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天下大乱,陕北地区因为灾荒,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这时候,有个投军的把总名为李自成,在率军支援北京时,因将士要求发饷而参将又不给,顺势发动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李自成开始征战四方。崇祯十七年,也就是大明最后一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两个多月后,李自成杀入北京。三月十九日,崇祯帝在煤山自缢。

从此,大明二百七十七年国祚宣告结束。虽是如此,一群不甘放弃的明臣依然选择南渡,在南京接着建立延续明朝的帝国,史称“南明”。

但是,李自成也不好过,没多久就被吴三桂和多尔衮的联军打退,撤离北京。第二年,李自成在探路途中被民兵误杀。

仅仅一年,李自成为什么失败得那么快?李自成有责任,南明也逃不了干系。

如果当时明朝边军有眼力见,就应该知道,清军那是势如破竹。如果大家还在闹内讧,不团结起来,那就只有一个下场——一起死。

之前李自成就曾提出议和,明朝一方不愿意。在明朝灭亡后,南明的既定国策是“联清灭顺”。显然,他们这一立场是建立在李自成灭明的基础上。

没错,对于南明来说,李自成是个麻烦的敌人,但北方的吴三桂已经降清,清军南下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当时的矛盾绝不是阶级矛盾,而是民族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满清和南明,一北一南,联合夹击,这让本就不太稳定的大顺有点吃不消。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李自成就没机会了。

从进城开始,李自成还算做得不错,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不过没几天,李自成就“破了功”,纵容手底下人四处抢掠,并且制造恐怖气氛。

而李自成作为农民军首领,非常讨厌那些官僚地主。所以对于前明旧臣,他虽然也表示了善意,任用了一批人,但人数十分有限。而且,多是没什么经验的举人。

李自成在用人方面最大的失误就是未能重视士绅阶级,原来那些人或许还对李自成有些许幻想,但李自成根本不搭理他们。

接着就是,李自成对大顺的未来,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想法,有的只是一句口号——“不纳粮”。这只是一方面,偌大的明朝可不能就这么直接吞下,安抚民心他没做到,恢复生产他也没做到,制定详细的抗清计划他还是没做到。

还有最重要的后勤,李自成在黄土高原起军,却并没有占据贡献最多的南方。况且,李自成也只是打一片就走,留下的就只是一堆白骨。等到攻入北京城,走上巅峰时,这问题就接踵而至,首当其冲的便是后勤。

后来,李自成竟然演变成流寇。还有一点,明朝末年就是小冰期,四处都是鼠疫、干旱等灾害,大顺军多多少少也受到点影响。

李自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要有长期的规划,眼界必须放高,未来必须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