云计算、智慧物流,哪个开始的时候不是不被看好,甚至被误解,但阿里都扛下来了。这是一脉相承的战略选择。

“犀牛智造”渗透了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发展成果。据了解,阿里巴巴新制造团队中,60%的成员从事技术开发工作。拥有强大数据分析的“大脑”支撑了平台的生产流程,帮助其灵活地调动产能,其中,边缘计算、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等技术是支柱;订单的要求可以通过IoT技术精确下发到各个生产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创新能力正在让服装纺织业变得更加灵敏:打破订货周期长、依赖大批量集中生产降低成本等限制因素,适应小批量、快速反应的个性化生产需求。不仅是中小型的服装生产企业,淘宝平台上的创业者、主播、设计师也将从新制造中受益。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需要经得起考验的创新。在新零售、新技术、新能源和新金融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新制造将成为阿里巴巴探索供给侧深度数字化的起点。

新制造让“Made in Internet”成为现实。“犀牛智造”不只是工厂,更是平台。它实现了生产端到端、全链路的数字化,因此具备高度柔性的供应链能力,可以按需生产、以销定产、快速交付。

通常服装行业的生产模式是平均1000件起订,15天交货。而在新制造的模式下,已能100件起订,7天交货。它将销售端的数据洞察直接与设计、生产端打通,能精确预测到某款单品未来一个月能卖多少件。这样的创新模式可以减少服装纺织产业链路中的效率和资源浪费,降低中小企业最大的创业门槛。

对于制造业的转型来说,慢就是快,傻就是真。

过去三年犀牛智造已经给服装行业装上了一个超级数字引擎,而这只是迅犀稍显缓慢却扎实的起步。

新制造牛的不是制造,不是工厂,不是装备竞争,不是肉眼看得见的部分,新制造并不是制造业的机械延伸。而是一种新物种,融合了需求和生产的新范式,过去没有这样的,在未来会是标配。

这是一盘很有挑战的生意。

世界上不缺一家普通的制造工厂,普通的工厂中国用40年的时间已经干到了世界领先。现在缺乏的是有效生产和高效循环。

节约社会资源减少浪费就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率。让创业者能够心无旁骛专注于设计和研发,就是升级。

这是中国经济必须完成的一步。只要方向对就不怕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