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说辽足:辽足之死-

以下是辽足参加1984年首届足协杯的名单

领 队:金智荣、赵德林

主教练:李应发

教 练:金智荣(兼)

守门员:1号傅玉斌、22号孙宪义

后 卫:2号潘廷贵、3号赵发庆、4号李义、5号李春满、16号张光荧、17号高升、21号李锡才、26号林乐丰

前 卫:6号李争、9号张增群、10号唐尧东、12号范广会、14号王勇

15号王军、8号孙贤禄、19号孙伟、20号刘建伟 、13号曾汉和

前 锋:7.王学龙、8张舜、11号柳忠长、18.王千里、23号黄崇、24.李华筠、25号马林。

辽足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下是

辽足取得89年联赛冠军和90年参加亚俱杯的名单:

领队:崔大林
主教练:李应发
教练:蒋立升
队员:
2.吕 东、4.李 义、6.李 争、7.高 旭、8.孙贤录、12.刘明辉、14.隋 岩、15.王 炯、16.董礼强、18.傅 博、19.孙 伟、20.黄 崇
21.李 强、22.徐弢、24.隋明云、25.程 强

国家队:傅玉斌、赵发庆、高 升、马 林、唐尧东、于 明、黎 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3年前专业化球队辽足的辉煌期,十年十冠;94年开始足改,半职业化半专业化,辽足开始走下坡路;

1995年11月12日:辽足首次降级;1995年12月29日辽足在低点改制,走职业化之路,现在回看这条路真是一条血泪不归路!

黑龙江人张桐坡,此人还是有一定能力,在黑龙江从工人做起,也没什么高的学历,后到海南淘到一桶金,在北京注册体育广告公司,95年运作辽足职业化改制,他还是有眼光和魄力的,其实辽足还是一开始就没把握住大方向,把命运交给那些所谓的经理人(老板)。张的运作能力还是有的,96年还找来资深教练苏永舜,很会炒作,辽足资金始终不充足,97年盖增臣也没冲超成功,再后来把辽足转给北京地产商曹国俊,曹只是个投机的商人,他根本不爱辽足也不想把辽足带好,能不能赚钱才是他想的,东凑西借,空手套白狼,他给辽足的运作就是靠赞助费、广告费,从他开始辽足卖血求生,辽足再也没有了王者之心。

98年辽小虎新一代崛起,曹仍然没有借机把辽足运作好,一个对足球、对足球文化没有认知和企冀的商人,不可能将辽足带上正途,从曹国俊到程鹏辉再到张曙光,到回归辽宁,辽足没被卖掉,折腾了十年,辽足背负一身债务,股权就是一锅糊涂粥,2003年,张曙光收购了大连毅腾87、88年龄段的后备梯队,于汉超、杨旭、杨善平、戴琳等,算是给辽足续命最后的十几年的资本,03年到07年辽足在中超挣扎沉浮,同期大连足球在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8年宏运接手掉级的辽足,也许宏运是想借足球把自己的名气做起来,开始的投入确实有,工资没再拖欠,王BJ还算个有头脑的农民,他知道他要再往上走,要借助足球、借助政府的人脉。第二年辽足就又打回中超,辽足好在骨架子还有,毅腾的队伍被接管辽足这个买卖做的挺好,可十几年后,辽足止于宏运,辽足还是死了。......
辽足一直没遇到真命天子,从张桐坡到王宝军,命运多舛,与这些商人合作,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里,一个企业对自己的生存没有自主权,也就没了上进心和生命力,仅仅充当一个出卖劳力的人,自己能有怎样的结局?,年年流浪、卖血,一副好牌终被打烂,辽足之死再劫难逃,因为从一开始就不是真正的职业化!

也许当年辽足没选好婆家,像国安、鲁能那样依托在国企背景下在足坛苟且?真假职业化总有人活着,有人死去,辽足本不至于死,却奈何无良的商人和不负责任的管理者。

对职业化的反思和总结,什么是足球职业化?

1、独立的法人;不受制于任何组织、企业和个人;完全独立的个体;
2、独有的区域和场地,根据地(一座属于自己的主场球场和城市),一定要本土化!:一个队、一座城、一家人----的忠诚球迷;
3、充足的运营资金;
4、合理的管理制度、模式和系统;
5、完备的人才培训体系梯队资源;

后期-----辽足之死再说体制之困,突破体制难在哪?