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甲午战争的袁世凯,一度在大清国内被一些不明真相,不辨是非的迂腐文人传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人。

他们坐井观天的认定,要不是袁世凯这个大头兵当初在朝鲜作威作福的欺负小日本,就不会挑起日本人对大清国的愤怒,从而才使得甲午战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当时大清国穷酸文人的眼界和见识。他们不知道的是,要不是袁世凯当初在朝鲜镇压住这帮日本人,瓦解了日俄在朝鲜的眼线势力,恐怕早就割地赔款了。

这场仗早晚要打,而核心问题不在袁世凯,是早已被慈禧把持的外强中干的大清朝朝廷。

然而当时的袁世凯,从朝鲜回来后仍然志向高远,立志以己之力拯救晚清的兵营。正是由此,引发了一段相当有趣的逸闻趣事。

大清四国公使洪均“吓死”在回国路上,公使夫人傅彩云改头换面,秒变十里洋场花名头牌。

二十出头的赛金花

话说甲午战争爆发后,日寇对大清国人民的欺凌恶行,传遍了世界各国。

这时正在俄国圣彼得堡访问的中国驻俄、德、奥、荷四国公使洪均知悉了国内的情况后,吓得要赶紧回国。

于是他招来自己随行的公使夫人傅彩云,命其赶紧着手准备回国事宜。这位四国公使夫人傅彩云,当时是艳名在外,国际上层外交中,几乎无人不知这位年轻娇艳,又极会周旋的公使夫人。

甚至公使夫人一度比公使的名声还大,因为大清朝自上而下都是这么认为的,凭借公使夫人的骄人容颜,必定能把那些外国老毛子迷得七荤八素,然后公使再拿来各种合同,让他们随手一签,没有不成之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当时大清的外交策略。不过还真别说,这位四国公使夫人傅彩云还真就有这个能耐。她的艳名在外,甚至一度被国内民间传为:“九天护国娘娘”。

就是这样一位八面玲珑的四国公使夫人,在陪着公使洪均在回国的路上,小机灵一抖,就把还没到家乡就染上“发痧”而死公使洪均的尸体,护送到苏州,自己就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

原来这位傅彩云心想,自己只是个小妾,原本陪着威风凛凛的公使出国享福,而今却带回来一具冰冷冷的尸体,她是越想越窝囊,越想越没法跟当家主母交代。

就这样她灵机一动,干脆逃之夭夭吧。逃之夭夭的公使夫人不久后来到了繁华的十里洋场,最繁华的都市上海。

大家又是怎么知道她逃到了上海的呢?原来人家放低了姿态,降下公使夫人的身价,在十里洋场上做起了生意,还大张旗鼓的打起了“公使夫人头牌”广告。而这样一则广告的旁边还赫然放上了公使洪均的照片。

这女人不是一般的开通啊,给老头戴帽子戴的这叫一个翠绿翠绿的,比那顶戴花翎上的翡翠还绿。

但是真管用,从此傅彩云改成了曹梦兰,在十里洋场兴起了一段风流艳史。

曹梦兰年轻貌美精气俱佳,觅得美男颠鸾倒凤,致其脱阳丧命再度转场。

在上海拉开大旗的曹梦兰,由于自身的确貌美娇艳,又正巧是女人最娇媚的年龄22岁,令众多男人无不来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曹梦兰早年的出身就是苏州花船上卖艺不卖Shen的伶人。由于其落落大方,谈吐不俗的气质,被前科状元洪均看上了,遂纳为三姨太带回家中。

而四国公使夫人这么好的差事,又是如何落到她一个三姨太的头上了呢?

