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公公与媳妇争地盘 “大头兵”袁世凯是如何出道的? 平朝鲜退日寇,维护清政府宗主权,袁世凯凭借自己的实力坐上了朝鲜“太上皇”之位
结语:

1392年是中国的大明王朝,明太祖时代有一位骁勇善战的边关守将叫李成桂。

这位李成桂大约是镇守边疆之时觉得国泰民安,空有一身豪情无处可用,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带了一骑人马来到了高丽。

到了高丽后的李成桂经过一场场腥风血雨,铁骑铮铮披荆斩棘,最终推翻了高丽,成就了自己的王朝——朝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朝鲜李氏王朝到了第二十五代几乎断了香火,连个孩子都没生就GAME OVER了。

但是李氏王朝不能一日无君,于是就从远亲李罡应那里过继了一个8岁的儿子李熙来当国王。

李罡应也一夜之间变成了摄政王。

有了国王免不了就要选妃,这时的李熙刚刚15岁。

他的老父亲摄政王为国王儿子千挑万选,选了一位闵氏大族的孤女闵慈英做王妃,史称闵妃,又称明成皇后。

这位闵大妃比李熙王大一岁,结果真应了中国有句俗语,女大一抱金鸡。人家小两口和和美美过的极好,按说这不是李家王朝的好事吗?

问题是摄政王不高兴,他发现闵妃正在逐渐取代他在皇帝心中的位置。

皇家怕什么?怕的就是外戚干政,虽然他选的闵妃是个孤女,但并不代表她没有表亲啊。

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15岁的小皇帝,仿佛更爱听这个姐姐的话,而不是父亲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这个事实引起了李罡应的强烈不满,他恨不得跟个婆婆一样,天天插在小两口中间,因此他这个讨人嫌的公公引起了媳妇的极度不满。

就这样媳妇跟亲爱的老公-真正的朝鲜皇帝一合计,分家吧。不能再跟着公公住了。

要么他们小两口出去,要么公公出去。但不管谁出去,公公交出权利都是肯定的。

摄政王当然不愿意啊。于是他开始发动战争。

这个宫廷之战,李罡应不仅杀死了自己的哥哥,还有所有的宫廷女眷。为的就是杀死闵妃。

没想到闵妃这个聪明的女子,并没有被屠杀掉,闵妃化妆成一名丑女从宫廷后门一路潜逃,并寻求大清国这个宗主国的支援。

明成皇后

是的那时候的朝鲜,是中国的附属国,相当于现在中国的一个特区。

他们最早的老祖宗李成桂当时一举策反了高丽朝廷后,就给大清国打了报告,要求封他为朝鲜的国王。

因此朝鲜当时是大清的附属国,很多主权他们是不具备的。

而这一次李熙老爹的夺权之战,自然是越了权的,大清封的朝鲜国王是李熙,李罡应发动的战乱明显是篡权。

清朝光绪帝知道了这个事,马上派出一队人马,带着闵大妃回国平定朝鲜战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候这队人马里就有当时还仅仅是大头兵的袁世凯。

但是如果你以为袁世凯真是个无脑的大头兵那你就错了。

1859年,河南项城的一个地主豪绅家出生了第四个儿子,这位大地主叫袁宝中。

这一天这个袁宝中的小妾刘氏又给袁老爷生出了个大胖小子,正当全家沉浸在喜悦中时,外面又传来了捷报。

原来是这个大胖小子的叔祖,漕运总督袁甲三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作战得胜,遂派手下传回家中这胜利的消息。

袁宝中一听相当高兴,这是双喜临门啊。这个大胖小子的出世仿佛冥冥中给这个家族带来了好运。于是其父就给这个孩子起名为“凯”字。

后来这个孩子的人生,过得真好像一个“凯子”一样,一路靠女人开了挂。

这个孩子就是袁世凯。袁世凯后来被过继给膝下无子的叔父袁宝庆,袁宝庆从此对袁世凯视如己出,致力培养他。

袁保庆不仅替他找个启蒙老师袁执中教四书五经,还让他跟随自己宦游济南、扬州、南京诸地。

游历南京期间,袁世凯师从曲沼学习武艺。

据史料称:袁世凯从小“喜游览山水,复善骑射,课暇则策马登览清凉山、莫愁湖、太平湖诸胜迹”, 袁世凯自小还喜爱兵法,立志学“万人敌”。尝自谓“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

由于年少的袁世凯,常常不惜重金搜罗购买各种版本的兵书战策,还被人讥笑为“袁书呆”。

直到13岁时,袁世凯偶然写了一个对联:“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我们不难从这寥寥数字中,看出当时在13岁的袁世凯的心中,就已升起了雄心壮志。

然而与养父游历山水,见识大好河山的愉快生活很快随袁宝庆的逝世而终止了。

游手好闲的袁世凯被袁甲三的两个儿子看中,接到了北京家学。

学习文化准备进军仕途的袁世凯,适逢同治十三年到光绪三年,倒也正正经经在北京读了4年书,当时也是颇有长进的。

但是大头兵袁世凯的科举运并不顺遂,他接连在五年内两次考取功名都落榜了。

年轻时的袁世凯,我总怀疑他后来割了双眼皮

这个本就不喜学文的武夫袁世凯一怒之下把诗文付之一炬,忿然说出:“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

