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商场里看到撒泼打滚大哭大闹的孩子,他们的家长非常无奈。这时候有人说,我们要给孩子立规矩,从小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但也有人说孩子需要安全感,所以我们要尽量满足他的需求。

其实,针对宝宝哭闹,执拗,爱说不,这一类问题,在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个月前及时回应

宝宝5个月以前,各位家长千万不要听信“哭声免疫”,要尽可能及时的回应孩子,宝宝一直哭闹,当妈的当然忍不住会及时安抚,即便半夜也是,所以相当疲倦。这时会有人告诉你,不用管ta,让ta多哭几声,你不答应ta,ta自然就不哭了。

确实这种哭声免疫法见效快,在美国曾经非常流行,但是这样长大的一代人,轻则有“睡眠障碍”,“社交障碍”,严重的还会精神分裂。因为5个月前的宝宝,基本跟一只小动物没什么差别,宝宝哭就是在表达“饿了”“渴了”“肚子痛”等等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如果总没有人回应,宝宝的潜意识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恐怖的地方,没人在乎ta。而一个及时回应的妈妈,才会让宝宝充满安全感,期待去融入这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个月以后适当转移注意力

5个月过后呢,宝宝开始有了“无畏的哭闹”,我们可以适当的使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宝宝累积了五六个月的人生经验,也开始有一点点逻辑思维了,ta发现自己的哭声可以“操纵大人”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无聊了,哭,妈妈就会来陪我了;睡不着,哭,妈妈就来哄了;正啃得欢的拖鞋被抢走了,哭,拖鞋就回到自己手上了。哎,这招真管用。想玩插座,不让我玩,那当然还是哭,哎怎么还是不让我玩,那就再哭,哭的再厉害一点。这时候宝宝哭闹,家长们要么一味的迁就,要么就是不听的跟宝宝讲道理,这怎么可能有用呢?“讲道理涉及到复杂的因果关系链,宝宝根本就听不懂。

所以,一方面,我们可以用“躲猫猫”的游戏,一些好听的音乐,柔软的安抚巾等来稍微代替一点点妈妈的陪伴和安抚,渐渐的帮宝宝建立自己玩、自己安抚自己、自己睡觉的能力。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总是硬碰硬。不想让宝宝摸的东西,藏起来或者拿走,再另外给他一个别的好玩的就可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4个月以后“派任务”问问题

14个月以后,转移注意的方法不管用了,咱们要“派任务”问问题,宝宝会走路了,感觉自己独立了,能干了,但家长却还把自己“当个孩子”什么都要管。宝宝还不太会说话,没办法说“妈妈我想自己来”,所以只能事事反抗。

这时候咱们预防为主,尽量给宝宝安排一些能够展示宝宝能力的小任务。请ta帮忙丢个垃圾,拿个东西,摆个餐具。即使你发现宝宝丢一次垃圾地上反而掉满了,你还得再扫一次,也请你一定坚持。

让宝宝帮忙,宝宝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特别被需要。平时也请你少命令,多提问,比如出门该穿鞋了,你说宝宝快穿鞋,TA肯定是不会穿的。但如果你问:宝宝出门以前我们的小脚应该穿什么呀?宝宝马上就要兴奋了:要穿鞋!然后太棒了,答对了,宝宝就会心理上有满足感,哭闹自然就少了。

2岁开始别问“是非题”,要问“选择题”

到了2岁左右,宝宝通常都很会说话了,而且特别爱说“不”。这时候,我们要善于把“是非题”变成“选择题”,“不”这个字跟谁学的?宝宝已经听了快2年了,“不能碰”“不要过去”“不可以”,在宝宝的人生经验里,“不”就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字,当然要经常说,但是这并不代表宝宝内心真实的想法。有时候宝宝内心其实是愿意配合的,只是喜欢说“不”而已。如果家长这时候往心里去了,觉得自己的权威被挑战了,那接下来肯定会是家庭版的“世界大战”。咱们尽可能有意识的忽略宝宝的“不”字,而且多问选择题,少给宝宝用不来回答的机会,比如:该刷牙了,不要去问“宝宝去刷牙好吗”,宝宝肯定会说不。应该问“宝宝,是自己刷牙还是妈妈帮你刷牙”,这时候宝宝就会开始思考应该选哪一个呢。

制止有方法

当你想制止或是拒绝宝宝的时候,也不用直接硬来,比如哥哥在玩小车,宝宝也要,与其说“现在不可以,十分钟后轮到你了才可以”,还不如说“当然可以,只要我们等待十分钟,哥哥玩好了,我们就可以玩了,现在我们可以先玩一下海洋球”。同样的意思,换做是你,愿意听哪一句呢?

其实这样的小技巧及方法很多,只要各位家长多了解宝宝的生长阶段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相信各位家长也能想出来让大家都开开心的好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共场合哭闹,先离开,再教育

等到宝宝再大一点,出门多了,很容易出现我们开头说到的在公共场合哭闹撒泼的情况,这时候,请你千万不要原地跟孩子讲道理,最好抱起离开,冷静后再说。因为公共场所人多,新鲜事儿多,宝宝的大脑特别容易兴奋,过热当机,这时候但凡有一点点不如意孩子就会情绪失控,大吵大闹。这是生理原因,千万不要抓着宝宝要买东西或者要去游乐场的事情来讲道理,这只是导火索而已。

也不要去吓唬孩子,说你再吵妈妈就走了,而是应该派力气大的爸爸直接抱起来,转移到人少的地方,抱抱安抚,喝点水,等孩子大脑补充能量重新开机了我们再说。

我们说了这么多方法,接下来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呢,并不是我们不会用,而是家里可能有一个心软的奶奶、爷爷和一个总是和你唱反调的爸爸,所以怎么样才能让全家人都协调一阵子的来教育孩子呢?

这个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如歌,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今天的分享就到这,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