原来洪均的原配夫人懦弱守旧,不接受异域风情。被老佛爷给妖魔化了的外国浑身长毛的人,吓破了胆,因此干脆把这个诰命夫人的服装给了当时为三姨太的彩云穿上,这才让她得以和公使一起出了国。

因此见过世面的四国公使夫人,前状元娘子,就这样在十里洋场一时名声大噪。曹梦兰在上海挣了大钱,便也想找个好人,守一方真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被曹梦兰找到的真爱,就是当时的大财阀盛宣怀的小弟。听闻这个小弟生的貌若潘安,那叫一个美,和曹梦兰在一起不异于是郎才女貌,因而二人就这样缠绵缱绻了起来,从此不亦乐乎。

不知是这个小哥过于贪色,还是曹梦兰太过旺盛,总之原本一桩好好的鸳鸯蝴蝶梦,生生因为不懂节制,小哥竟然在曹梦兰的身上脱阳而死。

惋惜归惋惜,曹梦兰终究怕惹上人命官司,这一次,她更是了无牵挂,横下一条心卷铺盖卷又再次逃往了天津。

各路神仙伸援手致力救美,赛金花北漂成功得遇袁世凯。

逃到天津的曹梦兰,离北京皇城根只差一步之遥。

此时四国公使夫人“落难”来津的消息,在上层领导圈里不胫而走,这时户部尚书立山抢了个天时的先机,他亲自去慰问了原公使夫人曹梦兰,并安抚她不要紧张,不用害怕。说那黄口小儿是舒服死的,劝她不用有心理负担。

听尚书这么一说,年轻的曹梦兰放下了些心思,干脆兢兢业业的把尚书也伺候舒服了吧。就这样,户部尚书立山果然被曹梦兰舒服的七荤八素。

并顺手掏出两千两银子给曹梦兰,并助其去北京创业,进军皇城根的女性服务行业,扛起大旗。

就这样,曹梦兰顺利的进入了京师,大有班师回朝的气势,并在北京的八大胡同一炮走红。

从此易名为赛金花的曹梦兰,在著名文学家刘半农《赛金花本事》的笔下是这样的:“中国有两个‘宝贝’,慈禧与赛金花,一个在朝,一个在野;一个卖国,一个卖身;一个可恨,一个可怜。”

此后,赛金花这位风尘女子,开启了她曲线救国的路线,那时候的清朝,闭关锁国相当迂腐。

而赛金花这位女子,由于早年随洪均在国外留洋的经历,让她有了开阔的见识和绝非一般的眼界,京师是天子脚下,是慈禧的脚下,此时也是在野的赛金花,三寸金莲的脚下。

赛金花就在这个时候,被时局推上了她不得不为之的救国之路。

在京城名噪一时的曹梦兰,有幸遇到了富商卢玉舫。卢玉舫与赛金花一见如故,不以其为女子而嫌之,反极敬佩其胆识和义气。因此卢玉舫越来越感到有幸得一知己,遂干脆与其结为金兰。

我们从这个名堂里可以看出,当时的赛金花虽为一介女流,却有着不输男人的风度和气节,这才能让卢玉舫另眼相看,结为金兰。

从此又靠上了富商的赵梦兰更是在八大胡同养了一个名伶班子,专门弄苏州的吹拉弹唱,并起名为金兰班。就这样赵梦兰从此被称为了赛金花。

赛金花这个名声在京城叫的更响了,很多老百姓甚至因为卢玉舫,而尊称她一声“赛二爷”。

赛金花终于把自己混成了京城的“爷们”辈分。至此她也遇到了她生命中迟早会遇到的这个人-袁世凯。

穷酸秀才躲不开免费胭脂套,王文人偷心供废稿给袁世凯,却被大头兵洗出功名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世凯刚从朝鲜回来,我第一段就说了由于甲午战败,他此时灰头土脸。

但是心怀大志的袁世凯,仍然在想尽办法救国,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具有一定才干的军事家。

袁世凯从北洋水师兵败已经明白,大清朝靠水兵作战已经不可行了,必须迅速培养出一路兵强马壮的陆兵。

因此他能够想到的,就是让慈禧太后老佛爷,给他一支强兵来练。

但是此时慈禧老佛爷已经深谙此道,她已经抢先一步派广西按察使胡橘棻赶赴天津马场训练武定军。

袁世凯虽然知道自己晚了一步,但他却没有放弃,此行他找到赛金花,就是让赛金花为他搬动京城给胡橘棻撰稿兵书的王修植也给他写一部兵书,来和胡橘棻PK。

赛金花不仅是八大胡同的女子,还是一个乱世中具有侠肝义胆的女子,听了袁世凯的一番说辞,又收了袁世凯那白花花的银子,岂有不办之礼?

