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科普了红糖的在国内最早的起源,可是那只是民间传说,并没有史书记载。那么我们这次就从史书记载来看一下红糖的起源及发展。

红糖,在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2年的汉朝,杨孚的著作《异物志》中有这么一句话——“(甘蔗)长丈余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饴饧,名之曰糖”。不过,根据搜寻到的一些史料记载,这个时期的红糖制作是将甘蔗榨汁之后曝晒在阳光下,一段时间之后变成粘稠的半固体状,并不是像现在的红糖一样是块状的,这个时期的红糖只能算是红糖的雏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我国关于红糖的官方正史——《新糖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太宗遣使者取熬糖法。由此可以看出,红糖在唐代之前就

已经出现过了,但是可能制作方法或者工艺不足。而此时的天竺(印度)却已经有相对成熟的工艺,所以唐太宗才会遣唐使去寻找制糖方法。

根据遣唐使寻回的制糖方法,制作出来的糖呈现紫红色块状。《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凝结如石破之如沙”、“此紫沙糖也”而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传统红糖的雏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明朝时期,根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砂糖(红糖)“和脾缓肝”、“补血、活血,通淤以及排恶露”。这是关于红糖的药用价值的记载。

红糖的兴起,自唐太宗遣唐使去印度学会了蔗糖改良技术,甘蔗用明火熬制的方法得以普及,甘蔗的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红糖逐渐从皇亲国戚过渡到平民百姓也可以使用,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得到广泛的运用,用途也从药用逐渐普及到了食用。红糖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界定为“药食同源”的一个品类。

红糖的发展兴起,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了,下一次我们来科普一下红糖的消亡吧!敬请期待哟~

END

标注:部分素材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