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期间的德军一处战俘营

提起战俘营很多人想到的是打骂虐待,甚至被残杀的画面,尤其是二战中的德国和日本通过战争俘虏大量的当事国的军人甚至平民,不仅残酷虐待,还让从事大量体力劳动,最后虐杀的事件频频发生,以至于让人们认为战俘营就是那种有去无回的存在。二战时期虽然很多国家都签署了保护优待战俘的《日内瓦公约》,但是由于并没有强有力的国际组织和国家来制约,导致该公约形同虚设。加上很多国家在战争中没能力甚至不愿意管理战俘,导致了战俘营成为了恐怖的代名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二战结束后1949年各国重修修订了此前签署的日内瓦公约,颁布了新的《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我国在1952年声明承认日内瓦公约(但是对其中的第10、12、85条宣布保留),时机很特殊,1951年我志愿军入朝作战,发挥夜战和近战优势,迂回包抄,打的美军措手不及。这期间大量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被我军俘虏,成为战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俘虏的美军

战后统计数据显示美英军等联合国军被俘4913人,伪军7890人。这么多的战俘需要吃喝拉撒,其实早在1951年3月,我军在朝鲜的三个兵团就各自组织了一个外俘管训团,负责收容接管前线俘虏,4月正式组成了我军战俘管理处。设立在朝鲜的碧潼地区,也被称为碧潼战俘营。碧潼战俘营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位置绝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碧潼战俘营中的篮球赛

碧潼战俘营总共收容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战俘3900余人,编有5个战俘营和1个战俘营军官大队。我国当时可以说在艰苦的环境下,不仅严格遵守《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对战俘进行军事管理,而且给战俘的待遇绝对是“历史罕见”。甚至有些战俘被我军充满爱和关怀的行为感化,战后拒绝被遣返,请求在我国居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战俘理发

为了方便管理和教育,战俘被按照国籍,军衔分编,并且按照我军战士的供给标准,发放生活物资和食物。并且设立了医疗机构医治伤病战俘。此外还设置了图书馆,专门购买外文书籍报纸供战俘阅读。并且定期举办读书会,座谈会,邀请知名人士和外国记者进行参观和演讲活动。尊重不同士兵的信仰,甚至战俘还有通信自由能给家里写信报平安。这些待遇有的甚至我军自己的将士都未曾拥有过。可见当时我军当时对俘虏的待遇之优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圣诞节庆祝(还有圣诞老人)

当然了,也会组织战俘进行反战教育,帮助战俘认清战争的实质和美国的侵略罪行,后来的记录中,不少战俘在给家的信件中表达了称赞了我军对俘虏的优待政策。甚至为了提高战俘的伙食水平,办起了养猪场。在西方的圣诞节来临之际也会组织圣诞节庆祝活动。战俘们很多都被感化,战后在遣返俘虏的过程中,有21名美军战俘和1名英军暂时拒绝被遣返,并且还获得了在我国的居住权,来我国定居。1953年9月根据板门店停战协议,战俘被遣返,此处俘虏管理处也被撤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洋酒,肉、水果

再看看同时期的美国是怎么对待我国战俘的,不仅以各种理由虐待和欺凌,甚至为了获得情报刑讯逼供,在遣返战俘的问题上百般刁难,谎报人数,违背战俘意愿,将部分我军被俘官兵送往对岸地区,让他们背井离乡,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遣返到对面的我军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