于是翌日,赛金花就找来本就觊觎八大胡同姑娘色相的王修值,并且好酒好菜本姑娘的供着,就这样舒服了几日,也不提钱。

王修植以为自己的才情吸引了赛金花,也横竖不提钱的事。因为他就是一个穷酸秀才,哪里有钱消遣这名贵的头牌。

没想到,当赛金花再设宴款待时,得知原来这个王修植有一门别人没有的本事,就是洗稿。

他虽然没有上过战场,没带过兵打过仗。但他却看过兵书,能把古人的兵书战法,写成自己的一套,还深受各路文笔拙劣的将军的欣赏。

因此这才是袁世凯想请他出山的原因。但是我前面也说了,当时清朝的这些文人都是井底之蛙,他们觉得袁世凯有头无脑,把甲午之败的罪魁祸首、祸起萧墙之事按到了袁世凯身上。

袁世凯请命李莲英,看其“脚色”行事,说服老佛爷终得精兵三十营。

因此袁世凯自知请不动他,这才与赛金花设计,以柔克刚,瓮中捉鳖。

这只穷酸之“鳖”见事已至此,要么以兵书抵万金,要么.....;

深知自己没有后路可退的王修植,忽然想到了一个奇招,原来他当初给胡橘棻写兵书的时候,有一稿是废稿,没有用。

他正好暗地里用废稿奚落嘲讽这个没有文化的袁世凯,于是他真的就把这个废稿给了袁世凯。

收到废稿的袁世凯,却并非是个不学无术之人,袁世凯曾三次考取功名未中举,但他的学识却也非普通池鱼。

因此拿到废稿后,袁世凯反而如获至宝,他再根据自己多年的带兵经验,重新把这个稿子整合成了一本更为合理,更有见地的兵书。

当袁世凯把兵书献给朝廷时,光绪帝大为欣赏,反而让他留在军务处专门研究兵书,并拟定军事立案、计划和章程。

这突然“飞黄腾达”的官职,却违背了袁世凯实战操作的初衷。于是他不得已又只得去求老佛爷慈禧。

但是慈禧这个女人可不是一般人能说服的,聪明的袁世凯找到了李莲英,最后终于在李莲英的“脚色”行事下,一举拿下了天津小站练精兵三十营的差事。

话说这个“脚色”行事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李莲英为了一举促成袁世凯的好事,让袁世凯上奏老佛爷时候,注意着李莲英的脚。都说李莲英是慈心肚子里的蛔虫,还真一点都不假。

李莲英与袁世凯做好了“暗号”,如果他的两脚并拢,那就说明太后不爱听,就让袁世凯不要说了。如果他两脚分开,那就是太后顺心,袁世凯就可以继续说。

就这样,在李莲英和袁世凯做好的“角色”行事下,老佛爷被这个能言善辩的袁世凯说的满心服气,于是当即传旨:“着温州道袁世凯赴天津小站,练精兵三十营,钦此,谢恩。”

最后:

这么一段有趣的历史,就是小凤仙赛金花,第一次介入到助力国事的事情中来,从此赛金花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多次参与到爱国救国的事宜中来,更是被民间传颂为:“九天护国娘娘”。

赛金花在后来八国联军洗劫大清的时候,曾一度用曾经学习的德语,劝解当时的德国军官,停止对中国老百姓的杀戮。

她对瓦德西说:“军队贵有纪律,德国为欧洲文明之邦,历来以名誉为第二生命,尤其不应该示人以野蛮疯狂。”

而赛金花此时说这话时,慈禧老佛爷早已拉家带口,套上缰绳已经在逃亡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