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率巴蜀之兵临滇,设益州郡,下属24县,郡府设在滇池县(今晋宁县),云南为其中一个县。公元1117年,宋朝封大理首领为“云南节度使”,以大理为都城,相传22世,共统治3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理国统治期间,鄯阐城(今昆明)逐渐成了滇中最繁盛的一座城池。其间留下了著名的“孔雀胆”的故事。时间来到公元1276年,蒙元已正式建云南行中书省为全国11个行省之一,从此“云南”正式作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政治中心由大理迁至昆明。

上文简单介绍了一下云南的历史,再来看看当地的美食(这才是主题)。云南的饮食文化,受川味辛辣影响,注重小吃,菜肴讲究鲜嫩,原料选用及烹饪方式多样化,具有云南地方和民族的鲜明特色,兼收并蓄、体现多种文化的交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汽锅鸡

汽锅鸡,因用汽锅蒸制而得名。昆明南部建水出产的紫陶汽锅,采用当地的红、黄、青、紫、白五色陶土制成,具有“色如紫铜,声如罄鸣,光洁如镜,永不褪色”的特点。那些用久了的汽锅,光可鉴人,俨然是古朴典雅的民间工艺品。

制作汽锅鸡时,先将鸡块入锅,放上佐料后,搁进放了水的大砂锅里,封严锅盖。用旺火蒸煮约四小时。这时,蒸汽从汽锅底部中间的一根管道不断地喷进里面。既蒸熟了鸡块,又在锅内凝成水珠,成为汤汁。从而,使汽锅蒸出的鸡块肉烂骨离,汤鲜肉嫩,最能保持鸡的原味和营养。另外,由于云南盛产药材,当地人在蒸制汽锅鸡时,还喜欢加上一些中药材。例如:冬虫夏草、三七、天麻等,以滋补强身,祛病延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腾冲饵块

饵块系用优质大米加工制成,其制作过程是将大米淘洗、浸泡、蒸熟、冲捣、揉制成各种形状。一般分为块、丝、片三种。制作方法烧、煮、炒、卤、蒸、炸均可,风味各异,久食不厌。云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米饭饼子烧饵块。

萝卜丝鲊

云南萝卜丝鲊主要原料有萝卜丝,玉米面,南方辣豆瓣酱,剁椒,做法为把萝卜切丝、晾干水分,3月的天气里晾了一周。将萝卜干、剁椒、辣豆瓣酱、玉米粉、白酒拌匀。装入容器内,密封一个月食用香的底蕴更加深厚。也可即时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宣威火腿洋芋

火腿焖洋芋显得沉稳、厚重,从选材来看虽然不是那么丰富多彩,但它就像一个三口之家,洋芋、火腿、大蒜,温暖而幸福。

菠萝紫米饭

菠萝紫米饭也是具有傣族特色的糯米制食品,首先要将紫糯米浸泡7-8个小时,将菠萝顶端切一个盖,掏去菠萝心,放入紫糯米,盖上菠萝盖后放到甄锅里煮,闻到香味后,即可开盖食用,味道有点甜,且有补血润肺的功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野生菌菇宴

云南是野生菌的王国,品种有上千种之多。野生菌含有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中比较有名且常见的有:鸡枞菌、牛肝菌、松茸、鸡油菌、燕窝菌等。来昆明,菌菇宴必不可错过。

总之,云南饮食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有鲜明的“边缘文化”特色:处于中原文化的边缘,青藏文化的边缘,东南亚巴利文化的边缘,边缘性就是交叉性,交叉性在饮食文化的口味显示上就是“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云南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殷周时期,云南被称为“百濮之国”。现在在云南的这片土地上,居住着52个民族。他们各具特色,酒文化也格外有趣。

捏酒: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有一种捏酒,当地的普米族群众用来款待客人。捏酒是用小麦或包谷籽经水浸泡后,拌上酒曲,装进陶罐里发酵而成的。酒气味味醇香,甜蜜可口。

醋酒:在云南省怒江傈傈族自治州的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和怒江峡谷一带的傈傈族,最喜欢喝自己酿造的醋酒。每当有客人到来,他们总会用醋酒招呼客人。醋酒的度数不是很高,只有十七度,味道有一点点的回甜,富有营养,毕竟是自家酿的酒嘛。醋酒是当地傈僳族群众不可缺少的饮料,去怒江旅游的小伙伴不妨去尝尝味道。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