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举双手支持,互联网越来越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何况互联网保险近几年也是异军突起,发展势头强劲,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学习到很多保险知识,并且购买产品,老王本身也代理了很多互联网保险产品。

但是,即便如此,在你有这个想法的时候,还是容我客观地帮你分析一下这里面的利弊情况,因为每个人的情况的不一样,别人适合的,自己未必适合。

互联网保险发展

老王非常肯定的告诉大家,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渗透率是指互联网产品的保费收入在整个行业总保费收入的占比,虽然这个占比仅仅才5%,但是对于一个还算新兴的模式来说,已经实属不易了。

我们再来看一下2019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经过近两年的调整,互联网人身保险规模保费恢复正增长,全年累计实现规模保费1857.7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55.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购买互联网(线上)保险产品,但是,世间万物,既然有好的一面,就会有不好的一面,尤其是保险行业,这个被人诟病已久的行业,线下代理人销售误导现象严重,互联网上就是一片净土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来,互联网保险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丝毫不比线下保险销售渠道的套路少,那么,互联网保险究竟有什么利弊呢,老王带着大家继续往下深扒。

网上保险产品销售渠道

一般我们老百姓接触到互联网保险产品,老王总结了一下,也无非就是从这几个渠道:

(1)大保险公司的自有网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些公司由于产品策略的问题,品牌溢价过于严重,只是把产品由线下搬运到了线上,本质上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在互联网上销售也只是马马虎虎。

(2)自带大流量池的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渠道主要以电商和社交软件为主,都是垄断性质的,自带大量的流量,可以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广泛布局,这些公司早期的优势就是通过流量变现,代销保险公司的产品,对任何销售环节概不负责,只负责引流(拉客)。

拿支付宝举例吧,其他平台也都是如此,这是老王在支付宝保险里投保界面上截取的,下面有一个字体非常小的《服务协议》,点开之后密密麻麻几千文字,我们来讲重要的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观察到,《服务协议》里第一条就告诉了我们:“我们平台不生产保险,只是保险产品的搬运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进一步告诉我们:“你自己买之前要睁大眼睛看清楚再买,买完之后你要自己去监督保险公司履行义务……而且,我们不承诺会一直跟这家保险公司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再提醒一下:“日后你与保险公司发生的一切纠纷,包括理赔,你自己承担风险和责任,我们在认为必要的时候给予你协助。” 那么协助的意思就很明白不过了,可帮,可不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中介保险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里的中介保险公司包含像慧择、小雨伞这种纯线上的公司,也包含像明亚、大童这类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司。

可能大家已经关注到了,像慧择、小雨伞这种纯线上的公司,只有网销产品,没有线下销售产品,也没有线下销售队伍,那么,它们这些平台是如何与客户建立链接的呢?

当然是保险自媒体大V号,其实即便不是大V号,一般的小保险自媒体,这些线上保险中介公司也是乐意合作的,只是大V号的影响力更大一些,这些大V号有些是公司,有些是个人,但是很多都没有保险代理或保险经纪的资质,与这些没有线下销售队伍的纯线上销售平台合作真是珠联璧合,比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保险自媒体的大V们,天然拥有超高的流量,又与这些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多么完整的一条利益输送链条啊。

其实这样也无所谓,毕竟我们每个人都要吃饭,合法赚钱,不丢人,可是让老王觉得可笑的是,这些保险自媒体大V们,外表宣扬着只对客户负责,整天臭骂保险公司,暗地里却利益导向的极力向客户推送着保险公司的产品。

说到这里,你还觉得这些大V们所写的文章真的是客观、中立吗?其实所谓的客观公正、第三方测评只是一个幌子而已,所以,当诸如《守卫者3号》《达尔文3号》《超级玛丽3号MAX》上线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公众号同时推荐,现在可以理解了吧?

那么,这些自媒体的文章还能不能看呢?虽然老王今天告诉了大家这里也存在着利益导向的问题,但是我的回答依然是可以看,因为这些自媒体的很多文章是由一些专业知识过硬的资深从业人员写的,对于保险小白了解保险知识,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至于文章里面涉及到的一些保险产品嘛,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我们不妨多留一个心眼。

那么刚才说了纯线上的保险中介公司,那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中介公司呢,比如老王所在的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它不但可以销售互联网(线上)产品,也可以销售线下产品,是不是更加公立、客观一些呢?关于老王身份的问题,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到”老王说道“微信号里阅读。

最后,老王再来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线上产品与线下产品孰优孰劣?

