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张爱玲父亲张志沂,干啥啥不行,败家第一名,省钱抽大烟不给女儿学费

最让张爱玲觉得悲哀的是,父亲和后妈每日过着放纵奢靡的生活,却舍不得拿钱出来给她缴钢琴学费,张爱玲记得每次向父亲要学费,遇到的总是拖延:“我立在烟铺跟前,许久,许久,得不到回答。”
这对于一个有着极重自尊的女孩来说,无疑是一种不可原谅的伤害,世上再无寻找珍贵事物的地方,她所能做的是让自己更加干净,更加洒脱。摘自《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张爱玲生于名门之后,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大女儿。虽然等到张爱玲出生时,新旧世界交替,家族已不复往日辉煌,按理说祖上余荫保一家人衣食无忧应该没问题。

无奈郁郁不得志的父亲张志沂,干啥啥不行,败家第一名。

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本身家底殷实,加之祖母带来丰厚的嫁妆,传到父亲手里还有几十处房产,张爱玲完全有资本做一个富家千金小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张爱玲的父亲一生只外出做了很短一段时间的差事,基本没赚过什么钱,除了在家里背背古诗文和奏折,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吃喝嫖赌抽大烟。而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虽然裹着小脚,娘家重男轻女,没有让她和兄弟一起上学,但她却是一个思想非常进步的新式女青年,完全看不惯丈夫的老派思想、不思进取,一堆清朝遗少的坏毛病。

父亲和母亲就像两个世界的人,两人水火不容。为此,他们在一起总是吵架,在张爱玲4岁时,母亲就跟姑姑出国留学,等张爱玲8岁时才回国。两人试图修复夫妻关系,但无奈完全无法融合,等到张爱玲10岁时,母亲坚持和父亲离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了二三年,父亲再婚娶了继母孙用蕃,这也是一个老烟枪,和父亲“志同道合”,两人经常一起躺在榻上吸得云里雾里,所以张家经常是烟雾缭绕,用张爱玲的话说,家里永远只有下午,没有朝气,只有暮气沉沉。

没有收入,家里两个人抽大烟,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家里的资产就在父母亲的烟雾缭绕中慢慢变少了。加之刻薄的后妈掌管家中经济大权后,对张爱玲的经济控制更紧了。

张爱玲读中学时,只能被迫穿上后妈从娘家带来的旧衣服,款式老旧,颜色灰暗,让这个爱美的少女在同学面前特别自卑,但这还不是最难堪的。

最难堪的是每次找父亲要学费,她在父亲和后妈的烟榻前站半天,两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她熟视无睹。敏感又自尊心极强的张爱玲,艰难地开口跟父亲讨要学费,却半天也等不到一点回应。

所谓诛人诛心,忽略就是对一个人最大的轻视。母亲已经离婚离家,自己唯一的依靠只有父亲,但父亲好似并没有把这个女儿放在心上。

张爱玲中学毕业之后想出国留学,父亲又极力反对。张爱玲在母亲家住了两个星期,后妈以她没告之打她一巴掌,张爱玲还没来得及还手,却被后妈诬陷打她,父亲借机狠狠暴打了张爱玲一顿,并禁锢她半年之久,直到张爱玲伺机逃出来。至此,张爱玲对父亲彻底死心。

02 新潮的母亲爱生活更甚于爱女儿,张爱玲喜提800奖学金求表扬,母亲转身打牌输光。

张爱玲从小和母亲相处时间很少,母亲在她眼里是一位时髦新潮的西式女性,母亲的生活状态是她非常向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逸梵要维持小资生活,还经常出国,也没有什么收入,所以手头并不宽裕,在女儿来投奔她之前,她就提醒过张爱玲,跟着你父亲,你是有钱花的,跟着我只能过没什么钱的生活,但女儿还是怀着希望义无反顾地来了。

和母亲一起生活,没有佣人照顾,张爱玲自己的生活小事需要亲自做,妈妈还教她做一个淑女,提醒她走路不能横冲直撞,要懂得看路。说话不要直瞪瞪的看着人家的眼睛,不能东张西望,神色慌张,不要无缘无故的大笑等等。

在一天天重复的调教中,看到女儿毫无进步,黄逸梵特别有挫败感,她发现女儿在日常生活和接人待物方面实在太幼稚了,孺子不可教也。

黄逸梵忍不住叹息,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我宁愿看你死,也不愿看你活着使自己处处受痛苦。摘自《张爱玲传》

母亲的否定,无疑是对张爱玲最大的伤害,她从小特别崇拜母亲,一直渴望向母亲靠近,在她身上得到的母爱和陪伴却很少。

也许张爱玲的所有天赋都在文学上,生活琐事本来就不是她擅长的,在父亲的家里,有奶妈服侍日常生活,父亲和后妈没有教过她如何接人待物,如何做一个淑女。在她成长的关键期,这方面的教导是缺失的。

母亲的失望和否定,进一步加重了张爱玲的骨子里的自卑。但她仍然努力学习,可能她知道这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港大求学期间,她把所有时间都泡在图书馆,每门功课都拿了第一,第二年就拿到了港大文科二年级的两个奖学金,一位教授感叹,教书十几年,从未有人考过这么高的分数,因为她的出众,学费膳食费全免,毕业之后还可以免费保送到牛津大学去深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天,历史学教授看张爱玲实在优秀,私掏腰包800元作为张爱玲的奖学金,鼓励她再接再厉。这是张爱玲最欣赏的老师对她的认可,她特别兴奋,觉得自己并不是母亲所说的一无是处,所以揣着奖学金兴冲冲地去找母亲报喜,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在母亲面前挺直腰杆了。

黄逸梵正在打牌,对张爱玲反应很冷淡,让她留下奖学金先走。过了几天,张爱玲再提起这笔钱,母亲淡淡地说打牌输了,没有一句多余的解释,没有一点歉意。

当张爱玲真正和母亲相处之后,她炽热的心被一点点浇灭了,脆弱的母女亲情在慢慢消失。

父母离异,父亲的忽视,后妈的虐待,亲妈的否定,都没有让张爱玲自暴自弃,即使学费都讨要得非常艰难,她仍以远东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英国伦敦大学,后因战事原因转读香港大学,也一直成绩优异。

上世纪30年代,十几岁的张爱玲就知道,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要脱离不靠谱的原生家庭,唯有好好读书,自己经济独立,才能做到不依附父母。

二十三四岁的张爱玲,与胡兰成热恋期间,即便她爱对方低到尘埃里,也仍然笔耕不缀,被人称颂的《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都是那几年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民国才女让人佩服又心疼的经历,都能在她的传记中找到细节。她在原生家庭中所受的伤痛,回顾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多多少少深有同感。

世界上哪一种爱都千疮百孔,但她没有堕落,没有心理扭曲,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除了天赋之外,她身上一定有可圈可点的亮点,值得我们好好挖掘。细读它,相信对育已育儿都有帮助。

不仅张爱玲的传记值得我们细品,她的文字和小说更不能错过。

张爱玲用她那犀利的笔,精准的词,像一把小刀一样,一点点抽丝剥茧细致地刻画出有关人性的东西。比如她笔下性情扭曲的曹七巧,堕落的葛薇龙,倾城之恋的白流苏,畸形恋父情结的言丹朱等人物都栩栩如生,她对人心和人性的揣摩之细,让人惊叹。

贾平凹曾说过,与张爱玲同生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王小波赞张爱玲的小说,有种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她对女人的生活理解得很深刻。

任何一个独立的现代女性,一定要在床头备一套张爱玲的小说集,哪怕睡前随便翻几页,可能会有某句话扣中你的心弦,让你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