年少的袁世凯倒也是个有志向的有为青年,不入仕途也不愿在家当地主豪绅,于是袁世凯生出了想要出去闯荡,闯出一番天地的想法。

曾赋诗一首为证:《感事》:“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此诗被认为是他少年时代便有了远大志向

因此袁世凯就这样投奔了养父的金兰兄弟,当时的淮军将领吴长庆。

吴长庆的幕府内当时不乏仁人志士,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袁世凯更为有长进了,他在一番磨砺下一改往日的纨绔子弟习气。

曾被一众人士评为:“谦抑自下,颇知向学”,并认为是“有造之士”。

正因为袁世凯在这个年少有为的阶段,积极要求上进,因此被破格任命为帮办营务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年的袁世凯虽然一度对科举厌倦,但见过大世面的他懂得了个中因缘,因此他此时仍不甘心且孜孜好学。

他曾在1882年3月对其三哥袁世廉写信说:“弟不能博一秀才,死不瞑目” 。可见袁世凯那时已非池中之物。

1882年(壬午年)正好为乡试年,袁世凯本欲应举,但突然清朝属国朝鲜的一场突发事变,改变了袁世凯的人生轨迹。

此时吴长庆带领的淮军应朝廷之命,去朝鲜平定夺权之乱,袁世凯当时成为配合主帅的一枚副将,带领了一支清兵队伍,一举拿下了朝鲜的乱兵。平定了朝鲜的“公媳之争”。

闵妃与李熙王剧照

随后清兵把公公“大院君”带回了保定问罪并监禁起来。袁世凯则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藩属国朝鲜。

时值朝鲜帮办身份的袁世凯,在朝鲜开启了他练兵的先河,23岁袁世凯做事认真负责,能文能武,赢得了朝鲜人民上上下下的一众好评。

1884年,朝鲜又出现了不安分的“开化党”人士金玉均发动甲申政变,这时又亏了袁世凯,把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的驻朝日军节节击退,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

据说袁世凯的骁勇善战,赢得了闵大妃从心底的赞赏,当然闵大妃与李熙的王朝也不得不说是袁世凯帮忙保住的。此事暂且后表。

袁世凯击退日军这事,当时在清廷的作用可是相当不小,他此举等瓦解了日本在朝的特工力量,推迟了日本对中的战争。日本妄图通过朝鲜打入清廷的计划暂时落空。

被日本人追杀,被自己人嫉妒的袁世凯一时之间只得回国避风头。但是这时候有一位清朝颇具声望的大官看上了他,这个人就是李鸿章。

李鸿章认定袁世凯是个杀伐决断的人才,于是派他护送大院君回国,并时任朝鲜“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位同三品道员,左右朝鲜政局。

这个官衔可不小,虽然在朝鲜敌不过李熙的国王位置,但实际上他相当于当时“大院君”李熙他爸摄政王的权利。

据说为了方便打理朝政,闵大妃把袁世凯安排在他们的隔壁下榻。

据野史传出,闵大妃当时与袁世凯之间有说不清的关系,为了让自己与袁世凯之间保持“友好”往来,她还认了个义妹,把此女嫁给袁世凯做老婆,然后自己借助经常去看妹妹的关系,与袁世凯互通有无。

不巧这个“妹子”不是个省油的灯,发现“姐姐”和自己老公的事情后,大发醋意。与闵大妃大打出手。(此为闺阁之事,暂且说到这。)

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袁世凯,他在朝鲜期间的任务是在“各国通商”、“友邦环伺”,强化清朝和朝鲜的宗藩关系,防止朝鲜独立自主的倾向,以及日俄等国的窥伺。

因此袁世凯根本无法回避的要干涉朝鲜内政啊,这个早年间听话的弟弟李熙此时也长成一位君主了,他焉能听袁世凯摆布?

况乎不知为何李熙侧面知道了闵大妃与袁世凯的事情,于是1888年1月朝鲜国王李熙致函,请求清廷撤袁世凯。

然而明眼人李鸿章此时,力排众议,不仅让袁世凯继续留朝任职,并于1890年2月给袁世凯写了“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的评语。

袁世凯在朝鲜的十二年,虽然有一些不合时宜的行为和举动,但不得不说,正是他的孔武专权,有效地遏制了日本和沙俄对朝鲜的渗透。保住了那个时期清廷对朝鲜的宗主权。

这段有趣的历史,就是袁世凯的前半生,笔者读来甚觉有趣,一个人的命运里虽然不乏有狗屎运的成分。但我们通过看袁世凯的前半生的业绩也不难发现,袁世凯并非真如外界所说,是一个有头无脑的大头兵,走了狗屎运。

说来没有考取功名的袁世凯,却也能文能武,有自己的理想,曾经是个有志青年,这才在多年的磨砺与自强不息中,杀出了自己的一条血路。

然而这个当初的有为青年,终究因为自己的学识修养不够,变成了一个贪婪索取,胆大妄为,自私自利的时代糟粕。最后落得了为国人所不耻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