线上产品的优势,其实总结起来只有一点,那就是:便宜。

很多刚接触互联网保险的客户,心里总有个疑问,为啥线上和线下的保险产品,差不多的保障内容,保费却差别很大,会不会有坑呢?

而有些线下代理人也会误导客户,跟客户说:线下大公司的保费贵,条款理赔宽松一些,线上都是一些不太出名的保险公司的产品,保费虽然便宜但是条款更严格,买了没有保障。

其实客户会这么想,也属正常,因为客户不了解保险定价原理,但是如果你身边的代理人这么给客户说,那就纯粹是一派胡言了。

其实线上产品也并不一定都是比线下的要便宜,具体也要看是哪家保险公司,这家公司的经营侧重点是在哪个渠道上面,即便是这家公司的线上产品比线下的便宜,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线下的各种费用(房租、水电、广告费),品牌溢价等都决定了其经营成本,保费定价高就一点不奇怪了,另外,线上产品本身就是保险公司为了提高产品竞争设计出来的产品,价格便宜点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线上产品便宜就理赔更加严格,这点老王绝对可以跟大家明确说明,不可能!因为产品的定价跟条款没有任何关系,尤其是重大疾病保险,重疾险25种高发的疾病定义是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及医师协会共同指定的,并且规定任何一款在国内上市的成年人重大疾病保险,都必选包括其中的6种核心重疾,其余19种高发重疾可选择使用,但是必须按照规范的疾病定义。

但是,线上产品也一样有劣势:

(1)投保流程过于简单化,给后续理赔留下隐患

由于线上产品设计的初衷就是针对的人群是健康情况非常好的年轻人,这也是线上产品定价较为便宜的原因之一,因为本身健康情况较好的客户,短期内理赔的概率就大大降低,理赔率不高,产品定价自然会便宜一些,但是由于投保程序简单,客户不懂健康告知的重要性,会遗漏告知或隐瞒告知,会有道德风险的发生,所以后期的理赔纠纷也会比较多。

(2)核保较为严格

由于针对的都是身体健康的特定人群,那么线上产品普遍采用的是智能核保,客户告知了自己的身体情况之后,自己在网上进行自助核保,核保通过才可以买,少数产品可以提供邮件核保;而线下产品则全部都可以人工核保,核保也较为宽松,对身体有异常的客户,可以争取到更好的结果。

(3)保险公司增值服务

这点线上产品就更少了,比如就医绿通等,也不是都没有,而是相对线下产品来说,资源明显不足,原因很简单,保险公司赚不了多少钱的生意,你觉得他们还会搭进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那么多没有必要的增值服务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王最后建议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们在买保险的时候,老王的建议是没有必要纠结于在线上买还是线下买,大家真正应该关心的还是责任、价格、期限以及品牌。

而更重要的是,找一个专业靠谱的保险代理人/经纪人。为你做一个完善的需求分析,因为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一定要避免陷入产品对比的误区,尤其是线上产品更多、更丰富,更容易陷入产品选择的误区。

保险的需求分析是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家庭责任、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等个性化需求,以家庭为单位,分清保障的主次,为你匹配最适合你家庭情况的产品。

比如消费型和返还型,哪个更好一些?真的是有些自媒体大V们倡导的消费型保险全面碾压返还型吗?在老王的认知里也是未必,这两类保险,只是适合不同的人群而已,衣服都有大小码,难道一个产品可以满足所有客户吗?如果真的如此的话,那些自媒体大V们为什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推出一个“王炸”、“网红”保险产品呢,难道不应该永远是一个产品吗?

而且一个专业靠谱的保险代理人/经纪人价值,不但体现在投保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在理赔的时候,更可以为我们提供专业化意见,最大程度地帮助我们顺利理赔,拿到理赔款,度过家庭的经济危机,从这点来看,对于人的选择,远远大于你对产品以及渠道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